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基于这个特点,在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方面,要使学生获得对数真实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就要从小注重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对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感悟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下面结合“8和9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从不同切入点,谈谈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正>数感(number sense)是指对数的理解或数概念的形成。数感建立起数量与计数之间的联系,强调对多与少、相对数量、空间与数量的关系(即数的守恒)、数量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感主要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表示生活中的数,萌芽数感;通过学生间的表达与交流进一步形成数感;通过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及估算加深对数的理解,发展数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把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出并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内涵及功能作了明确表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作为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在解题活动中实现,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解题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指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估算的感悟,学生建立数感后便能很好地理解数的意义,能描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版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数感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它是一种感悟;从数感所具有的功能来看,它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在几个核心概念中排在第一位,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尤为重要。不久前听了特级教师吴汝萍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感"的诠释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时期,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以下几个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一、"数"出数感数数是低年级培养学生数感的最佳方法。通过有目的地让学生数数,带领学生将数数经验不断上升到对数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小学一年级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始,是培养学生数感良好的契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对“数感”作了如下阐释:“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严金星 《教师》2013,(21):77-7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数感"作出了如下的定义:"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凸显出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现就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这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感作为核心词提出,并且明确界定了数感的内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对数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理解抽象数概念时以形思数,在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时以形想数,在理解数量关系时数形结合,使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增强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徐斌 《江西教育》2014,(9):30-30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概念教学历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而“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属于数论初步知识,是规定性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重要课程内容提出来,并将它列在六个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表明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数感,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内涵及功能作了明确表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作为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在解题活动中实现.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解题活动中如何培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