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经历了两段感情。第一段感情在她高一的时候已经到来,现在想起来,那是极端纯粹的精神恋爱,或者爱恋,因为他们不曾牵过手,不曾亲过脸,不曾感觉到彼此的温度。有时候一点点无心的碰撞,都给她惊心动魄的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以为自己是故意的?这样的想法,让她几年后想起,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太纯洁,太纯洁了。每次生病,她都会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我喉咙痛了,我感冒了,或者,我肚子痛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留了四年,在他们好像还是很好的时候。所以一直到现在,她一生病,就条件反射地想起电话,然后才记起,自己已经没有了那个人的电话号码,什么联系方式,她都故意忘记了。这一段感情,她跋山涉水,历经心灵上的种种苦难或者幸福,才知道,这不过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是她一个人的爱恋,他一直在那里,却是背对  相似文献   

2.
去年年底,我听说了一个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个99岁的老人的生活。比较两位老人的命运,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关于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是她的大孙子讲给我听的。她是个农民,一直到70多岁也下地干活,90多岁了,她还一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作为一个农民,她当然没有退休金,晚年就完全要靠儿子赡养。据她的大孙子说,她先是靠大儿子生活,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她到小儿子家生活,日子就艰难了。特别是最后一两年,她竟然一日三餐都吃不全,更说不上什么有营养的。有时大孙子送一点好吃的去,但没有时间喂她,让他的叔叔喂.可后来一了解,他的小叔叔竟没有喂老人家。  相似文献   

3.
健生 《职业圈》2005,(10):33
我有一份令人羡慕的体面工作一一在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的市场营销部作策划,日子过得挺滋润. 一天,郊区的表哥找到我,让我帮忙. 原来表哥一直做花卉生意,还专门盖了几个全钢结构的日光温室用来养花.最近花卉行业竞争激烈,他的日光温室空出了一个.他觉得温室闲放着实在浪费,就让我帮他把那个温室卖出去,或者租出去.  相似文献   

4.
家庭生态     
李彭 《生态文化》2012,(5):53-55
谨以下面的故事献给我的朋友们,现实生活中偶有雷同,则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题记王先生的太太在一个国家机关里当干部。其实,王先生本人过去也在机关里当干部。后来赶上经商潮,王先生下海了,也就告别了干部那样的身份。王先生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在家里的地位可是一直没升。儿子在时,他在家里排老三;儿子出国留学了,太太又抱回来一个小狗,他呢,仍然排老三。  相似文献   

5.
周成建以胆大、勤奋和个人的智慧打拼出自己的服装品牌,他也许未必做过严谨的市场调研,也未必清楚什么是市场细分,当时关于品牌和营销的理论远没有现在这样成熟,但他抓住了当时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尚不尖锐,特别是消费者尚不太成熟和品牌稀少的先机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多年来还一直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也就不知道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  相似文献   

7.
房奴日记     
逸名 《文化博览》2006,(10):8-9
小A在北京7年了,三年前,小A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成了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2006年,他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了令人羡慕的有房一族,当然,如果按他自己的说法——"成为了房奴一族"。2006年2月24日一直到今天晚上,我还没有那种感觉,那种已经买了房子的感觉。昨天签合同的时候,我的大脑好像一直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大概是因为房子的事跑的时间太长了,临了的时候却没有感觉了。签合同时,我就像个机器人一样,售楼小姐  相似文献   

8.
爱,也是天赋     
小的时候,我属于孩子中幸运的那一类。我学习非常轻松,不费力就能考得很好。所以,做了母亲后,我自然而然地就认为,只要我为我的两个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他们必定能和我从前一样成绩优异。我的女儿阿曼达显然继承了我的许多遗传因子。她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茅。然而,同样的学习条件,我的小儿子埃里克却让我大伤脑筋。他总是在班上排倒数几名,无论我怎么辅导他或者呵斤他也无济于事。埃里克并不是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相反他懂礼貌,富于爱心。他学习也很用功,而且不但课外有我的精心辅导,学校也为他这样学习上费劲的孩子安排了专门的指导。尽管如此,每次考试他顶多勉强及格。他时常伤心流泪,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我非常难过,担心他会不会因此认为自己什么也学不好了?会不会将来没有一个好的前程?  相似文献   

9.
儿子想做官     
儿子学习很好,我问他:"大学准备念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政治。""你不觉得搞政治很没意思很枯燥吗?"我说。儿子笑笑,望着我说:"那是你没当领导。"儿子的话让我脸红,我在机关混了一辈子,还是个小科员。儿子说:"我是有理由的。我不喜欢做饭。"我纳闷:"当领导跟不喜欢做饭有什么关系?"儿子说:"据我调查,你们领导一周之内在饭店吃了十八顿。十八顿说明了什么?说明除了中午和晚饭不用在家吃以外,还有四天早晨也不用做早饭。"  相似文献   

10.
听来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世上有位英雄,他来到一个村庄问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事.村人说,山上有只猛虎一直祸害着他们.英雄就去了山上,与猛虎搏斗了三天三夜,猛虎被除了.他剥下虎皮回到村中,问还有什么祸害?村人说,海里有条龙,你去杀死它吧.英雄又赶到海里,苦战了七天七夜,提着龙头回来了.  相似文献   

11.
哦,孩子     
一座空旷的大厅里,一个四五岁的圆头圆脸的小男孩,一边睁圆虎目,定睛望着高高的天花板,一边蹬动胖乎乎的藕腿,用劲儿地朝上蹦跳.那天花板上什么也没有,譬如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蜻蜓……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片雪白.而且不消说,这小男孩所蹦跳的高度低得非常可怜,距离高高的天花板显得是那样遥远.但是这个小男孩毫不气馁,仍旧专注而认真地用劲儿朝上蹦跳,一下,又一下,咚咚有声.  相似文献   

12.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要钱,不会骂他了,他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他接着看母亲的遗笔:"孩子,你从小爱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  相似文献   

13.
有人这样说过:"永远都没有第二次机会去改变一个人的第一印象."这句话说得太正确了.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根据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判断他的专业程度、性格和能力.想要给人留下积极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在初次同客户见面的时候就要做到准时和有备而来.  相似文献   

14.
爷爷说,那天,他真的觉得他已经把自己所有的路都走得干干净净了。可是,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再来,又会怎么样?他依旧没有别的选择。他依旧会毫不犹豫地杀死那个日本鬼子,那个因伤掉队闯入村子里的日本兵。他只是觉得悲哀,一种巨大的渗人人身体每个细胞的悲哀,这种悲哀让人连求生的勇气都消失殆尽了。他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受伤掉队的鬼子会把全村一百多号男女都吓得躲进了高粱地里?为什么没有人想到会用别的方式来对付那个鬼子。高粱纵然长得再高再密,早早晚晚也会被割得一棵不剩,在光秃秃的原野上,该面对的流血迟早要来,曾经又高又密的高粱又能挡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白日梦     
S 先生正在公司认真地工作。需要处理的文件通过自动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 S 先生桌前。S 先生把面前的文件扫视一遍,手脚利索地在文件上签字盖章。虽然并没有人在监视 S 先生的工作,可是 S 先生一点都不偷懒,他一刻不停地埋头认真工作。不去吃饭,不去卫生间,甚至不站起来喝杯咖啡什么的。很快到了下班时间,S 先生立刻起身拿起公文包回家。在回家的途中,他目不斜视,不会在酒吧或者游戏厅耽误  相似文献   

16.
潘石屹 《职业圈》2012,(28):43-43
今天是谈文化,其实我是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是文化,我发现大家对文化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我记得“三个代表”中提到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但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先进的文化。我想美国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可是印第安的文化不先进吗?如果印第安的文化不先进,用先进的美国文化代替行吗?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中年得子的朋友,谈起儿子来像是变了一个人.在丰富多彩的育儿策略中,他最着重强调的一点是,他把家里的电视给扔了.不看电视了!为了让孩子不受污染,这点牺牲算得了什么!然后他又声明,其实这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他是从来都不看电视的,只是委屈了老婆--伊是有着让他不齿的电视依赖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留给我一个喜欢喝酒的印象。全家晚饭已经结束,他还坐在那儿慢慢地喝,谁都不会去打扰他,真是神气得很。后来,父亲不仅自己喝,还教我喝,而那时我尚未满七岁。也就是说,我会喝酒比我会认字还要早。我祖母不识字,但她是惟一可以干预父亲喝酒的人。祖母不懂酒的分类,只凭父亲每次喝的量来做判断。因此,父亲每次喝白酒都能瞒过祖母的眼睛,并毫无阻碍地进入醉酒状态。我祖母一直不明白她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04,(12):24-25
喝酒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生意场上的应酬来往,三五好友的把酒言欢,都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酒能助兴,更能醉人.喝醉了,除了生理上的痛苦,还极有可能耽误正事.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人既享受喝酒的愉快又不至于被酒误事呢?回答是肯定的.生长在大别山深处的植物葛,就是这样的宝贝.  相似文献   

20.
身为上海博物馆馆长的他,时时沉浸在书画的海洋中,他多次策划的书画展出活动,原本与他深厚的学养紧密相连。现在让我们走进他的家“参观”一番,那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次推门进入陈燮君家的人大都会发出“哦!”的一声惊叹,不为别的,只因您眼前会出现“奇观”:他的家满屋子的书籍堆得像云南石林一般。古人以“汗牛充栋”形容人家藏书多,陈燮君家的书山书林恐怕没有什么成语可以来形容。他的书多得早已无法用书架来容纳了,只得一摞摞堆放在地上、桌上、床上,直至人和书都几乎没有立锥之地,许多地方你都必须侧着身子才能通过。是的,这个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