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又有一批新成果,目前正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这批新成果包括:《面向未来塑名校——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教育探索》(刘彭芝主编)、《一所好学校是这样炼成的——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品牌建设之道》(奚亚英编著)、《变革时期的教育阵痛——上海市北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自述》(郑杰主编)、《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云南民族中学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案例研究》(李暾主编)。  相似文献   

2.
连接号是在1990年修订的《标点符号用法》中新增加的,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说:“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这样说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学校是专门的育人场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更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  相似文献   

4.
一、职业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这里所指明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根本任务和重点,同学校教育承担的责任完全一致。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法律文件中最早提到学校“章程”的是《教育法》。《教育法》第26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有章程。《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原则上应实行‘一校一章’。《教育法》施行前依法设立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凡未制定章程的,应当逐步制定和完善学校的章程,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1996年3月9日国家教委制定的《小学管理规程》针对小学的情况再次指出:“小学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本规程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章程。”那么,什么是…  相似文献   

6.
<正> 一、《<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质疑 曾钢城同志《<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认为:陈白夜同志《“白日”与“红日”》(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所说的“在《诗经》中描写到太阳的地方,……都没有提到‘日’是什么颜色”是不正确的,因为“‘说有易,说无难。’(赵元任先生语)《诗经·王风·大车》篇中有‘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一句。毛传:‘皦,白也。’孔颖达疏云:‘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言其明而可信也。’《说文》云:‘皦,玉石之白也。’”我觉得,“说有”似乎也难。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的创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管理创新意味着管理思想的一种解放,是管理理论的一种突破,是对旧有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管理实践也表明,没有管理的创新,也就没有管理目标的实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只有倡导和具备创新活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是‘企业家’,否则只是‘老板’。”这一句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因此,寻求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发展的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是…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于1917年夏自美国学成归国后,在教育实践中对中国教育进行了考察。他深感“新学办了三十年,依然换汤不换药,卖尽力气,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陶行知全集》卷二,第76页)在一般的学校里,先生“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好象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学校好象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全集》卷一,第87页)把教育变成了死教育,学校变成了死学校。陶行知一方面批判旧教育,同时对新教育进行了探索。他提出了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标准。早在1919年,他在《教学合一》、《第一流教育家》、《新教育》等文中,对这些标准都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7,(13)
“教育是生命的律动,教育是生活的感悟,教育是和谐共振的‘心理场’,教育是互动创新的‘信息场’”。北京市顺义区沙岭学校的校长张海东对《教育》旬刊记者说,我们学校正是在这样的律动中,在这样的感悟中,在这样的共振中,在这样的互动中,健康、有序、持续、和谐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能水”的注释,历来众说纷坛。据笔者手头的资料归纳有这么几种——1.“指会游泳。‘水’在这里用作动词,指游泳”(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冯其庸等注《历代文选》:“能泅水的意思”。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知识短文在“名词的活用”中采用的就是此说:“水:游泳。前有能愿动词‘能’。”2.“能水:游水。能,动词。”(高语第二册课文注释)3.“能是形容词”(黄岳洲主编《中学语文教案》),释为“善”(杨注,见《汉语大字典》能字条)。于在春先生译“能水”为“好水性”(《文言文普通话翻译》)。4.“能,当读为‘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辞源》在释“通‘耐’”时为“受得住”。  相似文献   

12.
坚毅同志在他的《“一分为三”与“合三为一”的命题可以成立——与李延祥同志商榷》(《西北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一文中,说我“否认‘一分为三’与‘合三为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35页,以下凡出自该文的引文只注明页码),并因此对整个学术界进行指责。现就坚毅同志提出的问题作一答辩。坚毅同志一再声称:他的“‘一分为三’与‘合三为一’的命题也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的,又在实际中得到了证明,因此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理论”。“哲学就应该去吸取”(37页)。他说:“‘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是普遍的。对于前者,人们称之为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3.
孔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大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子弟。他的学生陈亢疑心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有特殊的教育内容,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听到过夫子有什么特殊的教导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走过前庭,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后来就开始学《诗》。又有一次,我走过前庭时,又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回来以后就开始学《礼》。我听到过的就是这两点内容。”陈亢说:我问一个问题,得到了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生命的律动,教育是生活的感悟,教育是和谐共振的‘心理场’,教育是互动创新的‘信息场’”。北京市顺义区沙岭学校的校长张海东对《教育》旬刊记者说,我们学校正是在这样的律动中,在这样的感悟中,在这样的共振中,在这样的互动中,健康、有序、持续、和谐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心理惩罚教育——一种隐性的学校教育病理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惩罚教育——一种隐性的学校教育病理现象田汉族当理想的教育价值受到不理想的教育效应的无情批判时,国外有的学者开始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理性反思,他们认为:“因为几乎没有人认为现代教育及其结果是‘健康’的、‘正常’的,所以,可以说整个教育都带有病理...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等原则。"学校特色不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包装,而是学校内在教育力量的综合体现。我校自从2004年引入小手球项目并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以来,在近几年的特色创建与发展中,笔者看到了综合实践元素的非系统、非课程性显现。在学校  相似文献   

17.
《试说鞭耻——兼谈一种特殊的并列式复音词》一文(王云路,《中国语文》2005年第5期)对鞭耻一词有专门研究。其中提到,鞭打是一种羞辱,《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所以可称‘鞭辱’,表示鞭打或羞辱。认为鞭打是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数学家之路》一文中专门谈到"奥数"教育.他说:"我在美国看到很多年轻学生‘,奥数’念得很好,竞赛也得高分,后来成为很好的数学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学习‘奥数’完全是凭着兴  相似文献   

19.
“相”是个会意字。《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段玉裁注:“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一、副词(xiāng)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一直把学校管理看成是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观点主要来自苏联。苏联在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版的《教育学》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如一九四八年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把教育学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学校行政和领导”就是谈学校管理;一九五六年出版的凯洛夫总主编的《教育学》,把“学校管理和领导”列为最后一章(第十六章)。又如叶希波夫、岡查洛夫合著的《教育学》,申比廖夫、奥哥洛德尼柯夫合著的《教育学》,都写了一章“学校管理与领导”。苏联在七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教育学》,仍然持这种观点,如巴拉诺夫、沃利科娃、斯拉斯捷宁等编的《教育学》,也把教育学分成四大部分,“学校管理”属于其中一部分。苏联教育学家们长期认为学校管理只是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理由是什么呢?五十年代中期一位苏联教育学专家来华讲学时是这样说的:“‘学校管理’在苏联还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