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产生要晚于报刊新闻,由于新闻行业的特质,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一样,具有权威性,它保障受众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的知情权。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一样,逐渐走下神坛。大众化意识形态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倾向开始消解电视新闻的权威性。面对新世纪的传播规律,电视新闻在挽留受众的同时,同样需要警惕泛娱乐化,保存新闻的独立性。一、电视新闻权威性的消解当今电视新闻的权威性正在消解。面对着众多新生媒介的竞争,电视新闻不得不迎合大众审美趣味,为生  相似文献   

2.
俞海 《传媒观察》2005,(6):50-51
在电视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受众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的文化品味产生强烈的要求。所谓电视新闻的“文化品味”,即是指电视新闻节目从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文化的品质。对于今天的受众来说,他们时刻被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所包围,他们缺少的不是一般信息,而是高品位、高质量的信息。就电视新闻而言,提升文化品位的要求,几乎涵盖了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辉 《记者摇篮》2004,(4):25-26
DV.即数字视频技术,习惯上常常将DV用来指小型的数码摄像机。DV作为媒介与受众、与市场直接沟通的平台,与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等方面紧紧相连。开发DV资源在电视新闻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电视新闻传播行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在这一全新的社会形势下,也使得电视新闻栏目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新闻栏目之间激烈的竞争无非就是电视收视率高低之间的竞争,然而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质量以及相关的推广工作是否有做到位直接影响着电视收视率的高低,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十分重要,打破常规,并在其中融入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受众的心理实际需求进行更好的编排以及推广,以此引来受众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姜宗俊 《新闻前哨》2010,(10):97-98
在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以其鲜活性、贴近性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而其独特的新闻角度,也是其在与报纸社会新闻及电视时政新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6.
梁颖 《新闻爱好者》2008,(8):108-108
电视新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一贯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姿态,它开始试着俯下身来,亲近观众:不仅在内容上更贴近受众的生活,主持人也都变得和蔼可亲,像邻居或好友一样,开始以拉家常的形式“播”新闻了。新式电视新闻以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即新闻娱乐化,将新闻信息与娱乐相结合,在现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挽回了不少受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眼下,电视新闻栏目群在争夺新闻资源和受众方面形成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南京地区的电视新闻竞争更是如火如荼。《1860新闻眼》究竟靠什么在众多栏目中成功突围的呢?我认为答案就是四个字:无限贴近。  相似文献   

8.
纵观当今各类电视传媒,对假日新闻的报道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假日新闻逐渐成为新一轮媒体竞争的焦点。那么,在假日期间,如何用新闻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受众?如何使受众在休闲的状态下接收更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改变假日电视新闻内容贫乏、流于程式化的现状?从实践层面来看,奉献高质量的假日电视新闻,应当从内容和编排两方面进行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传播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电视新闻媒介也在竞争中谋求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卫星技术的进步,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受众新闻欲、知识欲的增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观众心目中的认可,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使更多的观众喜欢观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直播从诞生第一天起就蕴含着强大的影响力。本文就电视现场直播的作用、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电视新闻采编、策划、传播过程中,有许多陈旧的观念需要突破,有许多形式需要更新。唯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有新鲜感、有趣味性、有生命力,才能吸引广大受众的视觉,满足受众不断增加的新要求。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提高竞争实力,才能获得生存空间,赢取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电视新闻的创新,大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许霄鹏 《视听界》2013,(3):57-58
电视新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一方面来自外部,观众对社会变化和自身利益日益关切;一方面来自内部,电视媒体传播变革的需求。虽然声画并茂的电视新闻依然是最受受众喜欢的新闻形态,但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互动、迅速等特性对受众阅听习惯的影响日深,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资讯。电视新闻能否挽留住观众的注意力,不仅直接关乎电视台的生存发展,更关乎社会信息的沟通、民众意见的表达、舆论监督和引导等重大功能的实现。电视新闻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华晔 《新闻记者》2007,(10):56-58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也迫使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的同步纪实,就是电视新闻中运用音响和画面记录一段生活流程,展示生活原貌而精心剪裁制作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各种新闻媒介都以各自的优势吸引和影响受众群体,相互间进行着心照不宣的新闻竞争。在这场竞争中,电视新闻以它声画并茂、同步纪实优  相似文献   

14.
梅兆卿 《新闻传播》2023,(5):103-105
随着媒体行业发展进入媒介融合的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采、写、编、播各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信息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广大电视观众,电视新闻无论从节目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需要进行创新,这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及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新时期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想要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媒介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大力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位播音主持特色鲜明、个性十足、辨别度极强且深受广大社会受众喜爱的优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大化提升自身的职业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业的迅猛发展,电视新闻媒体凭借声画同步、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成为时下观众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顺应时势,军事电视新闻越来越受到受众重视。活跃在基层一线和训练现场的一大批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成为CCTV军事新闻的主力军。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军事电视新闻的质量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任昱玮 《新闻窗》2014,(5):44-4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不仅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还需要满足受众的心理。因此,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就需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还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一、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不仅要及时、准确的传递社会信息,还要得到受众的支持与认可,从而提高收视率,增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舒胜 《新闻三昧》2001,(7):34-35
所谓电视新闻节目的亲和力,简单地说就是电视新闻在传播途中给受众的印象能力,是一种吸引受众在一种亲切自然的状态下接收新闻信息、观点的能力。而把电视观众的需要放在首位,并突出电视新闻时效性强的亲和力优点,就能增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报道,经常出现同质化现象。特别是一些县级电视台,忽视电视新闻特性的存在,长期坚守一种僵化的模式,长期以往让观众产生厌烦之感。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新闻事业,能否实现电视新闻的个性化,写出受众喜爱的电视新闻?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三性”、练好“三功”。  相似文献   

19.
杨静 《视听界》2004,(3):48-48
新闻评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力图使受众接受传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诉诸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各种媒介都努力在深入认识各自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评论是以电视媒介为载体,而电视传播具有多符号双渠道、迅速及时、声形兼备和易于被受众接受等特点,对于这些传播手段特征的充分认识和有效把握,能够开发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在优势。作为具象信息和抽象信息相互融合的产物,在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如下的优势: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论据的极高可信度和现场实证性,使其贴近实际。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通过画面这一构成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传播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进入了以受众为中心的消费时代,电视新闻受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新闻节目的成功与其是否能够适应受众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我们目前的电视新闻表现形式还远不能适应受众的心理需求,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