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猛烈地冲击、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必须及时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敢于面对新的“万维网生活方式”的挑战,义不容辞地承担推动传统德育系统向新的网络德育系统转变的责任——开辟、并迅速占领网络德育新大陆,创建网络德育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猛烈地冲击、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必须及时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敢于面对新的"万维网生活方式"的挑战,义不容辞地承担推动传统德育系统向新的网络德育系统转变的责任——开辟、并迅速占领网络德育新大陆,创建网  相似文献   

3.
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识、情感、思想与心理。一个新的课题“网络德育”正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在“网络德育”阵地上筑起一道百毒不侵的长城,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将有助于高校德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5.
吴小强 《成才之路》2010,(23):14-14
新的世纪已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新的环境”。据调查,学生是我国接触、使用和受网络影响最广的人群。对学生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导向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给校园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这种以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将不可避免地要改变社会组织结构和人类的生活方式,无疑会给传统的高校德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也因此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将有助于高校德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如何理解德育?用什么方式实施德育?如何发挥德育的作用等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周久志:校长,学校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当前,许多学校的德育仅仅停滞在“以管代育”的道德“规训”的层面上,忽视了德育主体——学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育人价值。作为校长,应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让德育回归主体。一、校长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按低、中、高构建学校德育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以其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索知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开放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引入学校,学校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工作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与互联网“争夺”德育的机遇和空间,让网络为德育提供服务,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发德育的新渠道,整合网络德育资源,重新设计班集体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环境下人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德育在高校德育系统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概述了目前高校网络德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高校网络德育有效性的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迅速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式的德育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丰富的网络功能和网络资源的德育教学活动正在蓬勃发展。在新的背景下,德育网络工作者必须明确德育网络课程的目标,精选德育网络课程的内容,创设德育网络课程的界面,增强德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改进德育网络课程的评价,以此促进德育网络课程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网络》2008,(5):23-23
国际万维网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本届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网络”,来自全球的1000多句业界和学术代表,围绕万维网所构成的“人的网络”、“富媒体的网络”、“设备的网络”展开讨论。“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在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德育属于该社会的政治上层建设,其目标和规范,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意志。当我们用新的系统方法来审视贵阳市的学生德育工作,包括社会德育工作时,不言而喻,构建一个高效的社会德育工作网络,是必然的,毫无异意的。因此,我们讨论的重点,除了构建德育工作网络的客观必然性之外,主要是其现状和对策,亦即如何提高其效价。 一、贵阳市社会德育工作网络的构建及其效价 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本课题的研究而言,我们认为,马克思在这个论断中,已经提出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即如果把贵阳市学生德育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来考察,那么,影响学生德育养成过程的环境,除了社会硬环境之外,必然还存在一个“软环境”的问题。这个软环境,就其核心内容来说,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德育工作网络。 要使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公民成为真正“四有”合格接班人,除了为他们提供必要而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消遣增智设施外,还必须构建一整套与上述我们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对大学德育的挑战与回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人类正走向新的千年。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及是大学德育面对的时代背景:由于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与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引发了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上的变化,能否针对这些变化开辟德育的新途径,探索新办法,既决定着我们对身边的各种矛盾和挑战能否给予积极的回应,更决定着在新的世纪我们能否真正赢得青年。 网络时代中,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的受众主体之一。“网上冲浪”令大学生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大学生不但是现有网络的积极登录者,信息的接受与扩展者,同时也是制造者…  相似文献   

15.
潘永杰 《文教资料》2006,(16):103-104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首先,学校传统德育形式呆板、陈旧。其次,德育内容空洞而枯燥,无法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其三,在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价上,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不具科学性。其四,德育对象的水平、能力以及所处的社会、家庭及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千姿百态,加之多元性的社会生活、文化的冲击,传统德育无法对学生个…  相似文献   

16.
罗芳 《江西教育》2006,(11):22-22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情,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一种标志,网络正急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基础和核心工作的德育着新的挑战。如何迎接网络的挑战,寻找德育工作新的思路,这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德育,是信息化社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它具有两种含义:首先是指教师对触网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其次是指教师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德育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德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德育是信息化社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它具有两种含义:首先是指教师对触网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其次是指教师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德育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德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网络德育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效率地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等。1.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教师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变“封闭”为“开放”,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