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是时代的呼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教师供求状况是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直接动力,学校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办学优势则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可采取4+2模式,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积累经验;普通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  相似文献   

2.
选择教师培养模式应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师资供求状况及学校自身的基础。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进行先导性探索;普通本科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应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以终身教育理念统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教育平台和依托。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师院校正处于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之中,这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地方高师院校要创新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培养模式,保证培养质量,坚持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注重教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等。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办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教师教育的办学格局已发生了悄然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师范院校纷纷增设非师范专业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综合性大学开始举办教育学院参与教师培养,一部分师范院校通过合并进入综合性大学兴办教师教育的行列。这既适应了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又有利于重新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然而,综合性大学采取什么样的办学模式,以怎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来实施教师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在实践中创新教师教育的办学模式扬州大学是全国合并最早的高校,1992年合并时共有师范生3200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近1/4。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系)的办学模式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改革师范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促使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轨;调整教育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学前、小学师资培养;减少或隔年招收教育专业本科生,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升教育学院(系)办学层次,培养高素质专家型教师等。  相似文献   

6.
中等师范学校在培养学生师范素质方面独具特色.在我国实施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师范教育结构调整中,高等师范学校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要借鉴中等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文章在分析中等师范学校的理念特色、核心特色与实践特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对高师教育改革的启示.通过明确师范教育目标、创新师范技能培养模式、强化师范实践活动,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具有新教育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7.
<正>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强调"把发展师范教育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教师教育经精典论述与制度创新。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步伐加快,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近20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综合化的历史进程中,教师教育体系呈现开放状态,办学层次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现行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主要存在教师教育定位"泛专业化"、教育教学改革"去师范化"和教师教育制度"非整合化"三大问题.为了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亟待采取如下对策:促进专业化的职教教师发展:培养"双师型"的复合专业人才;推进整合型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9.
地方院校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合格中小学师资,以及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地方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并存办学模式的存在,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淡化,所以,从大一起,需要对高师生加强教师教育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福建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地区布点、发展规模、层次结构、学科分布和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分析,全省师范专业办学中存在着教师教育特色日趋淡化、新型师资培养能力不足、办学资源受到非师专业挤占、高层次教师培养速度缓慢等问题.依据教师专业化理念,坚定师范专业办学目标;根据师资需求预测,适当控制专业发展规模;发挥教育学科优势,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利用非师专业平台,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调整层次结构,加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是今后全省普通高校改进师范专业办学、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