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理教学是包含科学与人文知识的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有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要求和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渗透科学与人文精神,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建立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完整的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这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是包含科学与人文知识的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有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要求和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渗透科学与人文精神,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建立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完整的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这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各学科教学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地理这一学科在我国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正在逐渐提升,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类,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实现知识与情感价值观的双重目标。本文接下来就将从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出发,站在理性认知人文精神的角度上来具体阐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以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多数人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认识不足。而在现实的情况之下,在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又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所以人文精神的培养所引起的效果并不明显,笔者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关于地理学科的教育要求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人才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在地理教学中能够贯入人文精神,可使得学生在地理科学领域获得知识与情感价值的双向成长。选择人文精神为地理教学的教育新内容与目标,通过对地理学科教育中人文精神融入现实进行理性认知,并基于此尝试构建符合当前社会及教育价值需求的人文精神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地理教学跨”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观念、学时、教学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的目标往往集中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因此。要使地理教学充满人性魅力和生活气息.充满科学理性和生命关切.就需要确立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在给人提供强大发展动力的同时与人文精神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差异。人格尊严、道德水准、价值观念等人文精神要素需要在科技盛行的环境下合理引导,建立"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成为一种需要和事实。区域地理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地理教学中重要知识模块和地理观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地理人文精神引导下的宏观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的培养既是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入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开展教学,融会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指人所具备的有关人文的知识和这些知识内化后在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修养、气质等,主要通过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言语方式、情感、价值观等体现出来.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还要从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历史观等,使人文精神得以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地理学科以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完美结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科学的作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视地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因此为了科学地学习地理知识,就要改革地理教学模式,以人文性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地理学科以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完美结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科学的作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视地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因此为了科学地学习地理知识,就要改革地理教学模式,以人文性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太极拳在安阳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阳市太极拳活动目前开展的情况,找出了当前安阳市太极拳活动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及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管理;重视太极拳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队伍等.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地投身于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太极拳在安阳市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安阳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难的主要表现是 :经济管理职能过多 ,政企、政事、政社不分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地方政府机构仍然过大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理论研究滞后 ;二是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是旧体制的惯性制约 ;四是政府部门自身利益的制约 ;五是过渡时期两种体制交互作用的影响 ;六是人们思维误区误导。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加强理论研究 ,重点是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合理分权 ,理顺各种关系 ,政府职能协调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