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需要回归真实,正因为新闻背离了真实。不该成问题的问题在2001年8月份的记者论坛上,来自北京的名记者卢跃刚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与会者:  相似文献   

2.
傅海 《新闻三昧》2005,(3):49-50
上世纪7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让世界认识了它在监督权力运作、揭露社会弊病方面的巨大威力。尼克松总统因为那一系列的调查性报道而引咎辞职,负责该报道的记也因此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3.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方式。它发端于1972年《华盛顿邮报》记者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西方新闻界习惯将调查性报道与揭露、曝光划等号,如美同新闻学者罗伯特·格瑞斯认为,调查性报道一般是报道某些人或某个组织企图掩盖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每个年度,都有一些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记者,远如邵飘萍、穆青,近如卢跃刚、赵世龙、王克勤等等,他们孤身一人,仅凭一支笔,就将真相揭露得淋漓尽致,并激起惊涛巨浪。但在2008年,英雄记者基本消失,每一个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是无数的媒体、无数的记者协力合作,  相似文献   

5.
傅海 《新闻传播》2005,(11):60-61
20世纪7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让世界认识了它在监督权力运作、揭露社会弊病方面的巨大威力,尼克松总统因为那一系列的调查性报道而引咎辞职,负责该报道的记者也因此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同时,调查性报道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大显身手,揭发了大量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新闻界开始了调查性报道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以《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的调查性报道为文本来解读调查性报道的法律侵权诉讼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7.
随着舆论监督的逐渐深入,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记者采访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除了显性采访(即亮证,公开记者身份)外,隐性采访越来越为记者所倚重,并成为调查性、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等舆论监督行为的主要采访方式。 隐性采访的长处这里不表述,其隐含的风险,不得不向同行们提醒。因为隐性采访涉及很多法律问题、新闻职业道德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慎重其事。 一、以什么身份采访 任何记者首先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一个公民而存在,具有在法律上的任何民事行为能力。凡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法定权利,他都可以行使。警察为了侦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闻事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素质高视野开阔的记者,甘肃籍记者王克勤,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王克勤的采访经历中,他的一系列调查性、揭露性报道格外引人注目,采访历程也格外辛酸艰难。他独特的新闻价值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使其成为国内调查记者中的“另类”。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每个年度,都有一些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记者,远如邵飘萍、穆青,近如卢跃刚、赵世龙、王克勤等等,他们孤身一人,仅凭一支笔,就将真相揭露得淋漓尽致,并激起惊涛巨浪。但在2008年,英雄记者基本消失,每一个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是无数的媒体、无数的记者协力合作,看不到个体记者的影子,所有记者的影像都被浓缩为两个字:  相似文献   

10.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不过,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负责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进而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韩元  朱强 《新闻知识》2002,(12):13-14,3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的报道形式。”①由于这一报道形式常见于西方的“揭丑报道”,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则多为批评报道,往往触及社会腐败问题,采访难度较大;但能够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又是媒体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手段,因此,该报道形式成为衡量一张报纸报道深度及记者报道水平的重要标尺。很多媒体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不遗余力地鼓励记者采写调查性报道,以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赢取读者青睐,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及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不但能体现记者的知识积累、从业经历、新闻敏感、采访经验,还能体现其对一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微博、论坛等自媒体逐渐成为公民信息发布的重要选择。而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式”新闻(如消息、快讯)吸引力已不如从前。于是,作为践行深度性理念的调查性报道,已经成为纸媒在报道方式上的重头戏。与此同时,民生类的社会新闻丰富多彩,因其贴近性强而备受读者关注。如果能够在民生新闻中进行深度调查、细心挖掘,则可以取得1+1〉2的报道效果。2011年,温州日报就将民生报道与调查性报道相结合,推出了系列报道《是谁将“定时炸弹”送入民居》。调查中,8名记者经过近半个月的排摸之后,又通过5天3个通宵的追踪暗访,首先揭露不法分子利用不合格钢瓶,到仙居异地非法充装不合格燃气的行径,随后又深入调查,围绕违法行为的揭露和惩治、瓶装燃气企业管理漏洞和整顿、相关责任部门问责和整改等内容,对燃气黑幕进行抽丝剥茧般地报道。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穆冰 《军事记者》2003,(10):12-14
在西方,调查性报道几乎等同于揭丑新闻。这种报道形式,在中国,在非揭露性题材上也有广阔的空间。对此,穆冰在《试论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中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杨路 《中国广播》2008,(4):45-46
调查性报道,是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的特点在于记者不满足于简单的刊登或播发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常规的新闻信息,而是要通过自己的采访和调查,挖掘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5.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在1985年设立了调查性报道奖,新闻理论界则认为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20世纪初叶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诸如关注美莱屠杀案、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1975年由一批富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发起成立了"调查性报道记者编辑协会"(IRE),负责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记者和编辑关于调查性报道的工作,这个协会一直运作到现在,为训练职业化的调查性报道记者和编辑、揭发美国社会前进中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理论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和讨论调查性报道,他们对于应如何界定调查性报道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持久而热烈的争论,其中不少观点不乏真知灼见,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对于今天调查性报道的理论和实践仍具有较强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纪楠 《青年记者》2007,(14):53-54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备受重视的新闻品种之一。以美国为例,在1917—1992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调查性报道摘取了40%的奖项。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稳稳地奠定了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电视专题题材广泛,有披露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的揭露性报道;有对具体新闻事件作深度调查的深度报道;也有较中性或者正面的非揭露性报道……但无论是哪类专题,其内涵中都存在着故事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调奎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调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本文以广播节目为例,研究狭义范畴的调查性报道对广播记者的特殊要求,以此提高记者的业务素质,改进新闻报道的质量,提升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有许多禁忌与禁限,尽管有些新闻完全真实,也不允许记者公开报道。引起社会不满或谴责的新闻与评论,不是因为它的言论,而是由于这类言论中的致害行为。有些新闻虽然已经违法,记者却享有法律豁免权,但不能因为对媒体免责,记者就可以对新闻的有害内容大加宣扬。如果司法机关执法不公,贪赃枉法,媒体予以揭露是正义的,这与媒体审判完全是两回事。凡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危的大事,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决不允许侵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0.
黄亚林 《新闻知识》2007,(12):93-94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是最难搞、也最能反映记者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报道题材。因为相对于事件性新闻来说,会议新闻由于会议本身的形式单调、缺乏动感而不利于电视形象化传播优势的充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