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McCombs)和肖(Shaw)提出“议程设置”理论。这次中博会的报道中.通过前期周密的部署与准备,湖北日报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议程设置探索.在议程时间跨度、如何设置议题和媒介互动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典型宣传模式,将繁杂的大会政策议程转化为精彩的媒体议程,从而带动传播效果令人满意的公众议程。  相似文献   

2.
自大众媒体产生以来,大众传播的效果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传播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一些传播学者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周久耕事件"个案探究网络社区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3.
报纸如何设置优先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薇薇 《传媒观察》2005,(11):36-37
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康和肖两人在1972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他们首次提出了一种理论假设:媒介引导公众形成舆论或转变已有的舆论。这里的“议程”是指媒介选择报道的事件并对其进行排序,具体也可指称对某一事件或议题的报道。这一理论假设在日后的许多实证研究中被屡次证实.使得人们对议程设置理论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了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新闻中强调的这些议题随着时间的演化会成为公众认为重要的议题",换句话说,媒介议程设定了公众议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已有的传播理论受到新传播环境的挑战。而在新的情境下,议程设置理论有了新的应用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议程设置的量化研究来探究媒介引导力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大众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在网络时代,有学者认为大众媒介为受众产生“议程设置”的理论受到了挑战,媒介设置公众议程的作用有可能会减小。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来考察在网络论坛(BBS)议题设置的一些新的特点。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为个案,以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为样本,研究电子论坛中议程设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样本的获取:本研究选择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在北京地区发行量较大的传统媒体《北京青年报》作为参照物。研究方法:本文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  相似文献   

6.
浅析网络议程设置的特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基于传统媒体环境。强有力的传播者、处于被动状态中的受众和传统媒体的有限性为实现媒介的议程设置提供了主、客观的保障。然而 ,网络中传播权泛化、信息获取高度自由、时空无限将“议程设置”理论的传统基础一一打破。但打破并不意味着网络不能设置议程。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在议题设置者、议题内容及议题设置所依赖的技术三方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周怡  袁侃 《青年记者》2006,(22):70-71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大众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在网络时代,有学认为大众媒介为受众产生“议程设置”的理论受到了挑战,媒介设置公众议程的作用有可能会减小。本通过个案研究来考察在网络论坛(BBS)议题设置的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议程设置是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研究学者发现,传媒议程在影响公众议程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充分运用议程设置功能,可更好地实现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引申出的研究认为,议程设置可分为政策议程、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两次参与中三角报道,我一直关注其媒介传播效果。可以发现,在中三角报道中,能清晰地理出一条从媒体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叠加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环境中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蓉 《新闻世界》2009,(4):110-111
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环境下公众在议程设置中的地位变化和公众为媒介设置议程的特点,得出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反思传统媒介在议程设置中存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适用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否依然适用于网络媒体? 很多研究者认为,在网络传播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将会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具体事例来验证这一观点,研究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传播中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连续议程设置功能及其意见生产机制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就是一种关于传播渠道的理论,其中心思想是:公众通过媒介知晓事件或问题,依媒介提示的角度思考,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或者说,媒介对某一事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同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网络传播同传统媒体相比。在议程设置上的不同: 1.目前网络的覆盖面还不能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能起到的议程设置作用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曹蓉 《新闻世界》2011,(11):212-213
“议程设置”是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一个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假说。本文对“议程设置”假说进行了理论回溯,并探析中国语境下该假说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网络背景下的“议程设置”假说,认为不应局限于探讨谁设置了媒介议题,应着眼于对整体舆论氛围影响的研究,要积极寻求和探索政府议程、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互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申丹丹 《新闻世界》2013,(5):127-129
议程设置理论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重要理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否还适合新的网络媒体时代?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以及当前的网络传播环境发现,网络媒体的确对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产生了冲击,"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金礼  魏文秀 《当代传播》2011,(5):68-70,74
作为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假说面临着数字传播环境的挑战.信息碎片化、非组织化的微博传播具有塑造/设置媒介议程并影响公众议程的超议程设置功能.论文通过考察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的传播效果,验证并阐释了微博超议程设置功能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之后,不少学者纷纷着手对“议程设置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功能”进行研究。所谓“议程设置”,即媒介通过对某些议题报道量、报道顺序的不同,影响了受众对它们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受众设定了议程。20世纪末,网络媒体兴起,在网络媒体的大背景下,议程设置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熊颖颖 《新闻世界》2014,(8):108-110
新媒体时代,基于传统媒体所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主体也由传统媒体扩展到了多元化的普通大众,这使得传受双方的角色及媒介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在复杂的多元主体中营造平衡的媒介环境,促进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媒介事件马加爵案可以看到:因为网络媒介在现实的传播生态中的特殊地位,议程设置理论并没有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性而失去作用。相反,在媒介间议程的作用下,网络传播的特性更能强化和体现议程设置的强大效果。这一点证实了网络受众的被动地位,也证实了网络受众和媒介之间的传受关系对比传统媒介和受众之间的传受关系,没有表现出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话语分析属于文化研究的范畴。媒介的话语分析拥有较为完整的线索。英国学者威廉姆斯(RaymondWilliams)认为,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营造社区的过程。人们在这个社区里分享意义,共同开展活动,更新意义,获得成就与成长。美国学者柯瑞(JamesCarey)干脆将这个分享过程从传播的概念中剥离开来,称之为“传播的仪式论”,而将剩下的信息内容板块归类于“传播的传输论”。  相似文献   

19.
网络议程设置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诞生在传统媒体生态之下--传播权集中在少数媒介手里,受众则相对被动,缺乏同时接触多个媒介的有效渠道,其主动性的发挥也只是从常接触的媒介中去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这一理论最初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传播学中的诸多理论框架都受到了冲击,讨论最多的就是议程设置理论。同样引起广泛讨论的,还有新闻专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