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管理也在逐步智能化。智慧校园系统平台的搭建,能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一套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系统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三教”改革的助推器。职业院校作为现代职业人才培养的集中地,以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作为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德技双修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应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去实现,从而加快“三教”改革建设的步伐。文章基于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对“三教”改革工作浅析,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提出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关注内容,智慧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在职业校园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智慧校园的由来和国内外现状,分析职业院校智慧校园的应用和功能需求,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基于职业教育逻辑、学习者成长规律、职教双元化体制以及创新教育四个方面的思考分别就智慧教管构架、智慧教学模式、智慧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资源等建设提出完善对策,可为有效开展实际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阅读》2012,(3):F0002-F0002
“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双语小学始终坚持以“尚美教育”为突破口,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求真、尚美、健康、快乐、成长,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办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读书育人先进学校”“全国优秀校园合唱团”“江特色学校”“金陵书香校园”“南京市合唱艺术教育基地”“南京市百家优美校园”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改进,教育信息化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开始向纵深化、智慧化、集成化、共享化模式转变,本文分析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探讨了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构建智慧校园体系,并建议在实践应用全程贯彻"互联网+"思维,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以及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实现智慧校园的真正智能化,逐步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艳 《阅读》2012,(5):2
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努力探索"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创新幸福教育,成就师生幸福"为发展目标。学校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少年军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技教育五星级先进集体、南京市德育先进学  相似文献   

6.
李艳 《阅读》2012,(5X):2-2
<正>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努力探索"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创新幸福教育,成就师生幸福"为发展目标。学校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少年军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技教育五星级先进集体、南京市德育先进学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 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构建信息化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否把握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学校要把改善教学环境、配置先进电教设备作为教育科研的头等大事来抓,同时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也是推进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1月11日,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工作会议及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交流展示会在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副校长史锋、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孙骏参加了此次会议。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公布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中期评估结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顺利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评估,正式挂牌首批全国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我校自2015年获批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着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深入探索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取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第三小学是本体学校、数码学校和云学校为一体的3.0数字化校园,同时也是一座与世界接轨的信息化校园。门控系统方面的无钥匙化管理(一卡通管理系统)是数码校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总钥匙管理系统互为支持,满足学校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学校师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和保障。一、门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陆瑛 《阅读》2013,(32):2
张家港市东莱小学创办于1930年。多年来,学校坚持"抱诚守真"的校训,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在继承中发展,办现代化学校;在发展中创新,育高素质新人"为办学目标,在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的同时执着于"深化书法训练,建墨香校园;强化民乐教学,建艺术校园;优化综合实践,建数码校园"。  相似文献   

11.
<正>襄阳市海容小学是2019年襄阳市政府“十件实事”的“教育惠民工程”之一,于2019年9月正式开学。三年来,海容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创办人民满意学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优化教学管理,全面培养教师专业成长,秉承“容教育”文化理念,将“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作为办学宗旨,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努力创建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当前,学校碰到了较大的困境,即教师的信息素养跟不上数字化校园应用。本文从当前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的现状切入,尝试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对数字化校园用户进行培训,探索了一整套的培训的模式,在实践应用后对其进行了反思,收获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校园一卡通以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统一身份认证、人事、学工等MIS和应用系统等建设。通过共同的身份认证机制,实现数据管理的集成与共享,使校园一卡通系统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建设进度,为系统间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学校信息化建设要围绕"优化网络硬件环境,构建网络应用平台,整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构建智慧教育,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均衡化建设与应用发展,逐步扩大教育信息化的受惠群体,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秉承“快乐教育”办学理念,横店临空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发的劳动校本课程“我劳动我快乐”,从家园劳动、校园劳动、田园劳动及创园劳动四个板块入手施行劳动教育,力求通过校本课程体系的构架、实施与评价,达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正走向以创新为核心的大数据信息时代.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我国进一步探索智慧教育模式指明了方向.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我国进入了传统教育模式向智慧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向时期,然而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却面临着智慧教育理念的贯彻水平有待提高、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向过程中教师人才转向跟进缓慢、智慧教育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三方面困境,严重制约了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面对上述问题,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应当遵循以下路径:一是各地教育机构要全面提升贯彻智慧教育发展理念的水平;二是要加强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智慧教育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三是建立智慧教育评价机制,统一教育机构智慧水平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发展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学籍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手工作业转换为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发展过快,人员素质、系统功能、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方向并未快速对接,导致学籍管理系统的真实效率不能充分发挥,也严重影响了智慧校园体系的全面构建。为此,本研究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当前的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同时提出基于智慧校园信息化体系构建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旨在支持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模式的更新与完善,达到预期的学籍管理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需求的多元化等催生了我国教材建设的新方向,本文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以《常用医疗设备及其应用》课程为例,探讨多资源融合教材建设,指出多资源融合教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思考多资源融合教材的功能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校园劳动教育,让劳动扎根校园发挥育人价值,成为了学校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第二小学从校园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向发力,致力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特色,通过开设多样性、层次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主题性、项目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系列举措,探索总结了实施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让劳动教育真正扎根校园,全面发挥其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是西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西部教育信息化,选择有别于东部的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是其现实选择;建立以西部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教育信息网络是其必然趋势;建设与高度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新型学校是其客观要求;建设并逐步完善适合西部区情的校园网络是其根本出路;发挥整体运作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是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