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家心理咨询室里,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一对父母带着一位亭亭玉立的花季女儿前来咨询,父母因为孩子的“病”而着急,因  相似文献   

2.
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若是家长的头脑被各种育儿神话裹挟,并以此为目标去努力养育出一个完美孩子,免不了会焦虑成病,很可能就成了孩子□中的“祸害”。我们需要将“父母”拉下神坛,实事求是地认识父母这个角色,让父母回归凡人姿态。也只有为人父母者不再纠结于原生家庭,认识到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接纳自己的过去,与父母和解;接受自己的凡人属性,接纳自己的现实局限性,与自己和解,才能从根本上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执念,从而缓解养育焦虑。  相似文献   

3.
有些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但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同时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制造恐怖气氛,使孩子得了似病非病的“心”病。减负不减担,恶语伤人 刘乐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平时很少说话,但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一直是“雏鹰”奖章的获得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班里同学还给他送了一个“雅号”——“小智多星”。可是父母并不为此感到高兴,而时常“加压加码”,恶语伤人。平日里,妈妈“唠叨嘴”已是家常小菜:“小乐,别瞎摆弄啦 ,六年级的学生了,不多做题,能考上重点初中吗?”刘乐刚写完“精讲…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5.
张文娟 《山东教育》2004,(15):44-4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早阅读的“书”,而且是阅读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书”,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列·尼·托尔斯泰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只有能够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的父母,才能成为供孩子阅读的有益的“书”,才是合格的父母。在我们谈论和研究父母对子女的“作用力”的同时,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子女对父母的“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同物理学原理中的力一样,也是相互联系、相互…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7.
闲时,读到一段话,觉得非常有道理,马上分享给我们班的家长:父母应该注意,不要对小孩儿发脾气,生气上火.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在孩子的头上加一个“紧箍咒”.生一次气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紧箍咒”,日积月累,“紧箍咒”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慢慢就变成了孩子实在的头痛病,做父母的年龄大了也会下肢腿脚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的性灵也被牢牢地禁锢和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  相似文献   

8.
一、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今天学习怎么样?”外国父母:“今天在学校过得还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如何?”二、孩子吃完晚饭后:中国父母:“快点去做作业!”外国父母:“先帮我收拾一下桌子。今天晚上你有什么安排吗?”三、孩子晚上要和同学出去玩:中国父母:“太晚了,不安全,再说明天还要早点起来上学。”外国父母:“好的,给你钱。要注意安全,遇到什么事了就报警。”四、当孩子在家里谈论某个同学时:中国父母:“这个同学学习成绩怎么样?”外国父母:“这个同学为人如何?”五、当孩子考试成绩下来:如果孩子考了99分(满分100分):中国父母:“怎…  相似文献   

9.
中国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属一属二的,然而让人悲哀的是,如今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孝敬”,并没有得到孩子对父母的“孝敬”.本文就是探讨孩子的“过”,与父母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去施爱.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家长》杂志进行了一次“家长威信大调查”,结果表明: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急速下滑。数据篇:家长威信呈现危机——喜欢父母的孩子不到5%在回答“你对父母所持的态度”时,6.62%的孩子惧怕父母,56.28%的孩子对父母很反感,13.13%的孩子对父母极度反感或痛恨,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多数孩子不太在意父母的看法在回答“你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超过50%的孩子选择同学或朋友,近30%的孩子选择老师,约15%的孩子选择父母,5%的孩子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其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13.
孩子发脾气,是父母在家庭中最常见、又最感束手无策的事情。孩子发脾气通常是无理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为了提出“抗议”或者“逼迫”父母“让步”,他们便哭闹不休,甚至赖地。此时父母静待便是一种办法。静待,即是父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静静坐在一边,等待孩子“冷静”下来,脾气自行消失,然后针对  相似文献   

14.
新词释义     
1直升机父母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美国校园里流行的一个新词。把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叫做“直升机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相似文献   

15.
“反抗父母”的青春期孩子季诚钧,李顺根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越大越爱顶撞大人了!”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演变成了一场剧烈的亲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为何如此“反抗父母”呢?青春期孩子反抗父母的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16.
李学才 《师道》2013,(11):13-14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长越聪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笨”,但现实却恰恰与父母的愿望相反.一些孩子的“笨”正是父母一手“教”出来的。不信,我们就来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这一讲“准确表达”,主要是协助父母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即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8.
这两天,我对一个教育现象深感纳闷:现在许多父母都是“自我虐待狂”,他们每天都要为孩子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似乎都和我一样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就不经意间“赖”上了父母,染上了“依赖病”。我和儿子正是这一恶性教育循环的一个实例。有时气急了,真想对儿子说:你就是一条癞皮狗,天天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相似文献   

19.
“吃饭的时候不要说孩子,压气。”“饭桌上教训孩子,会做病的。”“吃了饭再批评孩子,边吃边挨训,影响食欲,也影响消化。”常听到上了点儿年纪的人这样提醒那些年轻的父母。老百姓的家常话讲得虽不及专家们那样头头是道,说得却是句句在理。似乎“吃饭的时候不能教训...  相似文献   

20.
【观点再现】:父母不该做“孩奴”,许多父母放弃自己的兴趣以及事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有很大压力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孩子自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有可能学有所成。父母不该做“孩农”,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