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 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来自钱老逝世之后,安徽11位高校教师写给袁贵仁部长和全国教育界同仁的信,信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于北京辞世前留下的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也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张珣 《政治课教学》2014,(11):40-42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如今,“钱学森之问”已成为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更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面对这个问题,社会需要反思,大学教育需要反思,中学教育更需要反思。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思考,更重要的是行动。一、保护孩子个性,营造成长空间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  相似文献   

5.
一、提问的概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诉求,疑问是思维灵动的体现,疑问是传承创新的火种。疑问可以借助于提问的形式而呈现。提问的字面解释是指:提出问题要求解答。在学习活动中,提问是在任何科目和性质的学习过程中联系教与学双方的坚韧纽带,提问既可以由教学主导者向学习主体提出,也可以由学习主体向教学主导者提出,还可以是教学主导者或学习主体之间的互相提出。因此提问是一种自南平等多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二、何为不带问号的提问提问的基本方式在于将疑惑转化为问句进行叙述,也就是在提问的句子后面加上一个“?”,这是提问句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那么有没有不使用问号的提问呢?相信看了下面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之后,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答案了。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是扬名海内外的科学家。作为大科学家,钱学森勇于认错的事迹,至今被人们传颂。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大学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教授给了钱学森100分。这是一个满分。可当钱学森再看这份满分试卷的时候,却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错误。那是在一个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不论这是推导错误还是粗心大意,总之,“N”就不是“Ns”。钱学森在发现了这一错误以后,立即主动找到教授,递上试卷,要求扣分。这样,100分的试卷就变成了96分。分数减下来了,可钱学森严谨治学的品格却得到了升华。还有一件事,是在…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科学大师钱学森离我们而去.据他的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人说,他晚年主要关注一件事,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在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多次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其实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8.
王蕾 《江苏教育》2014,(8):71-73
2005年,温家宝总理去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老感慨道:“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接着,钱学森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钥”在钱老的眼中,民国时期培养出许多大师,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至今无人能超越。我们不禁思考,像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华罗庚、冯友兰、季羡林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难道只有那个时代才有钥时势造英雄,是不是只有民国时期才具备孕育大师的时代契机钥历经岁月的洗礼,民国时期的教育究竟因何值得追忆与珍藏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追溯到民国时期,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钱学森先生生前的疑问.这就是"钱学森之问".钱老辞世后,"钱学森之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之问”被人称为是“教育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的关键,不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拷问高等教育“为什么不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自问自答的问,只要回归高等教育的本真,回归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本位,杰出人才就“冒”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声音     
《语文学习》2010,(3):79-79
“钱学森之问”是一个伪问题.——钱学森的大成教育思想.其实就是通才教育的别名。钱学森.难道不知道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所遵循的通例?也许.这里蕴藏着他的苦心.他把自己感同身受的加州理工学院的“自由”氛围叫做“创新”.也是如法炮制。我觉得老先生这个圈子兜得太大了.教育界人士也没有领会。之所以说“钱学森之问”是伪问题.就在于.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反映出建国后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情况下存在问题。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讨论杰出人才的教育问题,最后尝试对"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钱学森的经历、性格和思想观点来看,“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内心困惑的真实表现。那种认为钱学森在提出“钱学森之问”时,他的胸中早有现成答案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先生留给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财富。钱老逝世之后,这一疑问热度不减,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不断发出追问。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几乎成为众矢之的。钱老的质疑与社会各界的不断追问反映了什么教育问题?其发问的实质是什么?为破解这一疑问,大学教育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除了大学,还有谁应共同直面"钱学森之问"?围绕这些问题,本期"高端访谈"栏目对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话题引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驾鹤西去,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如  相似文献   

16.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7.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9,(12):18-20
钱学森去世了!科学巨星陨落,国人同悲。钱学森的离去,让人慨叹: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第二个“钱学森”?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在他身上有一个科学大师的所有美好品质。他的学养和人品,他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爱国和奉献,堪称楷模。很多人追问钱学森反复思考提出的问题(舆论称为“钱学森之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这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特去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之为"钱学森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同时也引起了中外诸多知名大学的著名教育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些日子,“钱学森之问”是一个热门话题。钱学森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在此之前,陆定一也有过对教育的发问。他说的是:“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六岁能文,我们一个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