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私的德性》集中体现了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思想家之一的安·兰德的思想。它宣传的是个人主义、理性利己主义道德观,安·兰德本人称之为客观主义伦理学,其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赞美自私的“德性”。这种自私的“德性”是建立在她所谓的“理性”基础之上的。本文认为,她所说的“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所谓自私的“德性”也是不可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思想家研究了许多社会德性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的首要价值是自由还是基于自由的公正、共同体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还是相反、对“代议制”民主加以完善还是以“参与制”民主取而代之、法律是否要以道德为基础、道德重在个人的德性品质还是社会的规范、社会应奠基于理性之上抑或非理性之上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西方现代社会德性思想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和局限,但它是人类思想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无论对现代西方社会还是对现代国际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同时也引发了道德语言严重的无序状态和现实道德生活的贫困.这种困境的产生在于现代社会企图用工具理性来建构德性,用权利来制约德性,内在地允诺了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本文尝试分析现代性如何通过物质主义、工具理性等理念对德性进行了解构,梳理现代伦理学对德性的重建和困境,在此基础上认为加强德性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在伦理学和多领域之间发起深层的对话,将有助于现代道德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应当从厘清现代性概念入手,在阐明现代性思想核心(即理性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理性精神和自由精神两维度来重建现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6.
在现代化过程中,对经济利益的强烈愿望,往往引起对技术理性的偏爱,却漠视了道德理性。从静态看,似乎道德与生产力是分属于不同领域的。但在动态的社会中,道德缺失增大了市场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运行中的过高消费,使整体社会生产力只能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有德性人格的社会生产力才会促进社会高效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50):92-9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要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建构的管理进行分析与论述。其现代性建构需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才可以判定出来,特别是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与资本所进行的双重批判。在理论的层面上,其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清算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论,反对资本的话语霸权,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对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8.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关键在于应具备"现代性"水准,这就必须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学发展及知识发展的基础上去把握。既要继承和借鉴以中世纪传统大学、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及19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大学的优良传统,也要顺应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要充分体现引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大学宗旨,建设具有国际性、开放性、未来性及鲜明个性等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使人类的行动合乎理性,这是现代性的逻辑。人们的集体行动达成共同理性,其客观的结果或表现形式是社会平衡。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是维护社会平衡的重要领域。现代政治生活的根本意义就是维护与发展社会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官僚主义与大学体制的现代性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教育体制面临的诸多问题导源于官僚主义文化环境。对大学教育体制的现代性重构需要从官僚主义文化环境改造入手,将严密科层制化的、行政命令式的、资源控制和价值理念诱导的官僚主义文化进行必要的改造。建立官僚体制与学术权力之间的稳定平衡。重塑大学的自主精神。形成独特的价值理念和自我主体性,恢复大学的本真与个性。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贞操问题讨论主要发生在1918-1919年间,分为两个阶段,主要针对当时“表彰节烈”的复古风气,同时也显示出新知识分子对现代人主体性的不同理解。这一讨论对于中国的现代性话语建构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得从西方移植来的现代性话语得以具体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的重任。而“两课”教师的师德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效果。本文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强调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育人的本领和素质,从而增强大学生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必须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德治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两方面入手,推进以德治校。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和教化作用,融德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和接班人。要实行以德治校,还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与优化道德环境的关系、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德治”与“和”文化同为中国传统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颇具中国特色,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携手,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德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人对“和”的重视与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德治”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5.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对于个体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将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完善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正面临着重要性和实效性的落差困境,需要从现代性视域重新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代性根源诉求,剖析其内在张力的贫乏和紧缩以及走向实践领域中的无力和难为,其原因是"社会本位"的膨胀和"主体本位"的缺失、"技术理性"的控制和"价值理性"的消解、"文化堕距黑洞"的充斥和理论的"实践"意义衰微、"理论教育方式"的主导和"事实教育方式"的游离。而解决这种困境的良方是现代性超越之路,即理念维度、视野维度、实践维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性发展的三次浪潮中,大学理念逐渐走向多元化。从总体上看,大学理念充满矛盾与交错、对抗与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大学理念的灵魂,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大学理念的基石,市场主义与国家主义是大学理念的生存机理。当代大学正处于多重转型当中,追寻自身内在的精神家园、达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平衡,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形成全球化时代"国家、社会与大学"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当代大学现代性构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德性是一种获得性品格,德性需要培育。针对学生德性缺失的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学德性培育的思路、方法与途径。主要包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实施"责任性"教学,实现道德引领;创设自主课堂,提升学生道德认识;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道德意志;建构师生有效交往,浸润学生道德情感以及整合德育力量,共同促进德性养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