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格局仍处于丛林时代.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并且是世界出现经济危机的源头.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政治中心多元化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金融丛林博弈将愈演愈烈.伴随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中国金融地位日益凸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金融体系有利于减轻金融风险,但是,我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失衡问题、与金融混业发展趋势不相协调问题都亟待调整.中国金融要在国际金融丛林时代有所作为,必须改善社会金融资产结构,启动国内市场求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已列入1994年中国改革的主要议事日程;上海力求在下世纪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管理体系、开展国际性的金融业务、制订规范化的金融法律和法规、构筑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系统等等,已成为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在上述宏观背景下,就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问题进行研讨乃为当务之急。本刊开设“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这一专栏,目的正在于以此推动和加深此类问题的研究。 本专栏拟就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外汇市场与人民币对外汇率的趋势、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和规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金融业务国际化、中国货币政策的取向、金融业与贸易等经济活动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本刊热忱欢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同仁们共同参与,进行理论探讨、实证分析或提供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金融国际化是指一个经济体的金融活动主体跨越行政区划参与到另一经济体金融活动中去的状态和过程,或者相反的情况,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金融融合的过程与状态".[1]主要表现维度是资本运动、金融机构、业务、市场、监管及货币的国际化.金融安全往往与金融国际化交织在一起,且与金融主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国际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虽然自中国入世以来,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在金融国际化不同的表现维度下,国际化程度却呈现出非对称的格局:金融监管国际化程度较低,与金融机构、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相匹配;金融业务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资本运动国际化和货币国际化进程相对缓慢,但自次贷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提速。总体而言,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金融国际化进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未来还应从多个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6.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是全球化背景下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当前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和协调现状的基础上,从标准难统一、权责难平衡、组织体系难协同三个方面探讨国际金融监管协调难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协调主体、明确协调内容、创新协调机制的建议,并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如何在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金融垄断资本为控制全球化生产链而推动跨境资本流动,导致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结构特征。银行业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载体,对其国际业务的集中度和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分布的分析验证了中心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的支配性作用。支撑此结构的关键在于不同地位国家资产组合的配置差异。美国基于其货币的特殊地位提供安全资产并持有非中心国家的风险资产,得以在经济增长时期享受风险资产的超额收益。美国金融霸权主导下体系的不对称性难以提供高效公平的跨境资本流动争端调节和监管机制。为了摆脱现有不平等的国际金融体系并捍卫金融安全,非中心国家首先需要进行金融体系改革,破除对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迷信并重拾金融主权,其次需要强化金融监管。中国需要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新型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设,同时在国内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金融安全治理水平,从而统筹国内外金融安全治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将加快,但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风险也将随着开放的深入成为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详细分析了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五种国际金融风险,并在最后提出了四条对策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希望对中国的金融安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国在推进金融国际化过程中,必然要开放本国金融市场,而开放金融市场,就要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由于基本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硬件和软件都不先进,竞争能力不强,加上金融体系很不成熟,因而为游资冲击市场提供了诸多机会。墨西哥1994年底发生金融危机的教训,提醒我们,为避免游资冲击带来的损失,我国在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对外国游资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94年3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与国际金融研究所,假座环境优雅的香樟苑酒家,召开了“中国金融改革与上海经济发展研讨会”。100多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金融界人士,就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紧构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重要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笔者将就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的交流讨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金融经济国际化是指有关金融的经济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或全球范围内的运动过程。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金融经济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生产国际化的发展紧密互动。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它的作用 ,总体上必须给予肯定 ,当然对其消极影响也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救市方案是治标不治本的老药方,新自由主义是大萧条阴影重现的根源,要警惕出现经济崩溃与恶性通货膨胀并存的全球灾难.对此,我国应建立不依赖美元的国际贸易和结算机制以防止全球贸易崩溃,建立银行存款保护保值制度以防止全球经济"崩溃膨胀".应要求美国救市时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债务.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中国文化软实力由软性内容与硬性特质两部分组成,面对金融危机,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国必须做到既要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软性”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又要注意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硬性”特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中国开发性金融国际化发展势头迅猛,以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开发性金融领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大力推动双边与多边投融资互促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依托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资本优势和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积累的经验优势,中国开发性金融已成为推动互联互通和发展对接的关键驱动力.从本质上看,中国倡导的开发性金融国际合作是根植于南南合作理念上的"新发展合作",具有超长期性、多重协同性和互利共赢性.中国对外开发性金融合作的正外部效应显著,不但有助于填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鸿沟、缓解能源供给瓶颈,还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金融灾难如此频繁地爆发,具有的破坏力和传染性又如此巨大,这使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能无视它的危害性了。我国政府也早已对如何防范和应付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应该说是有客观的规律可以遵循的。产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固定汇率制的施行;过度举借外债,尤其是短期债务;仓促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政策不力。  相似文献   

17.
纵览寰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国际社会的联袂抗击,特别是中国政府的三保战略的实施和政策举措的落实,又为中国成人教育发展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关键问题是,中国成人教育如何在正确解读危机的基础上,以创新性的变革,直面挑战,赶迎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也将更加全面地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加快。加入WTO,一方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效应。教育管理应当用好加入WTO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9.
20.
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加入WTO以后,不仅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起了一个很好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虽然在短期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从长远看,积极影响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当前,在“入世”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注意几个问题:灵活运用WTO条款、积极出口教育服务和大力提高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