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质夫与乡村师范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质夫先生(1896—1963),江苏仪征人。早年以第一名考入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他从1924年起,投身乡村师范教育20年,先后创办了我国早期乡村师范学校界首乡师、著名的栖霞乡师、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的国立贵州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2.
王炳毅 《档案与建设》2006,(11):36-38,49
如今,提到近百年来我国的平民教育家,人们往往先想到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的陶行知和倡导平民教育的晏阳初,其实,还有一个人是不应被遗忘的,他就是曾主持栖霞乡村师范学校多年,卓具贡献的黄质夫。他已辞世43年了,他与夫人徐宣耘的合葬墓就在栖霞山下树林间。三年前,在纪念栖霞乡师建校80周年之际。黄质夫当年的一些学生与敬仰者前来墓地祭奠,其中有当地的老农民们。霜风起时,栖霞山的枫叶又红了,灿如云霞,千年名山亦因山下出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而增添了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黄质夫(1896-1963),名同义,字质夫,江苏仪征十二圩人。先后创办和主持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农村分校、南京中学栖霞乡村师范科、浙江省立湘湖  相似文献   

4.
民国乡村教育家黄质夫在主持南京栖霞乡村师范期间,为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改善村民的生活,曾以栖霞乡师为中心,发起建设“栖霞新村”的乡村改造运动.在扫盲、生计、健康、村政、家事、休闲等诸多方面,为附近村民提供各种切实服务,使栖霞地区的乡村风气为之一新,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相似文献   

5.
黄质夫与陶行知二人生活的时代相同,办学目的一致,在乡村师范教育实践中又有诸多交流与合作,其乡村师范教育思想与实践有诸多共通之处。然而,由于二人的学识背景、教育经历,所主持乡村师范学校的性质、经费来源、生源特点等方面的不同,二人在乡村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也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6.
8月,民国乡村教育家黄质夫的第三子黄飞向江苏省档案馆捐赠《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一书。黄质夫(1896-1963)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农艺系,奉行"教育救国"的宗旨,大力推进乡村教育事业,从事乡村教育20余年,先后主持和创办了江苏界首乡村师范、浙江湘湖乡村师范、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和榕江县的国立贵州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7.
黄质夫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而其在任职栖霞乡村师范期间,不仅主持了师范的改建工作,还组织师范师生参与到落后乡村的改造中,对乡村的教育、卫生、治安、经济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经其改造后的栖霞新村有"模范村"之称。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在钟山东麓,白鹅山下,有一所规模很小的职业学校,在校生不足200人,设施简陋,场地狭小,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专门为本系统培养技术工人的地方,这就是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前身。  相似文献   

9.
名人手迹     
<正>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原名文濬,改名知行,再改行知。一九一〇年入南京汇文书院,一九一四年以第一名毕业。旋赴美留学,先入伊利诺大学,一年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一九一六年归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该校改东南大学后,任教育系主任。一九二〇年组织中华职业教育改进社,任总干事,不久又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东南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藏书楼。一百多年来,图书馆先后经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仪器部"、国立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南京工学院图书馆等历史发展阶段,1988年,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图书馆。2007年3月,位于九龙  相似文献   

11.
出身书香门第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 杨家在板仓是名门,几代大户。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当时著名的伦理学家、教育家,曾先后在日本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及英国爱伯汀大学留学,并曾赴德国考察。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是平江县石洞人。向家也是诗书世家。出身书香世家的杨开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栖霞区档案局(馆)合编的介绍黄质夫(1896—1963)从事乡村师范教育的《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面世。几十年来,我国出版的关于研究乡村教育的书并不多,关于研究乡村师范教育的图书更少了,为一位乡村师范学校校长立传的正式出版物更难见到。在黄质夫离世50周年前夕,南京市栖霞区的方志档案部门和教育部门能花费如此财力人力,为黄质夫先生立传,并在北京的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可  相似文献   

13.
南京栖霞乡村师范与毗邻的栖霞寺在田产及其他方面的纠纷,导致校长黄质夫与寺僧寂然法师的争讼,持续十年之久,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庙产兴学运动相始终,终以江苏高等法院宣判黄质夫无罪,双方签订租赁协议而结束.事件本身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家兴学艰难和责任担当,也反映了佛教界在庙产兴学运动的压力下自我反省,进而开展福利社会的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4.
滑田友     
雕塑家滑田友,原名滑廷友,字舜卿,江苏淮阴渔沟镇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的木匠家庭,小时候学过木工,192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美术科,教过中小学美术、音乐。为了在雕塑上求得发展,他四处访师,虚心请教。1930年初创作《小儿头像》,得到徐悲鸿的赞赏。  相似文献   

15.
中华教育改进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著名的教育学术团体之一。1921年12月23日在北京成立,其实,“直到十一年(1922年)四月才在京设总事务所进行一切”。它由实际教育调查社、新教育共进社及新教育编辑社(又称新教育杂志社)合并而成。其中新教育共进社系1919年1月由江苏省教育会、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暨南学校及中华职业教育社(后又加入南开大学、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上海高等工业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16.
名人相册     
体育教育家徐镳(1908—1994),江苏东台县人。1923年小学毕业后免试进入扬州中学高中师范学习,1929年毕业留校任教。1934年从中央大学体育系毕业,先后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从事体育教育工作。1955年被国务院任命为江苏省体委副主任,  相似文献   

17.
《史地学报》创刊于1921年11月,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研究会创办,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1926年10月停刊,共出版四卷二十一期。《史地学报》是20世纪20年代唯一一份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历史学类学术刊物。在这里展现了一个强大的学人群体,通过各自的教学实践,探讨其学术追求、国史认知和史地教育观念等。本文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介绍,在此择其一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闫世坤 《大观周刊》2012,(31):260-260
教学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集中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因而,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几乎成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经验,供同行们论证。  相似文献   

19.
陈晓寒 《档案与建设》2021,(2):76-77,67
黄祥宾1905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湟里镇,父亲是镇上一家米行的店员,三个哥哥都在商店里当过学徒。1921年,16岁的黄祥宾从武进县湟里镇村前小学毕业后即考入无锡的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这是当时江苏的一座名校,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气氛浓郁。黄祥宾在这所学校里发愤学习,成绩优异。“五四”爱国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蓬勃高涨,青年学生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政治营养。黄祥宾在学校里读到了马克思等人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书籍以及《新青年》等一批进步杂志,思想水平不断提高,眼界更加开阔。他目睹当时的中国是军阀连年混战,帝国主义侵略者横行霸道,劳动人民生活困苦,愈加不满社会现实。他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虽然推翻了皇帝,但并没有真正改变社会的本质,没有真正解放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1922年,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二年,就有一个南通人坚定地跨进了中共党员的行列。他就是南通地区第一个其产党员,"平江惨案"中牺牲的烈士吴亚鲁。吴亚鲁,乳名肃官,名肃,字亚鲁;又名渊、渊之;笔名耐苦生。因革命需要,曾化名李汉民、陈俊卿、吴野鹭、吴雅鲁、吴野鲁等。他1898年12月8日生于如皋县潮桥镇(今属如东县),从小就受到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