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蓉 《今传媒》2023,(3):29-33
本文以家庭空间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再生产为理论基础,通过自我民族志探索家庭空间媒介化的逻辑,发现:其本质为空间再生产和再建构,关键在于资本和权力的渗透;参与空间实践的人、物及各种行为和社会关系相结合,并将其意向反映在空间实践中。家庭空间既被消费也在为资本进行再生产,社交媒体的“可见性”带来权力的渗透和空间规训,网格化家庭空间成为资本和权力再生产的新场域。  相似文献   

2.
郝婷 《中国出版》2017,(16):46-49
基于IP改编的跨媒介传播作品的主要特征是粉丝社群、版权独占性和衍生价值,从跨媒介传播作品特许经营现状来看,其版权授权的流程机制包括了确权、集权、售权、用权和督权五大环节,跨媒介传播作品版权授权面临的困境包括了版权确权难度大、权利归属错综复杂、市场交易不规范、价值评估机制尚缺乏、二次改编侵权突出、衍生品授权凌乱、权利监管乏力、侵权盗版严重以及授权许可契约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卢容 《编辑学刊》2016,(2):98-102
媒介融合既是数字图书馆的缔造者和推动者,也为它在技术、资金、人才、资源、版权、受众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困境和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要想谋求发展,必须在宏观的国家、行业协会和微观的图书馆自身两个层面上统合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根据自身条件,综合采用适当的对策方案,才能使不同处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张晨阳 《今传媒》2016,(12):162-164
信息时代,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家庭关系作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之一也必然被重构.本文以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为出发点分析网络如何塑造新的社会场景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行为变化,在考察了互联网对家庭总体情感关系的复杂影响后,重点讨论了情境变动所导致的角色、行为及社会化的改变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平等化倾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林仲轩  张司佳 《新闻界》2023,(2):32-43+56
教养问题及其具体的媒介干预策略问题是所有父母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智力与发展障碍家庭父母更是在这一问题上面临多重困境和诸多挑战,更需要在结构性障碍下探索媒介干预策略以同时满足孩子风险最小化和机遇最大化的发展需求。基于民族志式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尝试在关系视角下考察数字时代智力与发展障碍家庭的父母媒介干预策略,揭示了智力与发展障碍家庭父母如何探索并实践出一套适合其孩子人际关系的混合式媒介干预策略,包括采用“积极-共用”型策略促进亲子关系,“积极-限制”型策略支持熟人关系,“无力-消极”型策略拓展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环境下,服务新闻学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与方式,得到广泛运用。服务新闻学是从服务性报道扩展而来,其主要理念是:提供对受众有用的信息,节约受众的时间,把有用的信息以最实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基本要素是有用、可用、使用。在结构形式上,以列举、图表、图示、条目化、提要性导读等多种方式,使报道易得、易选和易读,提供可供受众使用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不断生成新的传播形式,微博方兴未艾,微信已悄然兴起。微博与微信两者均具有移动和有线互联的性质,实现了跨媒体平台的沟通,微博兼顾了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三个范围内的互联,微信目前还局限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传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介形态、媒介内容、媒介生产的界限,然而又有所不同,在新闻发布方式上,微博新闻主要是用户自生成内容,微信新闻主要是网站推送;微信以虚拟场域人际互动为主,而微博兼具社交媒体和twitter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其带来的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和商业价值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对象。而近年随着淘宝主播李佳琦在各大媒体、社交平台上的热度飙升,淘宝直播开始被更多人关注。直播和淘宝的结合,商业逻辑和技术逻辑的虚拟空间重构,其间生成的主播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符号化的互动等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与以往从传播学、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的研究不同,本文将从媒介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再思考,不只是从技术的角度,也将结合社会文化的因素和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在这套关系、空间和社会文化的表象下,仍是商业逻辑在其中操作。  相似文献   

9.
家庭沟通是家庭结构得以建立和保持的关键方式,是人际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聚焦于中国家庭中祖代、亲代及子代在微信平台关于某疫苗话题的互动情况,分别从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反馈三个维度考察家庭代际沟通的类型与角色,并进一步分析了媒介化家庭沟通对家庭生活的场所边界的消解,以及对家庭生活个体化趋势的促进,由此刻画了新媒介对祖代与子代的脱嵌与游离提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林颖 《现代传播》2019,(11):60-64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备受瞩目的现象,也是影响中国家庭空间视觉文化构成的重要传播活动之一。作为一种媒介,"新年画"通过政治话语对民间话语的征用,实现了民间艺术的政治化与私人领域的公共化,重塑了中国家庭空间的文化景观和大众的审美习惯;与此同时,新年画入户塑造了家庭空间中的仰视型视觉范式,培育了日常生活的政治仪式感与崇高感。由此,现代意义上的"家"和"国"开始紧密勾连,家庭空间成为了建构政治认同、塑造时代"新人"的宣讲台。  相似文献   

11.
饶蕊  耿达 《图书馆》2017,(10):13-17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受"贫困文化"的影响处于"文化贫困"之中。当前我国文化扶贫的实践形式是把文化作为民生重要工程进行建设,切实推动文化惠民,加快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章指出我国文化扶贫的根本困境是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处于结构失衡和供需错位的状态,提出我国文化扶贫须建立"上下联动"与"有效对接"机制,以实现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真实脱贫和有效脱贫。  相似文献   

12.
早期媒介、印刷媒介、电视媒介、数字媒介在疫情期间的传播中都有所体现,反映了技术进步、社会变迁和媒介多样性。同时,我们要防止媒介弊端,鉴别虚构和非虚构,避免被假新闻误导,这是公众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黄灿 《现代传播》2019,(11):107-112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相关领域的专家以三种范式的话语:阐释、拓展和转换介入媒体传播效果的评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在此过程中,专家的介入机制或许是媒介知识分子建构理想身份的有效途径,因为它一方面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介入真实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对其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媒体更易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评价,媒体报道量影响事件的知晓度;当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不充分,媒体关注度低于用户关注度时,人际渠道和自媒体的使用率会上升,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题结构会出现不对称,导致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因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区媒介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蕴含着实现民众媒介近用权、传播民主化、培育公民意识等价值理念。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及新闻业生产的双重变迁,社区媒介在中国语境下有其独特存在样貌和理论意涵,以及方法论上的研究意义。融合性社区媒介作为社区居民参与式传播的平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自我赋权,并通过连结性行动发挥着重塑社区、培育公民意识、维权抗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钟冬莲 《图书馆》2017,(12):107-111
文章简要阐述"留守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常规服务实践中公共图书馆对"留守儿童"服务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必须强化对"留守儿童"开展家庭导读服务的观点,并以会昌县图书馆推出的"留守儿童"家庭导读服务模式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留守儿童"开展以导读为抓手的阅读服务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以期公共图书馆真正实现对所有少年儿童实行无障碍、零门槛、全覆盖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7.
杨娟 《东南传播》2022,(11):13-16
伴随移动数字设备的发展,位置媒介正日趋介入和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自我追踪与移动技术深度耦合,不同的媒介技术会生成不同的特定数据实践。基于此,本文聚焦于自我追踪的运动健身软件,以Keep这一代表性App为例,立足于技术、空间与身体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上的交互,探析基于位置媒介技术所生成的相应的数据实践。Keep作为一种位置媒介,在身体与技术的耦合下形塑了一种虚实融合的复合空间。通过keep这一位置媒介,人与非人的因素互相联结,促成了一种相应的数据实践。  相似文献   

18.
《男人装》以"受众至上"为原则,从读者定位、文本内容、语言风格、消费产品等方面精心设计媒介产品,塑造了"后雅皮"男性形象。该形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消费主义语境下,除了文化多元开放、男性重塑自我形象的内外部因素的合力,更有市场与媒介的共谋。媒介通过消费符号场域的构筑,发掘"后雅皮"群体相关的消费市场,实现丰厚的市场回报。这对构建丰富、立体、多元的中国男性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正视媒介过度强调消费主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PX事件不同,广东茂名PX事件因其线下游行抗议活动及线上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引发社会舆论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媒介联动与舆论衍化过程中,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认知、心理结构深受社交媒体影响,并呈现出青年群体“微政治心理”泛化趋势。本文通过对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进行田野调研,并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微政治心理”演变过程与事件中的媒介情景营造、重组与标识等相关联,并具有情感表达压抑化、地理辐射弱化、认知群体分化等特征;在传媒作用下该群体的微政治心理也不断面临话语冲突、媒介权力差异及集群无序等风险隐患,影响网络社会乃至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传播合力角度,提出青年群体“微政治心理”媒介干预进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丹尼尔·C·哈林(Daniel C.Hallin)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传播学院教授,国际知名的比较媒介体制研究学者,长期致力于政治传播学研究,并重点关注拉美国家和西欧北美的媒介体制。哈林教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为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