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气吸收是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气体的溶解度,其中像HCl这样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必须考虑防倒吸.纵观多年高  相似文献   

2.
1 防倒吸装置的改进实验室内制取有毒气体时 ,为防止残余尾气进入大气 ,通常用一定液体吸收 ,对溶解度大的气体(HCl、NH3 等)要加防止倒吸装置 ,关于该装置传统的做法通常是用玻璃漏斗罩在液体上方 ,除去残余气体 ;我们改以往用玻璃漏斗的方式 ,采用CCl4将液体与气体隔开 ,从而防止因气体溶于液体导致压力减小引起倒吸现象。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 ,操作简单易行 ,仪器少 ,并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装置如下图 :注意 :(1 )A装置为传统防倒吸装置 ,B为改进装置。(2 )溶液C :①若气体为易溶性气体 (如 :NH…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实验呈现方式,在探究中体验创新过程 1.在仪器使用上呈现创新一器多用,找出一种仪器的多种用途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如干燥管可以用作干燥气体、吸收尾气,用来防止空气中水蒸汽、二氧化碳等进入装置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防倒吸装置,可控式简易气体发生器等。  相似文献   

4.
防倒吸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安全措施,特别是在进行易溶性气体被溶液吸收或实验过程中用到加热操作时,容易造成装置中产生负压而发生倒吸现象.为防止危险事故发生,必须要有一个安全装置来预防倒吸溶液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防倒吸装置形式灵活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隔离式.将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面下,使导气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2.肚容式.选择一个容积较大的容器,当吸收液因倒吸进入容器中时,使吸收液液面下降,容器中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落,从而有效地防止倒吸.  相似文献   

5.
1.(上海卷19题)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相似文献   

6.
1 装置图如下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 ,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 ,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 ,若制取SO2 、H2 S则不需用酒精灯 ;2为收集装置 ,在 1和 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 ;3中盛吸收液 ,4中盛水 ,3和 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2 操作方法  制气时 ,关闭A ,打开B、C ,即可在2中收集气体至满。这时关闭B、C ,打开A ,3和 4即自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倒吸 ,拔开 2上的双孔塞 ,盖上毛玻片 ,制得的气体即可用于演示实验 (做喷泉实验时需…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按教材提供的方案,能观察到SO2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效果也很明显,但该实验方案没有提供尾气吸收装置,实验操作时稍有迟缓,室内就会弥漫SO2的刺激性气味。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对大气环境有污染。有同行对此实验进行改进,增加了对尾气处理环节,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检验SO2性质装置中的气体仍未除去,实验完毕清洗仪器时,会释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操作者也会受到伤害。提高此实验开出率的关键是解决气体发生装置中气体残留和尾气的吸收问题。因此笔者对此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再改进(图1)。  相似文献   

8.
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一个经典的压强实验,通过对用常见气体进行喷泉实验时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变化曲线分析产生喷泉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而解决尾气处理中的防倒吸问题,从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气体的溶解度与喷泉快慢和尾气防倒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图4“倒吸”是由于密闭装置中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引起液体倒流入“反应装置”中去的一种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有气体(或蒸气)产生或参加反应的实验装置一般都是密闭装置,因此,防止液体倒吸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实验考点。那么,哪些实验会引起“倒吸”,如何防止“倒吸”?化学实验又如何合理利用“倒吸”呢?a.要防止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把气体导入到极易溶解的液体中的实验。由于气体的溶解,使气体发生装置及导气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引起液体的倒吸。在实…  相似文献   

10.
倒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一种实验现象,其原理是密闭系统内由于气压差引起液体的倒流,其装置主要有利用倒吸原理进行某些化学实验和防倒吸两大类型。下面笔者就中学化学涉及倒吸现象的实验进行剖析,使学生对倒吸现象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一、利用倒吸原理进行的化学实验1.喷泉实验。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快速完全溶解在液体里,使容器和外界形成一定的气压差(负压)产生的液体倒吸现象。  相似文献   

11.
常用的制取二氧化氮气体的装置,在制备时会有产物气体逃逸.使用传统的除去二氧化氮余气的方法也会使有害气体泄漏.为此对二氧化氮制取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对二氧化氮气体的除去采用倒吸法,并将倒吸法的应用进行推广.运用倒吸法除去二氧化氮气体的方法内容和改进过程,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的一些不足作改进.将二氧化硫的制备与多个性质实验及尾气吸收等结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设计,使整个实验装置密闭、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残留.该实验集微型化和综合性于一体,既节约试剂、现象明显,又可控速率、有益环保.  相似文献   

13.
针对鲁科版(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材中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存在试剂用量大、开放体系有二氧化硫逸出及拆卸装置时有二氧化硫泄露的不足,文中对该实验进行了绿色化微型化创新设计.利用倒吸原理分开对发生装置和性质验证装置进行尾气处理,较为彻底地解决了装置内二氧化硫逸出和泄露问题.微型化创新设计实现了试剂用量小、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要求.该创新设计还适用于高中其他常见有毒气体(如Cl2、N02、NH3等)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14.
在设计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科学、安全、成功,需注意以下几点:a.防倒吸。①在吸收易溶于某液体的气体(如用水吸收NH3,HX)或蒸气(如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蒸气)时,为防止因气体大量溶于液体,而造成装置内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使实验失败,常需设置防倒吸装置,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图1所示的装置。②在用酒精灯加热制气时,若有导管插入液体中净化或收集气体,在熄灭酒精灯前,一定要先把导气管从液体中取出,以防熄灭酒精灯后,装置内温度下降,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也可在前面加防倒吸装置(图1e或图1f)。b.…  相似文献   

15.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若制取SO2、H2S则不需用酒精灯;2为收集装置。在1和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3中盛吸收液。4中盛水,3和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  相似文献   

16.
<正>一、设计目的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需要进行气体的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固-液、液-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备气体,再通过气液接触反应的现象进而验证气体性质,或者让混合气体通过某些特定溶液实现洗气或尾气吸收的目的。目前常用的装置可能存在气液接触不充分、某些溶解度太大的气体(如氨,氯化氢等)容易引起倒吸、实验时间长、可视性不理想、易造成空气污染等问题。笔者受民间广泛使用的泡菜坛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该图是实验室简易制取气体装置,共有四部分组成。A部分是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B部分是收集气体装置,C部分是起安全作用的缓冲装置,D部分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18.
“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一次失误引出的思考在一次Cl2 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中 ,由于疏忽 ,结束时忘记把导管从NaOH溶液中移出 ,而直接把酒精灯移去了 ,结果NaOH溶液很快被倒吸到集气瓶里 ,又迅速倒吸到烧瓶里 ,大家感到非常惊讶 ,其现象非常“壮观” ,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我冷静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引起倒吸的原因 ,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经过这次事故 ,学生对于倒吸现象的理解非常深刻 ,强化了Cl2 与NaOH溶液反应的性质 ,还为后面讲HCl气体的吸收方法及喷泉实验打下了基础 ,在拆下装置时 ,已没有了Cl2 的污染 ,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些实验存在的装置不环保、现象不明显、数据不精确、仪器不能用等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使尾气处理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实验常规装置、实验缓冲装置、实验平衡装置、实验验证装置等实现了节能化、绿色化、替代化、精准化、生活化、一体化等六个优化,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贵刊 99年第 3期登载了梁乃军老师《尾气吸收装置的改进》一文 ,我非常赞同他对现行课本一支导管、一个烧杯组成的非易溶尾气液体吸收装置的评价 ,但我对其改进装置的实用性颇有个人看法。愿与粱老师及同行商榷 ,共同改进、提高、完善这一装置。粱老师的改进装置并不复杂 ,却能形成“三次吸收” ,这原本是这一装置的亮点 ,但成也“三次吸收” ,败也“三次吸收”。“三次吸收”提高了尾气吸收量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尾气中惰性气体 (指不参与与吸收液反应的无伤害性气体 ,如空气等 )克服液体压强阻碍排出“体外”的困难程度 ,还产生了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