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原同志新著《书和人和我》已于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收入作者近些年所写的散文、随感和读书札记401篇,其中有一半为首次与读者见面。与先前出版的《书林漫步》(正续集)和《人和书》一样,该书是作者浮沉于书海时所记录下  相似文献   

2.
《硖江行卷》为王献唐先生载书南迁时的诗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献唐先生南迁途中爱国忧民,淡泊名利的心路历程,今据原稿及屈万里先生《载书播迁记》参证酌补,为学人提供王献唐先生艺术领域的研究资料,让世人领略这位学者非凡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三联书店陆续出版的一套有关书的书很引起读者的兴趣。先是拿到重排本陈原的《书林漫步》和增订本唐弢的《晦庵书话》,不久,李一氓的初版本《一氓题跋》和黄裳的《榆下说书》也问世了。但郑振铎的《西谛书话》预告了二三年,却迟迟不见出书。我询问过时任该店总经理的范用先生,他笑嘻嘻地说:“快了,别着急,不仅这本,还有好几本呢!”  相似文献   

4.
王湜华 《出版史料》2007,(2):127-128
丁景唐先生于2004年1月出版了他的一部文集,集名即称《六十年文集》,既朴实无华,又直截了当,他六十年的辛勤耕耘,于此集中得以结集。而景唐先生为此文集用的副标题是《犹恋风流纸墨香》,更进一步说明,先生一生献身革命,其中与文字纸墨的交道,是至为重要的。先生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5.
姜德明先生自1981年以来,共出15本书。《余时书话》是继《书边草》、《书叶集》、《书梦录》、《书味集》、《书廊小品》之后的新著。版权记录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印数仅有1500册,当然许多人都无缘与此书谋面了。 巴金老人认为姜先生是除唐弢以外,收藏新文学书籍最多的一位(见《余时书话·巴金谈书》)。现代文学自五四运动起至建国前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时代和社会风云激荡,推陈布新;作家和诗人群莺飞舞,星光灿烂。姜先生几十年来在津、京、沪等地旧书摊、店里搜寻不已,披沙拣金,辛勤耕耘,孜孜不倦,于散文家之外又成藏书家。随便翻翻他的几本书话,光从几百篇篇目看,也会惊叹他为现在和今后的现代文学史家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印象中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徐鲁的文字已有好几年了。书架上已有他的《剑桥的书香》、《恋曲与挽歌》、《同有一个月亮》、《黄叶村读书记》和《书房斜阳》等五本书话散文集。他的书话文章不夸张、不浮躁、不惊乍、不矫情,总是给人以清新自然、朴素平实、收放有度和见解新颖之感。其新近出版的《重返经典阅读之乡》,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据台湾《出版情报》报道,一个月出一本书的高产作家林清玄,最近推出了他的第100部书《多情多风波》,从而为其写作历程刨下新高峰。 配合新书的出版,台湾九歌出版社与金石堂书店合作,在台湾44家金石堂书店展开赠书活动,即购买一本《多情多风波》,即可得到一本林清玄手绘禅画笔记书《林清玄禅画禅话》。  相似文献   

8.
贵具艺文情趣的中国书话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有独到的笔墨,而且在版式装帧上也往往多有可赏可玩之处。北京三联书店在80年代陆续推出的那套小32开本的,包含有《晦庵书话》、《西谛书话》、《榆下说书》等的“书话丛书”,即是书话集出版款式的佳品,具有收藏和鉴赏价值。我所收藏的唐弢先生于1984年春题赠的毛边本,即为雁斋主人奉为藏书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同书籍打交道多了,对时下某些书名,颇有一点感慨。常见一些新书刊,有相当一部分名称不是《××大全》,就是《××手册》,不但内容大同小异,重复出版,而且名称也毫无二致。如果某书的书名不错,那就不用多久,大家就会竞相模仿。“文革”前上海出过秦牧的《艺海拾贝》,粉碎“四人帮”后又重版多次,于是,“拾贝”之风大盛:《书海拾贝》、《棋海拾贝》《影海拾贝》如此等等。话到这里,暮然  相似文献   

10.
何倩著的《陋室翻书录》一书,最近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很能启发人阅读欲的随笔集,当你尚未打开书之际就约略窥见古今中外二三百种书籍的光采。你感兴趣的固然是文中所介绍的书,但当你从字里行间发现作者是一位崇尚真实的可信朋友时,也许更乐意追随她到书海中去邀游。  相似文献   

11.
旷源兄是史学家。《天南书话》中收录了《中缅边界问题》《磨盘山之役》《张献忠屠川》《杜文秀起义大事记》等有史学价值的文章。其中还有一组四万余字的《滇缅抗战书录》,叙录了二○○五年前出版的大部分反映滇缅抗战的书籍资料。他之所以对滇缅抗战史料感兴趣,工作之余收集了几乎所有有关滇缅抗战的书籍,是因为他的一家就是乘腊戍撤退的最后一组远征军车返回祖国的。旷源兄是文艺评论家。他曾先后出版过《新文学味羹录》《〈西游记〉考证》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历程》出版记述邓小平90年生涯的大型文学纪实性读物《邓小平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一个世纪》,日前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薄一波为这部书题写了书名。 全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在津召开 中宣部出版局和新闻出版署图书司于8月1日至5日在天津联合召开了全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全国28家少儿出版社和有少儿读物出版任务的其他出版单位、部分少儿报刊社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3.
唐弢与书评     
唐弢(1913-1992),著名杂文家、散文家。杂文以鲁迅风格著称,在20世纪30年代,据传鲁迅对他说:“你写文章我挨骂,”可见其风格之近。他创造了一种书评的独特形式——书话。他写书话“开始于1945年的春天”,后来一直没有间断,一生写书话约200篇。对书话的要求,他在《书话》的两次序言中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1898-1958), 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文 学家。1920年参加李大钊主办的 "社会主义研究会",同年与茅盾 等组建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小 说月报》、《文学旬刊》、《公理日 报》等报刊。他一生著作很多,对 图书评论有相当的贡献,有书评 专集《西谛书话》,其他书评作品 散见于1998年河北花山文艺出版 社出版的20卷《郑振铎全集》中。  相似文献   

15.
《童书海论》是我国首部根据国际相关公约和我国实际状况,对少儿出版、少儿读物、少儿图书进行科学规范的界定的著作。《童书海论》的出版,对于总结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儿出版的发展状况,探索建立提升少儿出版理论,具有一定的出版学术文本价值和世纪之交中国的出版业改革开放纪实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6.
首届韬奋新闻奖评奖前夕,评委会办公室收到上海新民晚报的推荐材料:曹正文和他写的书《秋天回眸话人生》。在一百多位被推荐者中,以书作为评选资料的不下30人。我作为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只是记住了书名,并未特别注意。 后来,朋友向我推荐一本书中的一篇文章,一看书名是《秋天回眸话人生》,忽然想到作者定是曹正文。文章只读了一遍,便令我爱不释手,一口气将全书读完。这是曹正文出版的第27本书。  相似文献   

17.
近来书话盛行,成一时之俏。书话作为一种文体,已越来越受到读书人的喜爱,如这次北京市举办的秋季书市中,由姜德明先生主编的《现代书话丛书》(北京出版社出版)成为图书销售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及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和河北省新华书店于1990年10月2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人与书》、《书海徜徉录》录像观摩会。形象生动的录像片,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所取得的成就。出席观摩会的有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王子野、副主席许力以,秘书长王业康,新闻出版署特约顾问王益,新华书店总店经理汪轶千,中国出版研究所副所长邓从理等人士,以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记者共30多人。王子野等同志在会上先后发了言,他们认为以录像形式宣传地方出版  相似文献   

19.
“我写《书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我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动笔的。我的书话比较接近于加在古书后边的题跋。……中国古书加写的题跋本来不长,大都是含有专业知识的随笔或杂记。”这是唐弢先生《晦庵书话》“序”中的一段文字,它概括说明了唐弢先生所作书话的渊源、写法、特点和性质,可以认为是唐弢先生书话写作实践的一个经验自白。唐弢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杂文家和现代文学史家,也是书话作为散文之一体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他写的书话文笔简约,知识性强,既富有见解,又新颖别致,代表着当今书话写作潮流中典雅派的风格。并且,由于《晦庵书话》的写作具有深刻的学术和文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书评选》,是一套特点突出极有价值的好书。 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是个书山书海的国家,有重视书评、研究书评的传统。书评像书丛中的一面镜子,又像海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