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道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的人人之道。人道构成所追求者乃自由,因而,自由构成了社会治理的最高原则。以此为参照,异化的本质呈现就是消灭人的自由,所以,异化是最根本的不人道。而根本的异化,就是专制,专制是人道、平等、公正的天敌。消灭异化的前提,是消灭专制,消灭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人人平等的经济权利和财产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2.
人道新探     
所谓人道,作为人道主义道德原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来说,人道是基于人是最高价值的博爱行为,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而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把任何人都当人看待的行为,简言之,就是“把人当人看”的行为:“把人当人看”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广义的、浅层的、初级的总原则。就其狭义来说,人道是视人本身的完善为最高价值而使人成为可能成为的完善的人的行为,也就是视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的行为,也就是视人的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自我实现的行为,简言之,就是“使人成为人”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狭义的、深层的、高级的总原则。人道固然是一种应该如何善待他人的最高道德原则;但就其实质来说,乃是统治者应该如何善待被统治者的最高道德原则,是统治者应该如何治理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则。相应地,人道主义固然是一种关于道德原则的理论;但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人道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将人道奉为社会治理最高原则的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自我实现的根本条件,二者成正相关变化:一个人越自由,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自由是每个人自我实现、发挥创造潜能的根本条件,同时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根本条件。因为社会进步的一切要素,都不过是人的活动的产物,都不过是人的能力发挥之结果,因而说到底,无不以自由为根本条件。因此,自由是人道的根本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4.
席勒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使人性得以解放,人心灵得到自由,使人成为完整的人。而使人性和谐统一的惟一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席勒美育思想的提出,在我国当今社会建设人自身的和谐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源渊流长的惟人本主义自由传统,既把认知判定为自由的来源,又将自由降格为政治和伦理之领域性问题,从而使自由的存在论问题被历史地悬搁起来.客观地看,自由并不源于认识,而是相反,认识及其有关于认识的自由,均源于人的自由本身.因为人在没有成为人之前,他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已经拥有自由:自由,是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赋予所有存在者的存在力量.人由于拥有其自然存在物的自由,才因此而获得使自己成为人的存在自由;人因为拥有人的存在自由,才配享了人的生存尊严,才拥有了对生活实践自由的追求,而政治的自由或伦理的自由,都是人的生活实践自由追求的两翼形式.  相似文献   

6.
自由作为人类最高的道德立法原理,其实践展开的必然方向是从存在而生存,从而形成人的存在自由、生存自由和生活实践自由之三维朝向.存在自由的根本动力,是其自身野性创化力量和理性秩序力量的对立统一律令;存在自由的本质规定,是其平等:以存在自由原理为最高规范的普遍利益权利法则,其内在价值尺度则是普遍平等;人的生存自由,就是以普遍平等为内在价值尺度的自由,它落实到生存实践领域,就获得了人生权利平等配享和人生职责平等担当之内涵定位:实践生活自由追求,就是为配享平等生存权利和担当对等人生职责而斗争.为此,实践生活自由追求,必须以存在自由为基础,以生存自由为前提,以社会政治自由和个人道德行动自由为两翼形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法、英两国出现的“自由”理论和自由主义思想家本杰曼·康斯坦(Constant·Benjaman)和约翰·密尔(John·Start Mill)的理论和思想,认为他们的“自由”思想比18、19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自由思想的内容进一步扩大,阶级性也愈来愈强,自由理论的阐述亦较为全面、科学,从而把自由思想第一次发展成比较系统的自由主义学说,成为英、法两国资产阶级维护其自身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为主导,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支撑。通过对一、二课堂的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因素着手研究如何在高校正确地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使其与第一课堂理论学习相得益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大学生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完全解放是马克思穷极一生的社会追求,通过探究自由时间思想来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人本思想意蕴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手段。首先,马克思对自由时间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界定,与此同时,他还深入研究了自由时间的主要范畴,认为自由时间不仅和闲暇时间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和劳动时间也密不可分。然后,马克思深入剖析了人的本质以及自由时间观中关于人本思想的意义,发现自由时间和人本思想息息相关。只有深刻理解自由时间和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东西方都是以和谐自由为主。西方经历了古希腊的美是数的和谐、理念的和谐、形式的和谐到德国古典美学的自由说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以中和思想为主,中和的内涵也就是和谐自由,可以说和谐为美的思想同样成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原创文化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这就是人文精神。中国原始宗教在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时有明确的人文指向。黄帝从一开始就具有神人二重性,但中国人更重视的则是其"人性",后来被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春秋战国百家言黄帝,秦汉儒者注重人文理性的把握,使黄帝以古代圣王的形象呈现。黄帝人文始祖的形象具有现代性,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这集中体现在黄帝祭祀的文化认同上。  相似文献   

12.
历史呼唤关于人和人性的研究。明代封建社会日趋走向衰败,重振士风,宣传大学问迫在眉睫。阳明“心学”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心学”核心内容“良知”的本质是人性。阳明先生强调“良知”人所共有。人人都能成为智者、圣人,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提倡个性解放。因而,“心学”不是一般意义的哲学理论体系,而是人学,人性学。“心学”的创立是我国历史上意识形态领域里一次大革命。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及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之一。文章结合现实 ,阐述了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使职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修养 ,并使之成为社会中有教养有责任感的公民的教育。提出了文理渗透、实施综合文科水平测试、整合校园人文环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等一些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态美学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的有限性的原因。对话将这一原因内化为此在的意识。对话的基础是对自然构成人类限制性条件的理解。在生态美学的对话中,对话的过程可分为人与人、人与他人及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解决生态美学困境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卧轮式水排机构、轧花机机构、人力砻磨机构等三种空间连杆机构,给出其相应的机构运动简图,并应用现代机构学理论分析其自由度。为深入认识我国的古代机械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席勒是西方重要的美学家,对游戏与审美的关系作了专门研究。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审美游戏”那里才有,并将美育视为完善人性,拯救民族,实现自由的文化手段与途径。虽然他将美育视为沟通现实与理想的桥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乌托邦”色彩,但对当今人类而言,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是人们对于发展的总的看法,就目前人类主要经历了三种发展范式的演进。三个阶段的发展观在发展道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效率公平关系的解读上来说都是一个组件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比较,三个阶段的发展范式,对于进一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反思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缺乏的两个根本的营养元素,即人文和科学,人文和科学的缺乏已经造成了现今学校体育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原因,缺乏人文和科学的学校体育只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在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想有较大的突破,摆脱目前这种举步维艰局面,那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实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探讨实现两者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