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曾繁辂、伍铁平在《高教战线》1985年第12期撰文提出:有些文章不加分析地从国外引进或自造某些不准确、不科学的概念,如所谓"知识爆炸"、"知识老化"等等,把知识增长的速度和所谓知识陈旧的趋势夸大到了极端,似乎今天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毕业以后就有大部分过时了.这些观点在报刊上广为流传,必然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实事求是、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学风.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干部必须尽快掌  相似文献   

2.
据科学家的描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十分惊人,短短的十多年间,它已把世界的面目改变得难以辨认。当前人类高度文明赖以构成的全部科研成果中,有一半是最近十五年之内刚刚到手的。从科学理论到生产实践的平均周期,已经从十九世纪的五十年缩短为今天的十年甚至五年。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1967年共约三百万人,占人类历史上累计的科学家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十年之后即1977年,已激增到五百万人。有人估计,在现有的条件下,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人类的知识总量大约过十年又会翻上一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大约五十万年以前开始知道用火,到大约两万年前开始使用弓箭,驯养动物,栽培作物,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是到了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短短的十年多时间里,就可以把世界改变得面目全非。有人曾作过粗略的统计和推测,认为在最近十年里,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发现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更多,而未来的十年比现在的十年又将翻一番.新技术从发明到实际应用的平均周期,已从十九世纪的五十年缩短为十年甚至五年.如果说蒸汽机的这一过程整整花去八十年之久,那么激光器则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现今世界上的全部科研成果,有一半是近十五年取得的。据统计,全世界从事科学研  相似文献   

4.
知识、科学和技术这三个基础性的概念大家都非常熟悉,但人们在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却不甚了解.笔者首先阐明了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与这三个概念之间又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分析上述三个概念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和深化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进而从这一侧面来说明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在描绘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时指出:“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腐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今天,世界历史处于另一次旷古未有的大飞跃的前夜。当大飞跃到来时,人类生活的面貌也许会使未来学家最大胆的预测显得目光短浅、想象力呆滞。作好准备,迎接挑战,已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至整个教育体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甚至严重到“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呢?原因虽然非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社会(政治)的,经济的和科学文化的三个方面。本文准备从科学文化方面对教育必须改革的原因作  相似文献   

7.
伍铁平在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文汇报》上,撰文对“知识老化”的提法提出异议。作者认为,知识并不象人,不存在老化的问题。再新的知识也总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发展的,再老的文化,如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对它的研究都永远是必要的,对科学的发展都是有用的,都不会老化。因为没有甲骨  相似文献   

8.
“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杨振宁语),我想每个有远见的老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猎物”总有吃完的时候,而“枪”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捕获猎物继续生存下去”。要让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在将来工作岗位有用武之地,作为计算机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法组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会用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笔者将结合自己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尝试进行阐述: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电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学生们都对它强烈…  相似文献   

9.
“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杨振宁语).我想每个有远见的老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猎物“总有吃完的时候.而“枪“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捕获猎物继续生存下去”。要让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在将来工作岗位有用武之地.作为计算机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法组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会用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笔者将结合自己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尝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有的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继续),正在叩击着人类文明的大门。国内外的科学家、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们,都在惊喜地谈论这件事,期望着现代经济的“飞船”,将点燃更高能级的推进火箭,飞入人类历史的新境界。看来这不是奢望,也不是科学幻想,而是一个现实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重建知识概念”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硕 《教育学报》2006,2(1):48-53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知识概念重建”是站不住脚的,必须坚持能动反映论的正确知识概念;建构主义不能作为正确知识概念的理论基础;用“重建”的“新”知识概念指导课程改革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在“革命”中进行的“概念重建”违反科学认识的规律;“知识概念重建”不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如今时代,是各科知识空前增长的时代。用“知识爆炸”来形容它。既形象又贴切。可社会上另有一种“知识爆炸”的现象,“爆炸”过后。知识未增长。人倒被“炸”得糊糊涂涂、昏昏沉沉——有人在提到眼下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的时候,很有一点欣赏意味,陶醉意味。我却没有那么乐观,总觉得其中的悲剧意味颇重,重得叫人战栗,叫人想哭。先不涉及什么具体现象,单是那词义本身就让人不能乐观。“爆炸”是事物的一种突发性、无序性、失控性的运动形式,因此它炸的是  相似文献   

13.
前科学概念指的是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不一致的个体概念,包括错误概念、相异概念、锚概念、前概念等。狭义的"前概念"指教学前概念,广义的"前概念"指前科学概念。错误概念并不是内涵完全错误的概念。"错误概念"、"相异概念"都具有否定的内涵;"前科学概念"是一个比较准确和相对完整的术语。前科学概念是一种值得教育者注意和利用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对“邓小平理论”的界定为依据,具体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并指出它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古代社会人类对它的认识比较简单;演变至今,其涵蕴日趋繁富,它是由认识主体、认识过程和认识成果合成的辨证统一体。就其内涵而言,它有三个要义:一是指科学知识系统,二是指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方法,三是指科学组织建制。就其外延而言,它的涵盖甚广,可对其作多种界分,但通常将其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中世纪以后,自然科学率先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尔后,人文社会科学又从自然科学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一分为二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鼎足三分之势。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历史料学一词有三个不同的意义。最广义的历史科学是指一切科学,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 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重点是引者加的)这里所说的历史科学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为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任何事物都是物质的运动形态或物质运动的反映,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对“邓小平理论”的界定为依据,具体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并指出它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毫无疑问,在思考成人教育科学体系以及它的发展之前,首先有必要回答“什么是成人教育科学”这个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几乎在任何文献、著述和资料中,都没能看到有关“成人教育科学”概念的专门讨论及其定义表述。这样就使“成人教育科学”概念分析首先具有了它的创新意义。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科学”隶属于整体的“教育科学”,而“教育科学”概念又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概念的派生。因此,我们试图从“科学”概念着手,经由对“教育科学”概念的阐述,进而来尝试着推导和阐明术语“成人教育科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9.
概念之对于解题,犹如只砖片瓦之对于大厦,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学生解题失误甚至无从下手往往基于概念不清。概念不清的现象,表现为下列各方面:一、顾此失彼,断章取义例1.1方程根的定义是:“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而学生往往丢掉“含有一个未知数”这几个字,以致对方程x y=2的整数解x=1,y=1不能叫做方程的根,感到迷惑不解。例1.2算术根的定义是:“正数的正的方根。”学生往往只知道被开方数必需为非负数,却忽视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松紧带、弹簧、蹦蹦床、乒乓球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了弹性的概念,接着引导幼儿区分弹性材料。一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另一幼儿立刻反驳道:"乒乓球没有弹性。"乒乓球究竟有没有弹性呢?教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教师解释说,因为乒乓球弹起来时并未改变形状,所以乒乓球没有弹性。可那个幼儿坚持说乒乓球能弹那么高,就是有弹性。我们知道,弹性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形状,在力消失后物体又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的概念(如"弹性""力"等)讲深了幼儿听不懂,讲浅了不科学、模糊。您遇到过类似困惑吗?针对这种情况,您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