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一二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每天都有值得媒体赞扬的新事物展示在我们面前,但其中也不乏劣迹瑕斑混杂其中。一线采编人员如果不加甄别选择,就会让那些表面看似突出,其实质只是一般的事物甚或不良事物上诸报端,不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而且很难排除误导的可能。事实证明,一些曾被我们媒体肯定...  相似文献   

2.
3.
刍议图书馆采访的经济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图书价格的升降现象入手,通过分析研究,论述图书价格的结构、基本定价因素,提出鉴别图书合理价格的参考值,同时认为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当增强经济意识,采取新的举措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与我国加入WTO后变化的形势,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郑游楚 《新闻窗》2009,(1):69-70
地方电视台处于基层,其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关技巧,以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价值。而要对民生新闻采访进行研究,首要问题是必须了解什么是民生新闻?它有着怎样的内涵?关于民生新闻,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但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民生新闻不仅从字面上比较切题,且内容上也较准确地概括了这类新闻的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以及民主的价值取向这样一些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对后期节目的内容及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摆正自身立场、确定采访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新闻采访的具体准备工作几方面,就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对记者在新闻工作中的采访环节都有过非常精彩的言论。穆青同志说,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安岗同志说,到基层看形势,脚底板下出新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段存章以自己多年的新闻经历总结说,在改革的时代,开放的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思想方式的变革、千百万人心灵深处的变化才是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经常、最大量地变就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之中。为此,提倡记者下"大海",到"深水区"采访。努力采写  相似文献   

8.
孟丽娟 《记者摇篮》2005,(10):28-30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拉网式采访利弊谈》。当编者读过全文之后,发现这种“拉网式”抑或“地毯式”的采访方式,只有利而并无弊。如果非要说有“弊”的话.也只是在实施这种采访方式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注意罢了,何弊之有?作者做“利弊谈”,大概是出于谦逊吧.其实,谦逊大可不必,这种做法实在是应当大加赞赏,大力提倡,说是一种“做法”,用语实在是有些轻了。套用一点现成的话说,这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除了文中所提及的“拉网式”报道对新闻队伍建设、对采编人员锻炼、对多出新闻精品等所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之外,还引发了人们对广播电视受众的报道领域及区域覆盖问题的思索。广播电视媒体不同于纸质媒体.它的受众覆盖面极广,可目前广播电视的报道领域及区域覆盖面却很有限,有许多报道盲区和盲点。辽阳人民广播电台实施的这一媒体发展战略.正在改变着报道面偏窄的状况,他们把新闻采访报道的触角伸向电波所覆盖的各个角落,让更多的广播受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这在新闻竞争激烈的今天,自然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经济新闻一般是以种植养殖农业为主要报道内容,所进行的新闻节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能够涉及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本文通过浅析采访农业经济新闻的几个重点要素,讲述在新闻报道切入点的选择上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新闻传播》2006,(4):64-64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此结果反映的是人际交流中最初接触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最初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因此,研究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通过这些非语言符号掌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对于提高采访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使广播法制新闻节目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纷纷兴办广播法制新闻节目。广播法制新闻节目既是政府声音的传递者,又是普通人民群众思想意志的代言人。所以,广播法制新闻节目必须紧密围绕着受众的需求才可得到长足发展。本文探讨广播法制新闻节目的采编人员应从哪几个方面强化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12.
多数市级地方报纸的经济新闻报道还存在一般性报道多、与经济运行联系不紧密、对重大事件反应不敏锐甚至是脱节等问题,很多经济报道还没有完全脱离黑板报、生产快报的窠臼。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地方新闻工作者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功,即吃透上面的政策,占有较为丰富的信息,具有系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较强的业务功底。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但在当今,以凑者需求为第一要务的新闻市场化运作条件下,如何采写不失新闻本质的社会新闻,则应当引起新闻采编人员的重新认识。日前,《江城晚报》的一些同仁,正在用自己的实际工作演绎着这个话题。《江城晚报》的一些成熟的稿件,也已经在诠释着这个话题,笔者仅就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对晚报丰十会新闻的一些体会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陈有蓉 《新闻传播》2013,(2):110+112
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人们生活、生产的过程就是追求经济价值的过程。也因此,经济信息也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经济新闻作为大众了解经济信息的组要途径之一,给大众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因此,为了满足大众不断提高的经济信息需求,提高电视经济新闻整体质量就成为了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就提高经济新闻在采访及制作方面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元素进行一下细致的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相关的论述能够为今后的经济新闻采访、制作提供有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早在多年以前美国ABC前新闻部主任普文·弗兰克就说过:"采访是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手段,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如果说记者是新闻殿堂里的无冕之王,那么采访便应是王之宝座前托起王足的红地毯。不经过这里,王之宝座便是可望而不可及。不善言谈之人依然可以成为优秀的作家,而不善采访之人却不会成为优秀的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业界同行的工作经验和自身实践,通过采访实例,对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经济的信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获取经济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电视的经济新闻,所以,提高电视经济新闻的质量水平就已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电视经济新闻的采访与制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丽岩 《新闻界》2007,(6):82-83
记者只有在现场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事物,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所蕴含的更深的新闻价值,才会写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的完整流程包括采访前的资料准备、采访进行中的事实判断以及采访完成后的信息整合三个阶段,其中采访进行中的事实判断是整个流程的核心所在,正如人们所说的一篇新闻采访的质量七分靠采集三分靠撰写,由此反映出在采访过程中注重现场观察、捕捉真实场景的重要性。为了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记者在进行采访过程中既需要亲身进入现场,又需要对现场的事件、环境等仔细观察,以搜集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为新闻稿的撰写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对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现场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从业者撰写出更高质量的新闻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新闻采访类型中,基层新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同时也是新闻素材重要的来源。基层新闻不同于政治经济新闻以及其他新闻,本身比较生动形象,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基层新闻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新闻类型。但是由于基层新闻采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的采访难点,这就要求在进行基层新闻采访时必须注意采访的技巧,这样才能够采访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促进基层新闻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