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12月13日,美联社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科学家正在想方设法避 免这场灾难……如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其能量相当于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破坏力的770万倍,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将遭此难。翌日,新华社对此进行更正:这颗小行星已经远离地球两亿公里,不会撞上地球。 这篇具有典型美国风格的科技新闻,曾经在各大报社编辑部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有的编辑认为此类消息纯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根本不应该发;另一些编辑则认为,群众有权知道与自己有失的任何消息,见多识广自然会提高承受力、判断力和辨别力。 诸如…  相似文献   

2.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 据美联社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于最近结束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秋季会议披露,这颗可能撞击地球的行星直径约1000米,目前距地球八十万公里,为月球至地球距离的两倍。如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其撞击所产生的能量很大。但是,科学家们指出,用特殊的火箭或原子弹可以使这颗小行星脱离现有轨道,从而避免这场灾祸。当天,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的另一条报道: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21日早晨,许多人起床时推开窗户时,发现太阳照常升起,地球也一如既往地在转动,传说中“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 刚刚过去的2012年,各种所谓“世界末日”谣言实在有点多:什么玛雅历法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一天起全世界将黑暗三天;什么“一颗小行星将在12月21日撞上地球,毁灭一切”;什么南北磁极对换致地球毁灭;等等。事实已经证明,2012年12月21日这天太阳照常升起,一切谣言都不攻自破,人类生活一切依旧,所谓“预言”都不靠谱。但是在此之前,这些“预言”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出于对未知灾难的恐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做出各种不理智的举动,如怕“全世界黑暗三天”,一些地方的人就拼命囤蜡烛。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两类新闻标题越来越多,应引起重视一类是新闻标题加问号。如《高、低收入者分开住?》《美联储再降息加剧热线涌入中国?》《美军用导弹击落失控卫星?》《农民工县城购房一城市化重要一步?》《小行星2036年撞地球?》以及《蒙古人最先踏上美洲?》等等。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观察,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最终确定.99942号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即原来命名的2004 MN4)将在2029年近距离擦过地球。一颗同等大小的小行星如此靠近地球,这种几率平均超过1000年才会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13日,某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武胜任命一批“猪官”》,说的是“前不久  相似文献   

7.
要当记者,先说责任讲这个题目前,先讲一个故事。1980年一个青年作者向《吉林日报》投了一篇稿子,题目叫《钱被风刮跑以后》。大意是说作者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不小心撞上了一个老人,把他手里的一叠人民币撞落在  相似文献   

8.
打开5月6日南方某有影响的晚报的“娱乐世界”专刊,看后生出这样的感觉:这家晚报文太“软”。 这个版面共有5篇文字稿,其中3篇稿件属于“软”稿,一篇名《胡慧中流产》,一篇日《卡梅隆婚姻之船撞上冰山》,一篇称《韦唯又有喜了》。 我佩服这家晚报的新闻敏感性,密切关注娱乐界的新闻人物。不过,关注这些新闻人物的什么值得商量。依笔者之见,对演艺界的新闻人物,应当报道的是他们的艺术活动、艺术  相似文献   

9.
7月9日北京一家报纸以<地球生命可能只剩50年>为题报道:"人口急剧增长以及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使得地球的生命可能只剩下50年,除非从现在开始就找到办法,在2050年之前将地球人大量移民到其他星球去."这篇报道引用英国观察家报提供的一份报告后,又说:"人类必须在2050年之前找到至少一个和地球一样大的星球来安置地球人,否则地球将面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1日,一篇题为《河北毒蒜祸及京津沪——无公害大蒜用剧毒农药浇根》的报道刊登在某杂志上。这篇报道说,永年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有毒蒜薹和蒜头正销往全国除台湾和西藏以外的省、市、自治区,尤其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大都市的食品安全构成威协。这篇报道随即被众多网站转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永年大蒜”成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防范对象。老百姓谈“蒜”色变,说大蒜不能吃了。  相似文献   

11.
据《文汇报》报道:日前看到报道说,国内一家颇有知名度的杂志上有那么几则情节离奇的“科普作品”:一支昆虫考察队,队员竟不幸被翅膀大过蒲扇、头长得像猫头鹰的巨蝶撞昏;又有那么一位“老外”,移植了5种动物的器官,成了名副其  相似文献   

12.
浙江的《台州日报》6月21日2版刊登了目击新闻《令人气愤的“二道贩子”》和评论《要严肃处理“菜霸”》,群众争相阅读,反响强烈。有的说:“这是一篇切中时弊的好报道,它道出了我们三门县城2万名消费者的共同呼声。”有的说:“这篇报道不但为群众说了话,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菜市场的管理人员壮了胆。”有的说;“我们衷心希望党报今后多登一些这样的报道。”群众为什么如此关心“菜篮子”新闻呢?因为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菜篮子”。“菜篮子”最能反映千家万户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又是麦黄蝉鸣时,还带着往日所读诸多关于“麦客”的小说及报道的印象,想着问问那些从陇东等地到关中帮人收麦挣钱的“麦客”们今年如何了。恰巧,读到几篇报道,说到“麦客”。可疑问也来了。陕西日报1992年6月4日头版王春生《关中“机流”》一文说:“几年前,此时此刻的关中大  相似文献   

14.
南京台的新闻《小行星撞击地球毫无根据》被评为全省一九八九年度广播好新闻一等奖,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是在各家新闻单位中最先报道的。我台也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且写得不错。但比南京台晚了一刻钟。相差一刻钟,因而出现了新闻价值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15.
北京某报3月27日刊登题为《“撞了白撞”对吗》的文章说,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即使闯了红灯,就真该“撞了白撞”吗?沈阳市去年已从政府令的形式认可了“撞人白撞”。最近,据悉广州也想仿效沈阳。文章说,我绝不赞成“撞了白撞”,理由是交通管理应以人为本,即车应让人。笔者认为,按照此文的说法,行人即使闯红灯,车撞人也应负责,那么红绿灯的设置还有什么意义?交通法规还如何贯彻?  相似文献   

16.
“系列”,指的是近年来报纸上出现的所谓“系列报道”,一个专题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地那么“报道”下去,少则四五篇,多的竞有十篇二十篇的。用绳子一穿,一串,一系,的确可以成为一“列”的。 据说系列报道有许多好处,其一是可以把道理说透,把事情说深,把背景说清楚。比如说工业,写它十篇,一篇一篇娓娓道来,无疑是个小型展示会了。这个特长,平心而论,应当说是不错的。正因为如此,系列报道在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使用,的确会产生很好的“系列效应”,形成强大的宣传阵势,起到很好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到两篇人物报道,感到有一股清新之气,沁人心脾,令人难忘.说清新,首先是说报道反映的人物面貌清新.这两篇人物报道(见附文),一篇写的是一位县委书记,一篇写的是一位村支部书记.他们都不同于以往在我们的传播媒介中和文艺作品中已经形成“定势”或曰概念化的人物.我们以往的“老支书”、“七品官”是什么形象?关于这方面的先进典型的报道不外乎公道、勤勉、俭朴和忠诚;改革开放以来,又多是突出他们的创业精神、开放意识.这些固然亦富有时代精神,但从新闻报道角度来说,千篇一律,也就失去了新意.  相似文献   

18.
2月28日(星期天)晚,本报贺宛男打来电话:“你昨天那篇关于小提琴家俞丽拿陷入事业困境,向企业界求助,准备成立艺术基金的报道有回音了!‘申华’今天来电表示,愿作第一个企业家知音,资助俞丽拿。” 3月1日晨,在电话里,上海电台左安龙对我说:“贝黎红,你的那篇报道我读了很感慨,我打算明天在990《市民与社会》专栏开展讨论,请你和俞教授一起来电台当嘉宾,参加直播。”他们指的“那篇”报道,刊登在1993年2月27日《新闻报》“文化经济”专版的头条。报道说:三十四年来,迷人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盛演不衰,当年十九华年的俞丽拿今天已过天命之年,但伴随她的  相似文献   

19.
替谁说话     
有句俗话“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我套用一下,“欠债还钱,偷窃受罚,理所当然。”可前不久的一篇新闻报道,却混淆了这个理儿。报道说,一位民工辛辛苦苦打了一年的工,盼望着能尽早领到工钱回家过  相似文献   

20.
山西教育出版社精品图书24《地球家园》《地球家园》一书是山西教育出版社为实行精品战略而推出的一部重点书。本书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全面讲述了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全书分为“大气篇”、“动植物篇”、“水篇”、“土地篇”、“人类行为篇”五部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