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骞 《大观周刊》2012,(8):200-200
师生角色互换,形成一种意识的平等。教师甘做学生的学生,可使师生各得其所:第一,生之所益:①学生为老师之老师,激发生之探究动力;②老师向学生请教,给学生信心;③学生为老师之老师,感师之感,体师之痛,理解老师之难。第二,师之所益:①老师为学生之学生,激发师之探究动力;②老师为学生之学生,学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③教师为学生之学生,感生之感,体生之痛,理解学生之难。  相似文献   

2.
1901年,梁启超在谈到报刊的作用时,曾引用西方谚语,说它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那么,110年后的今天,作为学术期刊,能否成为中国学术界之耳目也、喉舌也,中国学者之镜也,中国学术共同体之王也,中国学术未来发展、进步之灯也,当今学术之粮也  相似文献   

3.
新闻内容之美谈美为人之创造物,能满足人之心理需要。籍此,人们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在此过程之中,个性得以彰扬,精神趋于自由。人格臻至完美。若新闻之美者,则新闻报道艺术之谓也。概而言之,新闻之美可分为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与创意之美三  相似文献   

4.
期刊策划的方法、手段、技巧、套路是"策划之技",而策划者的知识内功、思维方式、传媒素养才是"策划之道".从"策划之道"的视角审察教育期刊策划活动,策划之高度取决于思想之高度,策划之深度取决于专业之深度,策划之厚度取决于文化之厚度,策划之力度取决于执行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回乡赋     
杨国华 《大观周刊》2011,(43):97-97
沐神山之爽气,承帝尧之隆恩,汇秦汉之古韵,浸吴楚之遗声,集天地之精华,揽日月之星辰。回汉和睦,手足情深。风淳民善,温良恭顺。美哉,吾之菱塘,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壮哉,吾之回乡,政通人和,遐迩名闻。  相似文献   

6.
长忆昨日,我中华所受之屈辱。人以“支那”呼我,比之若猪狗,视之如草芥。我泱泱中华,竟无一席之地以立于世界之林。惜之、痛之,我国人嚎于水火;悲之、恨之,我民族百年沉沦。思至此,每每不语,独怆然而泪下。  相似文献   

7.
古来借书有五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逸 《图书馆》1999,(1):73-76
文章论述了古来借书的五患,即久借之患,不还之患,丢失之患,损污之患,掉包之患。  相似文献   

8.
兰台说     
<正>兰台,非千尺之地,而容万年之史,其功在千秋,亦在当世。故兰台之宫,自古有之,君王以之重,文臣为之荣。观库房之内,装档之具,正中居之,聚合为一,遮光防尘。摇之视其内,整齐有序,书若长龙,盘旋其中。晓百年之事,通万事之理。翻看之,百年历史娓娓道,有多少故事,令人醉陶。  相似文献   

9.
<正>释文: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  相似文献   

10.
[原文]东坡画兰,长带荆棘,见君子能容小人也。吾谓荆棘不当尽以小人目之,如国之爪牙,王之虎臣,自不可废。兰在深山,已无尘嚣之扰,而鼠将食之,鹿将(豤齿)之,豕将(虫豕)之,熊、虎、豺麛、兔、狐之属将啮之,又有樵人将拔之割之。若得荆棘为之护撼,其害斯远矣。秦筑长城,秦之棘篱也;汉有韩、彭、英,汉之棘卫也,三人既诛,汉高过沛,遂有安得猛士守四方之慨。然则蒺藜、铁菱角、鹿角、棘刺之设,安可少哉!予画此幅,山上山下皆兰棘相参,而兰得十之六,棘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中国广播》2013,(12):20-2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11月8日揭晓。中国之声苏扬、音乐之声但茹、中国之声庞莹、音乐之声小强、中国之声林溪、中华之声月媚、经济之声王强、中国之声陈亮、文艺之声小马、音乐之声文超等10名选手荣获“十佳”桂冠。音乐之声文超同时荣获“最佳风采奖”,中国之声姚轶滨荣获“最佳新人奖”,民族之声哈萨克语广播主持人阿尔达克荣获“十佳”特别奖。  相似文献   

12.
美为人之创造物,能满足人之心理需要。籍此,人们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在此过程之中,个性得以彰扬,精神趋于自由,人格臻至完美。若新闻之美者,则新闻报道艺术之谓也。概而言之,新闻之美可分为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与创意之美三类。兹事体大,难以尽述。仅举新闻内容之美,揣而谈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4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 1月6日(癸卯年十一月十九日):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论《说报》,论述报纸的作用,并对“诬我报界”的报纸,和“滥厕笔削清议之席”的报人进行指责。略称: “西国誉报章为政府监督;中国詈主笔为斯文败类。夫报者,诚一国之代表者也。国民程度之高下,智识之开塞,风俗之美恶,要以报馆之多寡,消[销]路之畅滞,记载议论之明通猥鄙为准则,征之西国之所以监督之者,中国之所以败类之者,推求其故,莫不皆有致之之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之雅俗,如鸟之双翼;事之正反,如车之双轮。 人比菊瘦,文比人寿,守之以一,养之以和。文字生命,坚逾金石,一朝编定,千载不移,殊不知,文字也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学的优秀遗产中,外国文学是一座巨大的、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历史之久远,成就之辉煌,群星之灿烂,佳品之上优,多年来一直为古今中外的读者所倾倒。而外国文学品种之齐全,品位之高雅,内涵之精深,营养之丰富,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原文]明於观人,暗於观己,此天下之公患也。见秋毫之末者,不能自见其睫;举千钧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甚矣,己之难观也。人皆知以己观己之难,而不知以人观己之易;因人之善,见己之恶;因人之恶,见己之善。观孰切於此者乎?晋怀公不知己之无以致人,徒贵人之不从己,殆未尝以人而观己也。怀公晋国之君,彼重耳特一亡公子耳。狐、赵之徒,  相似文献   

17.
随笔之笔     
随笔之为文体,湮灭已久。近时报纸蜂起,副刊竞艳,随笔乃大倡之。有可读可藏可亲者,但更多的是可厌可憎可笑者。尤以一种生活随笔,连篇累牍,聒噪不休;牛溲马勃,罗唣写之;妇姑勃溪,恬然恋之;败鼓之皮,木头之屑,诉之笔端,配以浅俗之庸见,偶以劣拙之文笔,读之令人头昏目眩。书法中之馆阁体,因缺少腾挪逆转之势,而无运斤成风之妙,生气恹恹,笔法平庸,为书法之末流。但它还算清正。移譬文章,可称清通。而当世之所谓生活随笔,距清通甚远。或障碍淤塞、辗转拖沓;或素淡浅白,一泄无余,仿佛出水之鱼,徒然蹦跃。然而,有何欢乐?佛教谓俗世之最俗之人乃语言乏味,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12,(10):84-84
在当今世界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所有现存宫殿,就其占地面积之广阔,建筑组群之雄伟,珍藏文物之丰富,连续时间之绵长,蕴含理念之深邃,文化影响之久远,综合起来而言,可谓无与伦比。在中国,故宫是复杂的,多面的。有人用"血朝廷"来揭示帝制时代皇宫阴暗、冷酷、血腥、暴虐的一面。同时,故宫的建筑、器物、服饰、书画、典籍、档案等,早已不是皇家的财富,而都是士人、匠师、能工、夫役等,用鲜血、智慧、汗水和生命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后人应抱以敬畏之心,赞颂之意,骄傲之情,欣赏之趣;而行守护之职,关爱之情,学习之心,弘扬之责。俗话说:学到用时方恨少。  相似文献   

19.
[原文]祸莫甚於内叛,奸莫甚於中立,二者之罪孰为大!曰:“中立之罪为大。”是何也!内叛之罪易见,中立之罪难知。人臣之叛君即仇者①,五尺童子皆知疾之②。虽所谓仇敌者资之以集事③,亦未尝不赏其功而疑其心也:“今日为我所诱而叛君,安知他日不为吾人所诱而叛我乎!”以位诱定,则借之成未功。吾位既定,则除之以防患。以傅瑕叛子仪而纳厉公,终不免於厉公之诛也。乃若原繁之自为谋,可谓密矣。自庄公之世用事於朝,历忽、壹、仪、突之变④,国四易主,泛然中立,  相似文献   

20.
面对灾难,中国树立了一个危机传播的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建国以来遭遇的罕见的突发性大型公共危机事件。这次大地震造成的损失之大,人员伤亡之多,也是建国以来罕见的。另一方面,面对这次大地震,境内外媒体传播速度之快、透明度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中国的危机传播史上同样是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