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迪 《图书馆学刊》2023,(12):15-17
古籍点校是整理和开发古籍资源的重要方法和基础性工作,古籍点校成果是点校者的智慧性劳动。然而,对于古籍点校成果是否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司法实践往往也认识不统一。古籍点校成果是否能够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需要针对个案认真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差异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何怀文 《中国出版》2013,(13):25-27
中华5000年文明,古籍卷帙浩繁,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资源。古籍点校常常需要大量的智力劳动和资金投入,理应受到法律保护。对此,我国司法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古籍点校本应享受特殊民事权益保护。例如,2011年"郑福臣与大众文艺出版社、北京时代文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简称"郑福臣案")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认为,点校没有改变原作品(古籍)的表达,未形成新作品,不享受著作权保护。[1]鉴于点校本有大量的智力劳动投入,法院认为它是一种应  相似文献   

3.
杨吉 《出版参考》2021,(3):10-13,9
新《著作权法》终于在上位法位阶上对我国之前施行已久、但实则缺乏立法依据的作品登记制进行了一次"确权".但由于版权自创作完成时产生、作品登记以自愿为原则,以及核准时又采取形式审查,这三点造成了当前作品登记制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其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如何在遵从《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所确立的权利保护的基础框架内进行完善与修正,是本文着力要探讨的议题,而相关分析与论证都将围绕新《著作权法》第十二条展开.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三条确立读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法律拟制,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相应义务,为读者权利保障提供了重大的立法和制度供给。本文从《公共图书馆法》制理论与实践出发,通过分析法学和规范法学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三条进行法律适用分析,并对保障该条款的实施提出了立法、制度化保障、技术支持、特殊读者群体的信息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6.
2013年7月15日,经陕西省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最终陕西省22家单位的409部古籍入选《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作者将自己在参与此次珍贵名录工作过程中对陕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现状的感触,从存在问题简析和保护方案建议两方面做了阐述,以期对陕西省接下来基层古籍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形成了两种不同解读。本文从法律文本和图书馆实践出发,通过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社会学解释方法以及运用比例性原则,对该条文进行法理性解读,并分析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治化过程中该如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进行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8.
以《唐会要》为代表,记载唐代史事的许多典籍都有误将“支度”作“度支”之处.为了保存古籍原貌,出版古籍点校本时,对于这种类型的错误,无论是否铁证如山,都不宜改动古籍原文,最好的做法是在相关处以脚注或尾注的形式标出校勘记.  相似文献   

9.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不可篡改等技术特征,有助于促进实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通借通还、流动和自助服务、捐赠和志愿者服务。利用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以天津市某区图书馆为调研对象,研究区块链技术对于《公共图书馆法》实施的促进作用,以及公共图书馆区块链筹建与运行的主要障碍。有必要促进区块链技术下公民参与意识的培育、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公共图书馆参与、区块链技术下公共图书馆版权制度的完善、区块链技术下的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推动《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有必要积极探索高校科研机构、公益性技术专家与公共图书馆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文理兼修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复合学科背景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块链技术等在推动《公共图书馆法》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杰明 《图书馆建设》2022,(4):157-166+185
“问题童书”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心身健康,法律针对此问题规定了保障未成年人免受不宜或不当材料和信息的侵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为视角,探讨该条文中对未成年人“内容不适宜”的法律标准,并对其进行道德解读、标准解读、司法解读和国际法解读等多维解读,最后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法律性质和公共图书馆客观实践提出三种以“利益主体”为导向的制度构建模式:以公共图书馆主导的刚性模式、以读者群为诉求的柔性模式、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澍 《图书馆论坛》2016,(4):44-49,27
读者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行政合同法律关系。从现行立法与草案看,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读者图书馆权利保障与救济机制缺位。文章建议《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应当着重提高读者图书馆权利的保障力度,并建立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2012年3月31日,国家版权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全文公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这两个文件在出版业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争论。针对这些争论,本文通过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对新《著作权法(草案)》中的避风港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法》第43条规定了与读者个人信息相关的3个概念,然而该条款既未阐明3个概念的涵义,也未说明何为平等保护或区分保护。对读者个人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是区分保护读者个人信息的必要前提,应从概念分类是否具有区分适用的意义出发,从该法第43条中选择具有相应意义的概念,再借鉴最新立法的分类方式将《公共图书馆法》与最新立法相衔接,按照“敏感性”等标准重塑读者个人信息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内容实质,认为我国《图书馆法》应传播和实践公共图书馆精神,并应该重新审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图书馆法》草案的立法目的,这将有利于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图书馆法》。  相似文献   

17.
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国际公认的公共图书馆定义为参照,采用文本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学理和法理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条所涉及的公共图书馆定义和性质发现,将公共图书馆定义为公共文化设施存在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其逻辑错误根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 28220—2011)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义,并且还存在前期征求意见文本遗留的错误,如保留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和“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建议将来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版者权的客体为版式设计,实际上将出版者权的保护对象限定于智力劳动,既将出版者为传播作品付出的资金、组织等劳动排除在外,不符合出版者权的保护实践,还与其他三类邻接权客体的设置模式不一致.遗憾的是,2020年11月11日审议通过的《著作权法》未对出版者权客体的规定进行修改.既然出版者权属于邻接权的类型之一,那么应按邻接权制度的基本理论来界定出版者权的本质属性和客体范围.从制度产生的根源看,邻接权属于作品传播者权,其保护的客体是作品的传播成果.因此,出版者权亦应是为全面保护作为作品传播者的出版商的利益而创设的法律制度,其保护的客体应为出版者为传播作品所付出的劳动的最终呈现形式,即出版物制品.  相似文献   

19.
媒体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是作者及其受雇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的热点问题.我国现行的媒体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存在着弊端,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完善.应当坚持约定优先和最低权利保障的原则,通过整合现行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法律规则,完善制度结构,同时充分发挥媒体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保护权利、平衡利益和激励创新的功能,促进我国传媒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科技新秀的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亦进军于传统出版领域,增强现实图书出版物应时而生.然而增强现实图书出版物却因增强现实技术的介入而在多环节具有著作权侵权风险.但我国现行著作权制度并不能对增强现实图书出版物著作权侵权风险做出自洽性解释.应以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为契机,对我国著作权制度中作者权利体系及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做出完善,以促进增强现实技术稳步前进,保障增强现实图书出版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