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一.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二,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四、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五、“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六、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八、我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九.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15-I0016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15日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嫦娥二号卫星目前在距离地球约700万公里处与“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并利用星载监视相机获得该小行星的光学图像。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近距离探测,我国成为继美、欧、日之后第四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组织)。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4,(9):64-64,F003
“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北京论坛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成体干细胞研究获重大进展“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中国科学院和波兰科学院签署科学合作计划我国已正式启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科学评估中国首座北极站——黄河站建成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5分18秒,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  相似文献   

4.
准备启程 近些年来,我国航天探测的喜讯不断,继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和太空行走后,又开始向外星进军。“嫦娥一号”的成功奔月,为我国月球探测打响了第一炮。现在,一个更伟大的深空探险计划又将起步了:今年10月6日至16日期间,我国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奔赴火星,行程3.5亿千米左右,历时10个月,预计2010年8月抵达火星轨道,开始独立履行火星探测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5.
“嫦娥二号”正在征程.作为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成果也不断涌现。各种专利十余项,正在申请的有近60项。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7,(3):24-25
1.念力医学包治百病;2.河北奇人蒙眼辨物;3.丘小庆论文公布新发现;4.排毒基能排身体毒素;5.学习魔法石提高智商;6.“金能量”是基因高科技。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8-18
日前.在第二届江苏省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启动仪式上,国家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领域首席专家.被称为“嫦娥之父”的叶培建院士作了《探索太空,服务人类》的精彩报告,在让人们领略太空的奥秘和未来我国深空探测蓝图的同时.也领略了“嫦娥飞天”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月球探测的能力,并计划在13年内实现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月球年”将在月球上的某个月海登陆。在2006年10月31日开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中国月球车首次现身。在实验室里,这个重要角色的学名是“月球探测远程控制机器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历时5个多月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于2006年2月10日评选揭晓,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书法作品被最终确定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非常简洁明了.凸现中国特色。它以我国书法的笔调抽象地勾画月球.人的脚印踏上月面,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一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据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向大众传媒披露,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及运载火箭将于今年年底运抵发射场区,2007年春择机发射、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读者明了探月的科学意义,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撰写了下面这篇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中国人登月的梦想长久以来却只能存在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随着“神舟”五号发射日期的初步确定、中国载人航天梦想实现日期的逐渐临近,科学家们的眼光越来越集中到深空探测领域,而月球探测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站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翠花 《现代情报》2003,23(4):157-158,152
中国图书馆始建于清政府“预备立宪”时期。民国初年,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其表现是近代图书馆意识增强;2.图书馆数量增加;3.管理方式近代化;4.图书馆学研究兴起。  相似文献   

12.
从1960年起,我国一直关注着国外的月球与行星探测的进展。经过近35年的跟踪研究,又经过10年的综合论证,我国的月球探测规划为“探、登、驻”三个阶段。“探”月阶段(命名为嫦娥工程)又划分为“绕、落、回”三期。2004年1月23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大专项。绕月探测是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绕月探测的工程的目标是:突破与验证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如轨道设计和地-月飞行技术、远距…  相似文献   

13.
最新一期《军事展望》杂志指出,针对台湾E2T预警机性能强大的探测、预警功能,中国大陆军事研究单位已经发展出一套反制策略,以充分利用电子手段,干扰、破坏、阻断或降低E2T。雷达探测目标和跟踪目标能力;或利用中国歼击机“中、低空出航”、“中、高空发射”战术,来摧毁E2%T所建构的“空中指挥所”。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5,(6):76-79
中国开展航天测控国际合作;中国成功研制双核服务器 实现一机十六“芯”;我国研发成功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剂;中国成为第三大南极陨石拥有国;科学家发现冰激凌刺激脑快乐区。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同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等教育真正为我国的民族振兴、实现现代化服务。我们走访中国林科院时了解到.我国荒漠化的情况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对这样一个威胁到民族生存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高等院校应该培养相关的人才来研究如何解决荒漠化的恶性发展。再比如“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还在翘首等待火星探测车从火星发来最新消息的时候,美国宇航局已经启动了水星探测计划。8月3日,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美国宇航局“信使”号水星探测飞船由波音公司的“德尔塔2”型火箭送入太空。这是美国宇航局近30年来向水星发射的第一艘飞船,整个探测计划耗资4.27亿美元。“信使”号总重1100千克,长1.27米,宽1.85米,高1.42米,体积跟一辆越野车差不多。6个国家的20多个研究机构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鞠家玉 《科教文汇》2007,(6S):98-98,112
本文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一条龙”改革历程的回顾,从教育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外语教学“一条龙”改革的基本原则:(1)以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起点;(2)以原有的教学体系为依托;(3)以需求分析为基础;(4)以外语教育专家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刘振兴院士提出探测范围更广更深入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我国科学家酝酿大规模“空间风暴探测计划”为揭开“空间风暴”之谜,继“双星计划”之后,我国科学家正酝酿一个更大规模的探测行动——“空间风暴探测计划”。2003年12月27日,正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进行发射前紧张准备的“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介绍说,“双星计划”之后,他将提出探测范围更广更深入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该计划将对包括地球的电离层、热层.磁层以及太阳风展开全面探测,试图揭开“空间风暴”之谜。2003年4月,刘振兴院士前往法国参加国际空间合作探测计划“国际与日共存”第一次工作会  相似文献   

19.
无论白天黑夜直升机都可以自由起降;自持时间长达40天.而且每天还可以“生产”15吨淡水;设有10道水密横舱壁,任意一船舱破损进水后仍具有抗8级风浪的能力——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最先进的海事船——“海巡31”。让我们登上这艘有“中国海事第一船”之美称的海巡船.看看它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文章回顾了全球和我国海洋观测探测计划和观测网络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构建的实践,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展望。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问题“双引擎”;强化科技攻关,瞄准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问题持续发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