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根本。高考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长期坚持守正创新原则。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在此原则之下,体现出聚焦多重本位,综合动态考查的特点。聚焦多重本位主要包括聚焦高考功能本位、语文学科本位和语言文字运用本位;综合动态考查主要体现在语料的表达方式、思想主题、考查范围和题型等多方综合,以及成语题题型、人称代词题和语句补写题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动态创新上。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坚持聚焦本位与综合动态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连贯衔接题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考点,是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从考点上讲,这种题型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段落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形式上看,连贯衔接题题目形式多数情况下以主观题语句补写的形式出现.从分值上看,语句补写一般为三句,分值是6分,较为固定.从要求上看,连...  相似文献   

3.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文古诗文默写模拟题补写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补写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背诵默写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每套试卷中默写题的分值少则3分,多则6分。能否拿稳默写题的分数,将会影响到高考语文的成绩。综观各省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默  相似文献   

4.
<正>一、试题总体特点(一)试题结构及分值设定2019年西藏自治区高考语文使用全国Ⅲ卷语文试题。试卷由四大板块22道题目组成,具体呈现为现代文阅读(36分)、古诗文阅读(34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阅读和写作依然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2019年西藏高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其中客观选择题39分(13道选择题,每题3分),占总分的26%;  相似文献   

5.
一、试卷总体评价2004年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辽宁卷)结构与2003年全国语文试卷结构一致,共有七道大题(Ⅰ卷三道: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Ⅱ卷四道: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修辞、写作),25道小题;主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108分和42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多采用因文设题、以题解题的命题方式。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试题以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强调个体对语言规律的学习与内化。从“聚焦法”的角度,关注“语篇”和“语境”,进行语言的积累、建构、转化,进而综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教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8.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特点(一 )分值比例大。由于现代文阅读能力是高校学生学习深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近年高考都将现代文阅读作为最为重要的测试内容 ,所占分数比例也大。譬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分别占“10分”和“2 0分”。 1999年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分值则分别为“12分”和“18分” ,尽管“微调” ,但总分值不变。(二 )难易区分度强。综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 ,题目平实 ,重视基础 ,考查能力。题型稳中有变 ,在保持试卷结构、主客观题目、单选…  相似文献   

9.
甘岱昌 《学周刊C版》2014,(5):139-139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在《略谈语文学习》中提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重要尺度。作文在语文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1978年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以来,在满分为100分的全国统一语文试卷中,作文占30-40分;在满分为120分的全国统一语文试卷中,作文占45-54分;在上海卷和“三南”卷中均占60分,是分值最大的一题,是语文高考中的大头,历来为广大考生和教师所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系统工程,也是语文高考复习备考中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高三语文备课小组全体老师,几年来在教学中进行过认真的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认为作文备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基础训练阶段,二、重点突破阶段,三、强化能力阶段。  相似文献   

11.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本文深入研究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指出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瑕疵,如信息文阅读忽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作品阅读忽视整个文学作品阅读、文化常识忽视语境文化理解、古代诗歌忽视诗歌智慧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缺乏变化创新的新题、作文缺乏整体写作素养等,以引起相关方注意,更好地发挥高考试卷的正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总体评价2004年的福建省自行命题的语文试卷与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基本一致,试卷共有7道大题,25道小题。第Ⅰ卷14道客观题,分值42分;第Ⅱ卷11道主观题,分值108分。命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框架不变。试卷的长度适中,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卷。试题科学规范,题目表述方式合理有效,考生比较适应。语言运用试题强调积累和应用的整合;阅读试题加大开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24日的山东省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出现的新题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引起了人们的好评,又成功登陆了2020年新高考Ⅰ卷(山东考卷)。这个新题型与其说是考查句式变换,倒不如说是考查语句鉴赏,但要做好这道题,须综合运用句子特点、修辞、整句散句、文体特征、逻辑事理甚至文章学的知识内容来解答。  相似文献   

14.
<正>语言文字运用题赋20分,其占比权重与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古诗文三大阅读板块基本持平,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三大阅读的“稳中求变”相比,每年全国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总能让人耳目一新。2023年全国甲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更是一道“新”意满满的好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试题结构上的改变近三年全国高考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几乎都是由Ⅰ和Ⅱ两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拖二”或“一拖三”的题型,而今年全国甲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采用了“一拖五”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你能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吗?你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地运用语言吗?近年来,多地中考出现了灵活多样的补写类题型。本期,我们共同探究情境补写之道。  相似文献   

16.
2013年的语文试卷对“语言连贯”这一考点依然十分重视。在全国17套语文试卷中,就有13题是对考生语言连贯能力的检测。其命题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语句排序仍为其主要形式外,还出现了选句填空、语句补写和语句续写等题型。与前几牟相比,命题重点落到了引领学生对语意内在联系的把握上,如果考生只是注意语句的外在特点和表层意思已很难作出正确的解答。甚至在答题时会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手忙脚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就结合今年试卷中具有代表性的考题来介绍这类试题解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余雁舟 《学语文》2014,(3):64-65
一、重见天日 《语文学习》2013年第11期在“读者”栏目摘编了徐荣祥老师的《语文加到180分,又咋样?》,第一句是这样的:北京市将从2016年始把语文高考分值加至180分,试图用高考‘指挥棒’来导引语文学习,以此提高学科的地位,让渐趋势微、边缘的语文学科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8.
“扩展语句”是2000年全国语文高考中新出现的测试样式,对此类试题评分标准的准确把握,还处于探索阶段。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诸位批评指正。一、对“扩展语句”类试题评分标准的把握如何把握“扩展语句”类试题的评分标准,是语文教师及命题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北京市东城区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中有一道扩展题:“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思念’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4分)情景一:教师节师生相聚我思念;情景二:中秋节家人团聚我思念。”(以下简称东城题)现以此题为例,结合东城区学生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对评分标准的  相似文献   

19.
2023年高考语文依然是稳中求变,但是哪里“变”了,哪里“没变”?文言文考查,在题型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上更加切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写作命题大胆尝试与试卷上其他文本的联系,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在坚持高考语文立德树人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相对稳定“不变”的试卷结构、阅读和写作一份试卷,需要有所“改变”,以使高考语文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加有利于真正考查出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考试》2004,(11):48-53
2004年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辽宁卷)结构与2003年全国语文试卷结构一致,共有七道大题(Ⅰ卷三道: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Ⅱ卷四道: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修辞、写作),25道小题;主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108分和42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