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从教育的保守性看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具有保守性和创新性,因教育自身的本质特性是不允许失败的,这也注定了教育的发展中保守多于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理应推动教育的巨大变革,但因教育的保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远远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本文从教育理念的保守、教学模式的渐进性变革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以求采取措施协调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的两面性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技术的两面性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信息技术也具有其两面性,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给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读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合理减轻负面影响的几点意见,以便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育技术必然要走向哲学,且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具有多重视角。其中,人文视角:实现人的和谐存在与圆满发展;教育视角:教育技术具有教育的品性;工具理性视角:教育技术具有技术的品性;辩证法视角:实现教育与技术的和谐归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哲学是目前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技术哲学的兴起为教育技术哲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探讨技术哲学作为教育技术哲学理论基础的合理性,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构建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对现阶段教育技术哲学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走向哲学是教育技术研究走向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必然选择。教育技术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走向哲学。文章通过对体系化教育技术哲学进行内容框架分析,确定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畴,同时提出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教育技术专业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沛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2):107-109
教育技术专业培养信息技术教师时,要以《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为依据,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应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再根据教育技术专业的现状进行有效的调整,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入手 ,说明庖丁解牛是教育技术 ;第二部分详细阐释了庖丁解牛与教育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教育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构建教育技术哲学的框架体系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技术知识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将实施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列入课程目标。技术哲学是以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是关于技术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创造方法的哲学思考。技术哲学教育体现在:一是要从本体论层面上全面了解技术的本质和内涵;二是要从认识论层面上认同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三是要从方法论层面上加深对技术方法的全面认识。阐明了教师要加深对技术教育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才能应对素质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改革,并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本质、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文化思潮.本文在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当前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视角对后现代主义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技术哲学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生长点,而技术哲学的兴起为教育技术哲学的发展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分析了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在探讨技术哲学作为教育技术哲学理论基础的合理性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构建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对教育技术哲学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中,技术的本质通常被定义为它与生活世界的相关性,技术总是生活世界诸要素及其关系的聚集,并物像化为生活世界中的各种人造物。从这个视角出发,教育技术便无法被分解为所谓的物质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因为其本质是它与教育世界的相关性,所以能见到的教育世界中的各种人造物不过是教育技术的物像化。  相似文献   

13.
王卫华 《天中学刊》2005,20(6):41-43
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把人类社会推向了信息网络时代,对人的实践、认识及主体性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人的社会实践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使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的主体性发展也因此产生了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技术哲学在批判工程技术哲学与人文技术哲学教育技术观的基础上,提供了思考教育技术活动的第三种思路。现象学技术哲学通过"悬置"已有的教育技术观,面向教育技术实事本身,具体探讨教育技术活动中教育主体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中除了个体建构、社会建构之外,还有技术建构的因素,要从信息化高度重构教育技术问题,关注教育技术转移中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比较与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许多人认为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各自的领域,本文就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就两者的交集即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信息化,学界多从"科学"层面给予解释,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的"窠臼",无法自拔。从哲学视野考察教育信息化,能够给出更高抽象程度的认识,或有助于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本文对比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与技术价值实现的关系后认为,从技术哲学的视野看,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实现在教育领域中的全面展示。这种认识又可以进一步从文化变迁的角度理解,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文化与教育相互建构与适应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对教育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产出比"和"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可度"以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意识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给予解释。以期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5,(10):40-46
伯格曼技术哲学独特的理论给了研究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教育中的技术问题。在阐述伯格曼技术哲学中经典的"装置范式"、"聚焦物与聚焦实践"等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论证了现代技术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以及教育中"聚焦物与聚焦实践"存在的意义和所处的境遇。最后,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守护教育中的"聚焦物与聚焦实践",使其成为教育的中心而避免受到现代技术的吞噬,让技术、人和教育在其相互关系中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比较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两种能力的内涵并不等同,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对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整合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习资源的建设两方面的内容,学习资源的建设又涉及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对学习资源的建设进行一些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它至少有三种存在形态:一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二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三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其中,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既是一种"溯本式沉思"、"逻辑先在式批判"与"本质直观式反思"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命题式创新"的个体教育哲学。判断一种教育话语是否是教育哲学,可以从"问题、论证和结论"三个维度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