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略读课文是现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开始重视略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略读课文的意义如此之大,指导或不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就成了教师难以把握的问题。篇篇以精读课文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是不现实的;但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每单元的精读课文后,编者都会安排一定量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怎样实施教学?不少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他们有的没有准确把握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区别,有的没有顾及编者安排不同课文的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或将略读课文几乎等同于精读课文,条分缕析、精雕细琢、费时费力,还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或将略读课文几乎等同于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略读.是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略读教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约占30%.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更大。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却存在简单化与精细化的误区,略读课文简单化就是教师完全让学生进行自学.出现了课堂的放任自流:略读课文精细化就是...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每一篇入选课本的文章本身并无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分,那只是教材编者根据教学需要设定的,其出发点就在于让“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时,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叶圣陶《略读指导举例》)。在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语教科书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普遍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其用意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大型的公开课、教学评优活动及下校听课时,我们很少听到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关的文章、论著及教案也很少见到。教学中,有的忽视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指导,略读课成了自读课;有的甚至以课时紧张为由,把略读课文变成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略读课文的教学之所以被忽视,其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许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不少教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仍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略读课文一般不在考试范围内,这类课文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纵观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略读课文的比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略读课文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向课外独立阅读的过渡,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略读课文教学很少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一味沿用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就是轻描淡写地处理,这样的教学都没有领悟到教材编者的意图和目的。如果说精读课文是教师研究教材、学生学习语言和知识的例子,那么略读课文就是检验教师教学传授、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园地。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每单元的精读课文后,编者都会安排一定量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怎样实施教学?不少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他们有的没有准确把握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区别,有的没有顾及编者安排不同课文的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或将略读课文几乎等同于精读课文,条分缕析、精雕细琢、费时费力,还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或将略读课文几乎等同于自读课文,走马观  相似文献   

9.
教材在新课标指导下编排略读课文,其目的是通过对略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学习略读方法,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粗知文章大意”即可,不必探求其它方面;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  相似文献   

10.
关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由此可见,无论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学生所应用的学习方法可以相同,不同的是师生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精读是教师细致地指导学生读,教师教的多;略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读,  相似文献   

11.
王怀 《小学语文》2009,(1):17-18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随着年级的升高,新教材逐步增加略读的分量,精读相对减少,至高年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但长久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略读课文是教还是不教?该怎样教?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并不受到教师的重视,其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略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略读课文,帮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过,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雪 《考试周刊》2011,(90):59-59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进入了误区.表现如下:(一)将略读课文作为“自由文本”摆在课外,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或轻描淡写、放任自流,课堂上,让学生随便读几遍,老师不指导,不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轻轻带:吐。(二)略读文本难以取舍,非常谨慎。略读文本在内容或语言点来看,文质兼美,深受学生喜欢。但如果对略读进行精细的讲解,又有浪费课时之嫌。(三)略读和混读,无主次,无差异,可谓“齐头并进”。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对所略读课文内容、性质认识不够清晰,对所略读课文的谋篇布局,没有彻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略读课文为重要辅助性教材内容,为讲读课文提供更多补充。教师要重视略读课文教程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学习的动机,促进语文要素的全面落实。搭建支架、纵向对接、鉴赏指导、活动组织、读写结合,这是略读课文常见学法应用。教师要做好优化处理,为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对略读课文的具体教学要求,但曾有这样的描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长期以来。略读课文教学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忽略了对略读课文的重视,其实这是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要求。为使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我们不能也不应忽略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新新课标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保护。他们不再一味单纯猜测、迎合老师的想法,而是做课堂的主人,说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环境中,略读课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然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一‘略’而过”或“一‘精’到底”两种误区,但我们却无法忽略略读课文的那份灵动。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该像“柳絮入水化为萍”般的自然而然。而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略读课文的阅读兴趣比较浓厚。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多创设、多捕捉、多培养,让学生的感悟、思绪流露于笔端。  相似文献   

17.
例谈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丹  陈幼芬 《小学语文》2010,(12):29-31
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两大误区:一种认为既然是略读课文就只需“粗知课文大意”。在课堂教学的处理上,教师往往让学生随便读几次,就任由他们去交流读后感了,不指导、不总结,如“蜻蜓点水”般掠过了事,从而出现“教似不教,读似未读”的无效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统计了略读课文在每册阅读课文总量中的比例、略读课文占每学期阅读总课时的比例,阐述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现状,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教师应该结合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整合有关教学策略,力求一课一得,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略读课文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自觉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及阅读经验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来,以此来达到拓宽视野、夯实基础、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本文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并通过要点知识归纳、小组合作探讨、查找参考资料的方法,帮助学生挖掘和提炼略读课文核心思想,以促进阅读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张辉煌 《教师》2012,(24):62-63
略读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纵观现在的略读课文教学,有的老师因为定位模糊,片面曲解略读教学的作用,教学时任由学生说得天花乱坠;有的教师干脆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等同起来,面面俱到、精雕细琢……面对现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我们要追寻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的略读课文的课堂,以还略读课文的教学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