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克里米亚战争起于何时,止于哪年?课本第101页中有这样一段话:“1853年,俄军大举入侵奥斯曼帝国。第二年,英法看到仅仅提供经济、军火援助,无法使奥斯曼帝国军队能够抵挡俄军,就直接派兵参加对俄作战。但是,英法的目的只是争夺奥斯曼帝国,不想扩大对俄作战规模,将战争局限在克里米亚半岛,因此,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初,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和约,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地区。”按此表述,克里米亚战争是从1853年开始,到1856年初结束。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同英法之间为了争夺巴尔干而引起的,它也是19世纪中期列强之间为了争夺海外…  相似文献   

2.
从1856年2月雉河集会盟到1857年3月与太平军霍邱会师,为初期捻军战争和淮南时期捻军战争的“交接”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发现,捻军战争的形势跌宕起伏,变化无常。但总趋势是战争主动权得而复失,作战形式不得不由进攻转换为防御,“圩寨战”作为防御战的基本形态,逐渐取代“野战”,开始确立它在捻军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一 1856年4月,袁甲三复出攻捻前,捻军依然保持着雉河集会议前夕蓬勃发展的势头。 1854年11月,张乐行复出反清,与龚德树、苏天福、王贯三捻军合兵,“四出滋扰”,势力迅速壮大,到1855年秋,众至数万,形成捻军反清的一个高潮。为了控制皖北战局,摆脱  相似文献   

3.
张彬 《历史学习》2000,(7):23-23
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83页上说:“俄国在为争夺巴尔干同英法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遭到失败。”第101页上又说:“1853年,俄国大军入侵土耳其。第二年,英法……就直接派兵参加对俄作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史学界定论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称谓提出质疑,认为此称谓颠倒了战争的性质,与战争的实际不相符合,应将这一长达10年的国内战争称之为“第一次国共战争”。  相似文献   

5.
石艳芳 《历史学习》2006,(10):35-36
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紧接着,法国也借口“马神甫”事件,派军队与英国联合出兵。战前曾表示与英法行动一致的美国却在战争开始后打出中立的旗帜,不参与对华军事行动,但在外交上同英、法相呼应。美国在战争中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战争,联军达到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随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的狂潮”(参阅《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6页)。  相似文献   

7.
<正>1853—1856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英、法、土耳其(后来有撒丁王国参加)为一方,以俄国为另一方。这次战争是欧洲列强在近东长期争夺的结果,是他们在“东方问题”上多年酝酿的矛盾的爆发,同时它又是十九世纪国际关系史的重要转折点,并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对欧洲、亚洲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8.
克劳塞维茨有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列宁评价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各种战争的”(《战争论》第1—2页)。《七月的战争》和《大进军》的创作,也可称之为政治的继续,亦可称之为战争的回复。说政治的继续,是指我刚打赢了一场政治仗后的产品。说战争的回复,是指将血迹未干的鲁西南战役和挺进大别山战役在诗的银幕上予以再现。  相似文献   

9.
段书赞 《历史学习》2004,(10):10-10
一、侵略者的贪欲是战事再起的根本原因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初,英、法、美三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曲解《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的有关规定,提出允许外国人往中国沿海和内地各城市并可购买地产、鸦片贸易合法化、改订税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一系列无理要求,结果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英、法、美三国再次提出,清政府再次拒绝,于是,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极端不义的战争”。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清政府忙于“靖内”,联军占领广州、攻陷天津、威逼北京,清政府被迫议和,1856年6月,…  相似文献   

10.
“发明大王”之间的“战争” 特斯拉,塞尔维亚人,于1856年7月10日生于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克罗地亚。特斯拉的父亲米卢丁&#183;特斯拉是个东正教牧师,母亲经常自己发明一些家用小玩意儿,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能够背诵很多塞尔维亚的史诗。特斯拉明显比母亲更厉害,他18岁就学会了6种语言。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一篇主战奏疏——《僧王奏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辛酉政变、洋务派的产生、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最终失败等等无不与这次战争密切相关。历来对这次战争的研究,虽有一些专著与论文,然涉及到战争过程中清统治集  相似文献   

12.
秦赢政13岁继承父亲王位,22岁亲政,在羽翼丰满之后发动了兼并战争,十年之内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他霸业终成,傲视天下,于是自称“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生于北方的南口大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较为重要的战役。了解此次战役,有助于研究国民军的历史和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整个中国社会政治形势变化的原因。南口战役,实际上是自一九二六年一月开始的被旧史书称之为“国奉战争”的后一部分战事。所谓“国奉战争”,指的是国民军与奉军、直军、晋军之间所进行的战争。众所周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率部倒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吴直系中央政权,创立了国民军。曾经烜赫一时的吴佩孚狼狈南下,“养晦”岳州。彼时,北方势力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对油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已占到军队后勤物资的70%以上。油料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路飙升,政治学家说它是液态的权力,经济学家说它是液态的货币,军事专家们则称之为现代战争的“血液”,油料保障线被喻为战争的“血脉”。今天,我们走进总后油料研究所(以下简称“油研所”)解读油研人倾心国防油料科研使命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战争仍然连绵不绝。在泱泱的神州,另一种战争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这种特殊的战争,俚俗之言曰“打麻将”,雅致一点的,则称之为“方城之战”。我并不提倡做苦行僧或禁欲主义者。打麻将如果作为一种纯粹的娱乐与消闲,节假之日,饭后茶余,偶尔为之也并无不可,安享晚景的老年人更不妨以此自  相似文献   

17.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五次大规模抵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历时最长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影响深远。可是历来有关这次战争的专著与论文却寥若晨星,尤其在涉及到这次战争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主战诸臣的言论、活动及其特点,迄无专文论列,而这对全面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史是不可或缺的,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史学界诸同志。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刑罚的起源问题,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刑罚起源于战争,在氏族社会晚期,用战争手段杀戮敌人、惩罚战俘和被征服者,即是刑罚的最早施用,后来才用刑罚惩处氏族部落内部成员,并将此视为中国法制起源的一大特点,称之为“刑起于兵”或“刑出于兵”。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对古文献资料的误解所致,且不符合法制起源的历史实际,很有商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当代文学的研究中,我们的教科书曾将本世纪初“五四”运动起至新中国建立止描写战争生活的文学,规范化地称之为“革命历史题材”。就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前十年的作品而言,“革命历史题材”的提法不能说不恰切。这一概念不仅包容了作品的选材范围,更囊括了作者建构作品时的纯化心境,审视历史的视角,处理人物形象的手段,印证史学结论中规律化轨迹的急迫态度。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全面政治化地理解、判断、褒贬战争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以“政治”这支单色的笔,将人物推向界限分明的两个极致——革命与反革命,英雄与叛徒,英雄与懦夫,历史的功臣与历史的罪人,等等。笔者在论及新时期九十年代的一批在时间范畴上本属于“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时,首  相似文献   

20.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失败,加之随后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向中亚大举进攻,导致中亚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化进程中。本文结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中有关“边缘地区”部分的论述,来研究19世纪下半期中亚边缘化的动因问题。即从考察当时欧洲格局的演变入手,结合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英对中亚战略政策的差异以及中亚的内部矛盾等方面,来探讨中亚边缘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