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搞业余报道一年多,发表的稿件有50多篇,它们大多都是些“豆腐块”,长的不足1000字,短的仅有100来字。因此,身边的战友常取笑我“长不大”。但我却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豆腐块”就好比是基石,没有它,就不可能耸起摩天大楼。 “豆腐块”虽小,但要把它真正写得短小精悍、活泼有趣,也并不容易。因为一篇好的“豆腐块”所起的作用有时并不比一篇长篇通讯差。记得去年11月份,我把驻地一位初二学生不幸父母双亡而不得不辍学回家捡垃圾谋生的事写成92个字的小消息,发表在驻地市报上后,引起了社会共鸣,数百名读者纷纷…  相似文献   

2.
我爱“豆腐块”、“火柴盒”。提到“豆腐块”、“火柴盒”也许会有人摇头,看不起。因为,它们都是小字辈。可我不是这样看的。我认为,稿件虽小,容量不一定就小,小稿件也是一条信息,要写好并非易事。每年评选全国好新闻,有的还不足两三百字,由此可见,衡量新闻稿件优劣  相似文献   

3.
我从事业余写稿十多个春秋,在十多家新闻单位用稿一千多篇,这些稿子大部分是“火柴盒”和“豆腐块”。也正是这些小文章使我从一位农民通讯员转为一名国家干部。在此,我要说:“‘豆腐块’也能坐正席”。 新闻的特点是真、短、快、活、强,其中“短”尤为重  相似文献   

4.
有的报道员羞于写“豆腐块”“火柴盒”,我却不以为然。我发表的第一篇新闻稿就是从“豆腐块”开始的。1993年底,我所在部队医院为解决驻地近视眼患者就医的困难,高薪聘请了俄罗斯眼科女专家来医院开展角膜放切术治疗近视眼。开始两个月,应诊患者寥寥无几。后来院长让我这个“小秀才”写篇报道宣传一下。我就写了一则不足百字的快讯,谁知在驻地《潍坊日报》发表后,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既解决了近视患者的求医困难,又增加了医院的经济创收。“豆腐块”、“火柴盒”篇幅虽小,作用却不小。从事新闻工作一年多来,我体会到写“豆腐块”…  相似文献   

5.
提起报纸上的“豆腐块”新闻,一些大报记者便认为那是“小报”的特产。而一些“小报”记者也不愿采写“豆腐块”消息。因为在这些记者眼里,“豆腐块”是“小儿科”,“填报屁股的”,“体现不出水平”,参赛、评职称根本拿不出手。名记者哪个是靠“豆腐块”成名的?其实这种瞧不起“豆腐块”新闻的观点,从信息社会的观点而言已经过时,也与广大读者希望报纸多提供新闻信息的需求相悖。增加信息量,“豆腐块” 也担一分重任 过去,我们的新闻不太注重传递信息,宣传味十足,文章也短不下来,读者并不满意。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终日忙忙碌碌,每天能花在看报上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善待小稿     
在平时写稿、投稿中,笔者常常会撰写一些诸如“萝卜条”、“豆腐块”之类的小稿。每当这些小稿件见诸报端时,我也会感到很愉快。  相似文献   

7.
善待小稿     
在平时写稿、投稿中,笔者常常会撰写一些诸如“萝卜条”、“豆腐块”之类的小稿。每当这些小稿件见诸报端时,我也会感到很愉快。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是否诱人,与它的“眼睛”是否传神密不可分。记得刚学“爬格子”时,标题常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经“整容”后的“眼睛”往往变得生动而有鲢力,我不禁为编辑老师高超的“美容术”拍案叫绝。可是,含辛茹苦“熬”出来的“豆腐块”虽然见诸报端,偶尔也能赢得战友们的喝彩,但我却轻松不起来,常为自己蹩脚的标题制作术黯然神伤。为此,我静下心来,苦练“内功”。从锤炼文字到修辞手法,从古今名联到唐诗宋词,从格言、警句到顺D溜、歇后语—…·广采博览,反复琢磨,并把平时从报刊、影视和日常生活中看到或听…  相似文献   

9.
“豆腐块”者,短新闻之戏称。出自作者之口,每属谦辞;出自读者之口,则多含贬义。故短风久倡而未盛,长风屡刹而不止,其源盖出于对“豆腐块”之谬见。子曰:“必也正名乎?”为“豆腐块”正名,此其时矣。豆腐块之为物也,营养丰富,物美价廉,乃大众之美食。然制作豆腐洵非易事:一曰求细,重在去杂;二曰求新,贵在鲜嫩;三曰求精,妙在特色。三美俱备,方称上品。故工其事者纵穷毕生之力,未必尽臻佳境。新闻亦然。所谓短新闻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说,不亦惑乎! 纵观中外新闻名篇,能传诵一时,历久弥新者,  相似文献   

10.
小新闻稿短小精悍,可读性强,就是人们常说的“火柴盒”、“豆腐块”。它在报纸上占的版面小,信息量却大,广大读者还比较爱看。我的新闻实践是从写小新闻稿开始。我平时注意留心自己身边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把得到的素材进行衡量,不能写大新闻稿的,便写小新闻。如去年7月14日,大庆采油三厂采油4矿油、水井,由于泵站地势低洼,被特大洪水淹了6座计量间,36口油水井面临停产。第二天我背上照相机  相似文献   

11.
谢顾问:近两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豆腐块”。有人劝我,写点大的吧,老写“豆腐块”没劲。我也想与“豆腐块”告别,可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请帮助我!81246部队张献根张献根同志:写作如同吃饭,久吃一种东西,难免想换换口味。你想从“豆腐块”中走出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基层业余报道员,是否非要急于与“豆腐块”告别呢阳得冷静作点分析。一般来说,生活在基层的报道几由于接触的部队范围有限,不大可能经常遇到重大新闻线索,而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好人好事,只宜写成一事一报的“豆腐块”,如果你…  相似文献   

12.
有的通讯员认为写“豆腐块”、“火柴盒”成不了“大气候”。我写新闻就是从写“豆腐块”开始的。1986年,新店子乡牧草喜获丰收,乡领导为卖不出去而发愁。于是,我写了仅有20多字的“一句话新闻”,地区报发表后,草原重灾区马上前来联系购买,一下子就买走数十万公斤牧草,解决了牧区抗灾保畜缺少牧草的困难。 我体会到,写“豆腐块”有“三大”优点:一是能够以小见大,拾遗补缺;二是便于加工提炼,精雕  相似文献   

13.
《经济日报》为倡导短新闻,从7月20日起专门举办“豆腐块”短新闻有奖征文活动,并且总编辑亲自撰文《为“豆腐块”正名》。此识此举确实令人钦佩。笔者品尝一下该报首先推出的三则“豆腐块”:《市长同志,请您不要吸烟》、《深圳一奇:下级吃  相似文献   

14.
我是从1951年开始业余写稿的,先后在县以上的新闻单位用稿数千篇。我被采用的这些稿件,最长的是500字,最短的只有100多字。几乎90%以上是“豆腐块”式的短新闻。 初学写稿时,认为写长稿才能说明问题、才有份量,但事与愿违,长稿登得少。后来参加县委宣传部办的通讯员培训班,编辑一再强调多写短新闻,即被人称为“豆腐块”的小文章,于是我坚持多写“豆腐块”。果然获得好效益。如前年12月16日,正是县农行清收利息的关键时刻,清泉农行营业听信贷员毛小华发现十月机械厂欠息40万元,一时又拿不出钱来,毛小华与厂方一道,到湖南长鑫陶瓷厂收货款,发现该厂地瓷砖大量积压,当即调回18000平方米。在浠水很快销售一空,收回现金40万元,还清了利息。我及时写了“浠水农行巧解银企三角债”的“豆腐块”小文章,在《湖北日报》二版登出后,大大调动全行干部职工清收利息的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共计收回利息32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把心血洒浇在这豆腐块上,也许更能显示你的真诚。”这是我写在《老年报》《心理咨询》剪报扉页上的题记。《心理咨询》是本报综合性服务专版《生活顾问》上的一个专栏。专栏虽小,酸甜苦辣感触颇多。我曾吟有一首打油诗: “作茧自缚”缘何由,无名无利何所求, “豆腐块”小潜苦心,“真诚”未有付水流。并以此四句作为小标题,写了一篇杂感。“作茧自缚”缘何由一个解答读者心理疑问的专栏,每篇稿开始竟限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周末“文宴”乐(随感)张忠金周末,是我欣赏、制作“豆腐块”文章的时间。从事政治工作以来,我养成了一个收集报刊资料的习惯,尤其喜欢那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豆腐块”。每到周末,我就把它们分类整理,剪贴八册,尔后逐一品评。这时,犹如进入营养丰富的“豆腐宴席”。那赞颂真善美的文章,好似“五香豆腐”,使人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那针贬假恶丑的“投枪”、“匕首”,尤如“麻辣豆腐”,令人得到痛快淋漓的感受;那充满辩证思维的理趣小品,就像“小葱拌豆腐”,让人一清二白地明辨是非曲直;那有感而发的抒情散文,恰似“香椿豆腐…  相似文献   

17.
我在基层搞文书工作,因工作关系,养成了业余写作的习惯。隔三见五,有“豆腐”块文章见诸报端,大伙都叫我“豆腐块”。可我觉得,作为业余爱好,我喜欢做“豆腐”生意。翻阅剪贴本上那一篇又一篇小文章,我的“经营”状况便一览无余。那大块的、小块的、条型的、句型的。不就是“豆腐块”、“豆腐条”、“豆腐丝”、“豆腐片”吗?这品种花样还真不少呢;再看看,人民日报一个“豆腐条”10元,中国青年报一个“豆腐片”5元,陕西工人报一个  相似文献   

18.
从报纸、网络到广播、电视新闻,从“萝卜条”“豆腐块”到加编后的重头报道,近几年,南京军区某炮兵团新闻报道工作不仅在军事训练、典型宣传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在报道体裁、刊稿数量上也不断丰富。知情的官兵都知道,能够从成绩平平“挤”到先进行列,让新闻“果”结满枝头,与党委“一班人”常指导、常帮带、常浇灌密不可分。2013年,该团已连续四年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单位”,这在集团军建制旅(团)还属首次。  相似文献   

19.
我爱豆腐块     
工作之余,我常爱写些“豆腐块”,并以此为乐事。因为在我看来,文章的价值并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在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我曾写过大量近万言的材料,至今都忘记了,然而一些有影响的小稿却每每能引起我美好的回忆。去年5月底,我在夫子庙菜场了解情况,发现这家菜场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夏,我在新兵连当新兵,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报刊、电台写些稿子,不过都是些小小的“豆腐块”。我暗自下决心要写点大点的稿子,把身旁的好人好事更好地宣传出去。就在这年秋季,我们团政治处按上级要求搞了一个民意测验;“咱团哪位干部最可亲”,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