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驱动下,高校的办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高校将由原来国家的统包统分,逐步走向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主招生、自筹资金。高校趋向于企业化,如果说学生是它的“产品”,用人单位便是它的“销售对象”。由此,学校就面临着如何向社会团体向中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树立形象,提高知名度,争取生源,争取经费。而高校校报以  相似文献   

2.
近30多年来,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陷入“政府放权不放心、高校要权又怕权”的两难境地,且集中统一的授权方式也存在逻辑偏差。通过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特性分析,提出未来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重心应在提升高校办学自主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自主意识、制度系统性和制度正义性等三个方面,并指出高校办学自主权 “落实”与“扩大”的可能选择:在遵从历史和现实的前提下,“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关键在政府和高校对执行原则理解的一致性,以协议方式“扩大”授权,重点在事前对高校办学自主能力的评估,着力培养高校的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高校采用了“统”、“包”的直接的过程管理,没能在高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运行机制,造成了高校与社会的相互隔离,使高校难以充分发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社会职能,更谈不上直接为社会服务。其具体表现为: ——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拨款成为高校办学经费的唯一渠道,高校无需与社会发生直接的经济关系。——高校根据自身拥有的师资等条件设置专业,其专业口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均由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统一规定,招生和毕业生分配也由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统一包揽,高校无权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办学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所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都要有准确、合理的办学目标定位,在办学实践中人们常常把“办学的类型”和“办学的水平”相混淆。造成这种认识偏差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社会和高校重视了高等学校的共性而忽视了各类高校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自主办学与高校管理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江苏高教》2000,(4):22-2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校以独立法人的身份 ,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巨大的变革 ,将给高校办学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 ,对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提出全新的要求。提高高校管理有效性 ,成为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高校自治对高校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在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以条条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 ,高校办学“面向政府” ,只对上级与计划负责 ,而不对经济与社会负责。在高度集权下 ,高校办学由政府越俎代庖 ,对高校自身管理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受政府高权管制思维和高校治理能力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面临着沦为政府规制强化的工具和合法化“外衣”与侵害高校自治权限的风险。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低下则进一步制约了“放管服”改革的实施。《高等教育法》第32条到第38条规定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呼唤政府监管模式的重塑与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强化。一方面,破除管制型政府的窠臼,促进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监管体系的合法性控制,明确政府的法定责任,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真正实现政府权力“放得下”;将“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避免地方政府或某些政府部门以“放管服”为名变相设置新的审批权或其他监管权限。另一方面,强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办学的风险预防与管理体系及法人治理结构,充分保障高校扩权后能够“接得住”。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调整,经历了从高度集权到适当放权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国政府与高校关系调整的思路是:政府应朝着“小政府”和“国家监督模式”转变;政府应继续放权,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为了实现“双赢”,高校应准确把握与政府关系调整的“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族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带来资金管理环节和范围的增加.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很难适应民族高校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民族高校会计工作,实现由“交易处理型”财务向“决策支持型”财务转变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中,基于权力角度的分析遭遇到政府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忽视了“社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扩大应当立足于政府与大学问互利的交换关系,而非对立的权力关系。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公共领域的交换的思想,构建政府与大学问三类交换关系模型,由此表明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在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由政府单方垄断走向政府、大学、社会共同参与的平等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变革。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与自然人等行动者对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参与,是政府与大学间权力结构与交换关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政府则是这一变革过程的主导者与竞争格局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0.
办学体制,是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上形成了一种政府包揽加“条块分割”的格局。所谓政府包揽,即清一色的、纯粹的“公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一概由政府举办,也统统由政府投入;所谓“条块分割”,即...  相似文献   

11.
体制改革是高教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近年来体制改革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共建共管和企事业参与办学等办学模式的新局面。国家教委积极推动这一改革进程。目前,国家教委所属35所高校中,已有19所高校和中央业务部门所属8所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共管。广东、  相似文献   

12.
自1999年扩大招生以来,整个高等教育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在校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也在提升。同时,许多高校开设的专业追求“小而全”、“大而全”, 忽视了现实条件、办学基础、办学能力。于是,出现师资短  相似文献   

13.
由政府行为推动的高校合并改革 ,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高校合并要规避“貌合神离”、达到实质上的融合并非易事。从我校合并近两年的实践看 ,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有其难于迅速融化的“冰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模式的统一四校在合并前 ,都有自成体系的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都有各具特点的学科和学科群 ,并校 ,从理论上讲“强强联合” ,可以使各校的学科交叉与互补 ,但实际上 ,既呈“强”就必优于其它 ,就不甘“示弱”而被并。对任何一所学校 ,任何一个学科来说 ,舍弃长期精心…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现有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核制度是院系自治。在当前全球化和国际化影响下,借鉴治理思维,我国高校正在破除“行政化”的本土情境,建立“管办评”分离机制,形成各利益主体可以相对平等地对话与协商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是构建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推动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地的基本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辨析后发现,我国现在的高校治理策略缺乏市场维和院系自治维,应该将其纳入新的高校治理结构;法律一维相对弱,也应作为独立的维度进行建构,即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法律、国家规制与政府行政、社会中介评价、市场、校级管理和院系治理等六维度。从自主权内容上,高校办学自主权实质是高校应该拥有的一系列与学术活动相关的决策权,在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自主权和“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自主权。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呈现由政府全面控制着这些自主权逐步转向持续放权的改革趋势。目前,相对“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高校在“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方面拥有较多的自主权,高校对学术事务的权力多于资源配置的权力,部属高校较地方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特定的制度环境塑造了以北大为代表的名校“神话”。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视角看,这种“神话”的实质是高教环境中的制度规则,它具有“神话”功能,能强迫或诱导环境中的其他高校为追求合法性而走向趋同。高校趋同化通过三种机制来实现,即强迫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北大“神话”所造成的后果是高校的群体性趋同,具体表现在办学目标定位求高、办学规模求大、办学专业求全和办学理念求实用四个方面。要打破这种“神话”,就要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场政府公权力的“自我革命”,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推进,整体上延续了行政性分权的思路。在行政国家的语境下,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扩大与落实,呈现出政策限定性、缺乏可预期性、有选择性、弱法治化等多重特征。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权与政府监管权的行使,都未能完全纳入法治的框架内予以检视,而这严重制约了高校依法自主办学法律制度的实施和运行。在实践中,政府监管职责履行不充分与过度干预高校自主权的问题并存,而高校自主权保障不足和违法行使的情形亦普遍存在。当前,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亟须将高校办学自主权与行政监管权共同纳入法治轨道。借由外部法治约束与内部自我约束的统一,破解政府“放不下”与高校“接不住”的两难困境,促进政府依法有效监管能力与高校依法有效治理能力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17.
二、香港的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UPGC)与高等院校自治 1.作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缓冲区”与“桥梁”的UPGC 尽管政府管理的“行政导向”与高校管理的“学术导向”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但由于高校本身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需要依靠政府为自己提供主要的办学经费,因此,它不可能完全摆脱政府的控制。为了尽可能减少政府在控制、管理高校时所产生的问题,香港政府仿效英国的做法,建立了“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简称  相似文献   

18.
转制高校办学理念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制高校是指原属我国中央部委管理,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转变为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校。大连交通大学作为“转制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服务区域社会和铁路行业为办学宗旨,着力理念创新,凝炼了“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四分法"理论的重新审视与我国高校分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的“四分法”是我国高校分类理论中颇有影响的理论。我国高校发展中普遍出现的盲目追求一流、追求研究型、追求综合、追求办学规模四种倾向与这种分类有直接关系。高校的分类应当以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面向为依据,在分类明确的前提下,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层次应由高校自主决定,政府加强指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20.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这类高校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传承了职业教育办学传统,“双元制”模式在其办学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双元制”模式具有直接面向区域服务企业等特征,对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转型,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任务。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分析“双元制”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由其引申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及政府、行会、企业等多方发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