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洛伦兹.荷兰著名物理学家,1853年7月18日生于荷兰东部城市阿纳姆。洛伦兹上小学时成绩就非常优异.上了中学.他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广泛地阅读历史和小说.并且熟练地掌握多门外语。1870年,洛伦兹考入莱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天文。1875年获博士学位。1877年,莱顿大学聘请他为理论物理学教授,这时洛伦兹年仅23岁。他在莱顿大学任教35年。对物理学的贡献都是在这期间作出的。  相似文献   

2.
洛伦兹     
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是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1853年7月18日生于阿纳姆.1870年人莱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1875年获博士学位.25岁起任莱顿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长达35年.  相似文献   

3.
阿伏加德罗于 1 776年 8月 9日生于意大利都灵 .1 792年进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律 ,1 796年获得博士学位 ,从事律师工作多年 .1 80 0~1 80 5年又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1 80 9~ 1 81 9年被聘为维切利皇家学院的数学和物理学教授 ,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年 ,分子假说就是在这期间孕育和形成的 .1 82 2年成为意大利的数学物理首席教授 .又受政府的委托 ,兼任气象、度量衡等方面的公职 .他一生从不追求名誉地位 ,默默地埋头于科学研究工作 .1 81 1年被选为都灵科学院院士 .阿伏加德罗的杰出贡献是他在盖·吕萨克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论 ,把“分子…  相似文献   

4.
要想驾驭物理学,必须掌握好数学手段.利用数学上的逻辑思维,借助实验来寻找一切未知. ——洛伦兹  相似文献   

5.
惠更斯·克里斯琴 (Huygens  Christi- aan)是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光的波动说的创始者 ,16 2 9年 4月生于荷兰海牙 .惠更斯出生于书香门第 ,父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荷兰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大数学家笛卡儿常常来他家作客和讨论学术问题 .因此 ,惠更斯从小就受到当时最高文化成就的熏陶 .他 16岁以前在家里接受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 ,学习了音乐、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和意大利语 ,获得了伦理学、数学、力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很早就显示出了他的理论才华和实践能力 .16 45~ 16 49年 ,他在莱顿大学、布雷达大学学习法律和…  相似文献   

6.
【法新社斯德哥尔摩10月12日电】题:荷兰科学家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天宣布,荷兰科学家赫拉尔杜斯·堆夫特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嘉奖辞说,这两位科学家因“解释了物理学领域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嘉奖辞说:“两位研究人员由于为粒子物理学理论提供了更坚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揭示了粒子物理学理论如何可以用来精确计算物理量——而被授予诺贝尔奖.“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可以用于预…  相似文献   

7.
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e)1887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中学时就显露出一定的数学解题才能,但终因数学教师的平庸未能唤起他对数学的兴趣。1905年波利亚进入布达佩斯大学法律系学习,由于兴趣所至,改学了两年语言文学后又转学哲学。在哲学老师的建议下,他选修了物理和数学。从此,他不仅迷上了物理,而且为数学家L·费叶尔(L·Fejer)的才智、教风和品格所倾倒,他决心献身于数学事业,并于1912年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后来,  相似文献   

8.
<正>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是著名美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7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终其一生,波利亚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其突出贡献是为数学问题解决提供了相对完善及成熟的理论基础.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1905-1990)是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曾任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及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他一生著作等身,出版的文章书籍有近200  相似文献   

9.
1 费马的生平简介费马是 17世纪法国业余数学家 .费马一生从未受过专门的数学教育 ,而且认真注意数学还是在他 30岁之后 ,但他将全部业余时间用于数学的研究工作上 .在直至逝世的 34年里 ,他的精神世界始终被数学牢牢地统治着 .在数学的四大分支———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数论 ,费马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17世纪的法国没有那一位数学家可以与之匹敌 .皮埃尔·德 ·费马 (PierredeFermat 16 0 1.8.2 0 -16 6 5.1.12 )出生于法国南部图卢兹 (Toulouse)附近的波蒙·德 ·罗曼 (BeaumontdeLomagne) .他的父亲多米尼克 ·罗曼是一家…  相似文献   

10.
崔鸿钰 《物理教师》2000,21(9):40-41
超导现象属于低温物理学,从发现到现在已有将近一个世纪了.超导体有不同于正常导体的奇特性质.随着超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超导理论可能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1 超导现象的发现 超导现象是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尼斯发现的.昂尼斯18岁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物理学,20岁获得博士学位.他从1882年开始担任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和著名的莱顿实验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之下,莱顿实验室很快就成了全世界低温物理研究中心. 1908年,昂尼斯和他的学生成功地液化了氦气,并达到了当时地球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学教授、凯维里(Kavli)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普林斯顿大学托马斯·琼斯数学物理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他在理论物理,尤其是规范场、粒子物理、超弦理论等方面有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他是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杂化弦理论的创立人之一。1962年,格罗斯教授获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位;196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随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工作。1973年,格罗斯被评为教授,并且被提名为尤金·希金斯物理学教授和托马斯·琼斯数学物理学教授。1985年,格罗斯教授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担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凯维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格罗斯教授的研究兴趣集中于量子色动力学、超对称场论、弦理论和大统一理论,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因量子场论中夸克渐近自由过程中的开创性发现获得了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于2006年任国际弦理论会议主席。本刊近日就如何走上物理学道路、如何在物理学研究领域产生新想法、当代青年人如何获得成功等问题对格罗斯教授进行了专访。访谈中,格罗斯教授认为,少年立志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首要方法,坚持不懈是通往诺贝尔奖的必经之路,物理学研究是理解自然运行方式的途径,保持好奇和激情是青年人成功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欧拉(Leonard Euler,1707~1783)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与阿基米德、牛顿、高斯一起被誉为有史以来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2007年是欧拉诞辰300周年,瑞士、俄罗斯和中国等都举行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笔者特撰此文,以之纪念.欧拉1707年生于瑞士的巴塞尔(Basel),他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是一个新教的牧师,很喜爱数学,对欧拉进行包括数学在内的启蒙教育,并盼望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牧师.欧拉从小在巴塞尔读文科中学,并独自随业余数学家 J.伯克哈特(Burck-hart)学习,研读 C.鲁道夫(Rudolf)的《代数学》达数年之久.欧拉是一个"神童",13岁就进入巴塞尔大学读文科,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第一·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任该校数学教授,他每天讲课之外,还给那些有兴趣的少数高材生开设更高深的数学、物理学讲座.欧拉是约翰第一·伯努利的最忠实的听众,得到约翰的精心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我有个街坊,他家人的名字很奇特,先生叫从阿摩斯福特到内梅亨,太太的名字叫从阿纳姆到福尔斯特。男方家族过去拥有从阿摩斯福特市到内梅亨市的整块地盘,女方家族拥有从阿纳姆市到福尔斯特镇这块辽阔的土地。不言而喻,那对夫妻是荷兰老牌贵族,男的是侯爵,女的是伯爵。  相似文献   

14.
别涅狄克特·德·斯宾诺莎(1632-1677)是17世纪荷兰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名声卓著的无神论者.他的一生,是同宗教神学不屈斗争的一生,是为真理和自由奋斗不息的一生.斯宾诺莎生活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16世纪末,荷兰资产阶级从西班牙殖民主义统治下取得了独立,建立了欧洲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了17世纪,荷兰就成了标  相似文献   

15.
亨利·卡文迪许是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一生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731年10月10日,卡文迪许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公爵的后裔,因为他的母亲喜欢法国的气候,才搬到法国居住。当卡文迪许两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卡文迪许在11岁那年进入了纽科姆博士在哈克尼办的一所中学学习,这是一所主要招收上层阶级的孩子的学校。1749年,他进入剑桥的圣彼得学院学习。在剑桥,他学习了4年。1753年,他离开剑桥漫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和数学是非常亲密的两个学科.许多物理学家往往都具有深厚的数学修养,甚至在数学方面有所创见.而许多数学问题的背景是物理问题.因此,好些数学家在物理学方面也有所贡献.牛顿(本刊2009年第6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既是数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7.
简介: 卡尔·威特出生于1800年7月,是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于1883年逝世.  相似文献   

18.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1592,1670)是捷克也是世界的伟大教育家. 夸美纽斯父亲是磨房主,十岁时失去父母.因为他父亲是捷克"兄弟会"的成员("兄弟会"的成员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在"兄弟会"的资助下,他受到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他大学毕业,担任"兄弟会"一所文法学校{中学)的校长和"兄弟会"的牧师,从此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少年数学天才1826年9月17日,在德国汉诺威的布列斯伦茨,黎曼(1826-1866)出生在一个乡下牧师之家,是六个孩子中的次子。黎曼从小酷爱数学。他6岁时开始学习算术.并显现出他的数学天才。他不仅能解决所有留给他的数学问题,而且还经常提一些问题来捉弄他的兄弟姐妹。10岁时他跟一位职业教师学习高级算数和几何,很快便超过了老师,常常对一些问题能做出更好的答案。黎曼14岁时到汉诺威市上中学。由于经济拮据。他总是靠步行奔波于汉诺威市与乡间小村庄之间。当然他更没钱去买参考书。幸运的是中学校长及时地发现了他  相似文献   

20.
笛卡尔(1596~1650年),法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生理学家,数学重要分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早年学习过法学,当过兵,到过不少欧洲国家。30岁以后移民荷兰,从事数学、哲学、物理学研究,著有《指导哲理之原则》、《哲学原理》、《几何学》等许多著作,对哲学、数学、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