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个体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门槛效应",又称为"得寸进尺效应"。这种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当顾客在选购衣服时,精明的售货员会为打消顾客的顾虑,"慷慨"地让顾客试衣。当顾客将衣服穿在身上时,他会称赞这件衣服是多么的合身,并周到地为顾客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劝你买下来时,很多的顾客会难于拒绝。  相似文献   

2.
正"咕咚"是一个日渐风靡的运动软件,它有什么特质让懒于锻炼的人爱上运动?"咕咚"入门时的零门槛、训练中的多平台,以及评价上的多元激励,是它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想要让学生接受作文习作并爱上习作,我们可以借鉴"咕咚"的策略,让害怕作文的学生也爱上习作。一、作文要求:降要求,化难为易由调查得知,作文习作要求门槛过高,是导致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学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这个当老师的就应该和学生商讨怎么改正那些坏习惯,从小处做起找出问题的根源。反复违反纪律的学生并非无可救药,"多动"也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对自身问题、对课堂纪律的不重视。心理学中有个效应叫"进门槛效应",指的是先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反而能让人很快地接受,运用到教育中就是说老师要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法,否则欲速则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运用“门槛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和费雷泽(S.C.Fraser)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渐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心理学家丁奈(R.B.Cialdini)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大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门槛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有利于调…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主要的管理内容一是个体,二是集体。虽然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形成集体之后,身处其中的个体与集体之外的个体会有许多不同。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要改变一个人,首先得让他接受你,他接受你了,你的教诲他才可能听的进去,他才可能在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进门坎效应”是指个体一旦接受了他人的较小要求以后。为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进而接受他人较大的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让人接受要求,叫做进门坎技术。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家庭主妇们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这些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登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8.
现代型的语文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而要尝试采用"先学后教"的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教学策略,采用了"先学后教"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充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可能的、活力盎然的生命体,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合适的发展,让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快乐学习的体验和学习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或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让孩子先喜欢你、接受你,所以,如何做一名让孩子喜欢的老师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如果一个教师具备"做孩子的典范""无私奉献""求真务实""严于律己""精通文化业务"和"开拓创新"等条件,就可以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2,(19):18
正1966年美国两位心理学家让大学生去访问郊区的家庭主妇。第一位学生挨家挨户登门,请求主妇将一个写有"驾驶安全"的小标签贴在窗户上。这是一个小要求。两周后,第二位学生再次登门,请主妇将一个相同内容的大招牌竖立在自家院内。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55%的接受过小要求的主妇接受了  相似文献   

11.
<正>"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而且要遵循"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弱势生吃得了"的基本原则,这实际是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要求,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与发展,从根本上诠释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学生分层探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之间就一定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无视这些生命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就等于无视这些生命的存在。在传统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教师盲目  相似文献   

12.
程丽 《教育文汇》2011,(1):32-32
当一个人在接受了他人的某个要求后,如果他人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形成认识上的统一,或者便于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往往会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层递效应”,也称为“进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3.
史倩萍 《中国教师》2009,(12):20-20
<正>一、绿色课堂流淌着"爱意"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求每一个个体运用自我的"期待视野"同文本撞击和对话。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和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对话中,教师要以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观点,交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合作的时代,每一个个体不再像曾经那样完成自给自足的农耕就足矣,而是像滚出火堆的蚂蚁一样团成球,发挥它最大的力量,所以合作让一个人发挥它前所未有的能力,合作让一个团体更强大,合作取长补短让每一次成功更精彩。合作,成了现在社会追求的高度,也更是莘莘学子应该学习的品质,面对新课改的大潮流,高中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地在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5.
一、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差异,更存在着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听课效果和学习成绩的差异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采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更不能不顾学生的个体实际,统一要求,统一教法,统一内容地教学.因为,如此一来,会造成学优生"饿"、学困生"撑"的现象发生,这既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符,也与"因材施教"原则背道而驰.为了让所在学生都能"吃得好,吃得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大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7.
做贺卡     
6月22日晴今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后,就在家中做起了贺卡。我为什么要做贺卡呢?这是一个小秘密哦!我先找到一张淡绿色的卡纸,做成正方形,折好后放在一旁,当贺卡的"骨架"。接着我就为贺卡准备"血"和"肉"了,我要让它变得丰满起来。我先给它准备五颜六色的"血",你猜是什么?让你看看吧:  相似文献   

18.
执教多年的我,竟碰到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我那"真理般"的结论就是没有办法让一个孩子接受。那是在执教《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第一课时发生的情景:为了突破"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这一教学难点,我事先将一个六个面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体纸盒摆放在讲台上,我信心十足地组织学生开始观察。我先让他们坐在自己  相似文献   

19.
【真题回放】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用词恰当,语句要通顺。  相似文献   

20.
一、作文题目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用词恰当,语句要通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