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曾于1966年5月在四川省骨科会议上作过报告,并印发给到会同志。当时,有人说这种骨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尚未见到用手法复位的专题报告,因而建议公开发表。会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于各种原因,把它搁置了起来。1971年以后,始见国内医刊有这一专题的文章报道,又想将之发表。但恰逢“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出笼了,什么“黑线专政”,什么“臭老九”等等,整得知识分子抬不起头,愤慨之下,便把它扔进了废纸堆。前两年《院刊》编辑同志多次索稿,我都再三推谢,原因是怕戴“四人帮”制造的“唯生产力论”的帽子。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工业农业大跃进,科技文化得解放。为了响应华主席大搞科学研究的伟大号召,最近,对过去的资料进行了清理,找到了这篇短文,并欣然投寄《院刊》。由于原始病历和X线照片全部丧失,故未进行修改。在学术上它只能代表十一年前的水平,在政治上却是揭批“四人帮”践踏科技文化的滔天罪行之一例。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是一九七四年十月写成的,原来的题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法家政治》。王张江姚“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继续兜售林彪的唯心史观,肆无忌惮地美化封建帝王将相,把他们说成历史的主宰,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底,在他们控制的《红旗》杂志上,以罗思鼎、  相似文献   

3.
题为唐白行简撰的《三梦记》这篇传奇小说,保存在元末陶宗仪编纂的《说郛》里。明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曾提到它,没有对它产生怀疑。鲁迅先生的《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先生的《唐人小说》也都把它作为白行简的作品收录进去。其实,这篇传奇小说是后人编造,假名白行简的伪作。开始发现这篇传奇小说有点问题的,还是鲁迅、汪辟疆两位先生。这篇传奇小说在讲了刘幽求妻、元稹、窦质三个做梦的故事后,附带讲了一个长安光德里张氏女做梦的故事。这个故事以“行简云”开头,以“会昌二年六月十五日也”结尾。《唐宋传奇集》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两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四年,“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政治需要,发动了一人场大规模的评法批儒运动.西汉的贤良文学也被列入为批判对象.他们给贤良文学扣了许多政治帽子,什么“贤良文学是汉朝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思想代表”,是“顽固党”和“保守复辟势力的代言人”,是霍光拉的山头,用来反对法家桑弘羊的“炮筒子”等等.当时还出版了一批研究《盐铁论》的专著,带注释的小册子,报刊也发表了多篇论文,都异口同声地说什么“盐铁会议”是两条路线斗争,斥责贤良文学是“反动儒生”,而实际上对贤良文学的身分及其阶级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一年一月发表在延安《中国文化》创刊号上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光辉文献。在这篇论著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斗争中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针对“中国向何处去?”的严峻现实,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五年间,创作了收集在《呐喊》、《彷徨》里的小说.他那些史诗式的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及“五四”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他那些作品所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他那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光辉.“五四”运动前夜,鲁迅开始了新文学创作.一九一八年五月,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社会吃人的本质.小说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一针见血的揭露,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篇“意在暴露家族制和礼教的弊端”的小说,由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反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汉字四点底,指的就是“煮無燕馬羔……”字下的四点——“灬”。四点底在《中华大字典》里作为一个汉字收入,音biao,释为“烈火也”。这是引自《类篇》的解释。然而该书又引《集韵》、《正字通》的解释说,是“火”字的变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想去考释“灬”这个字是“烈火”的biao,还是“火”字的变形,我们只想把它作为汉字的一个构件,探讨它的来源及发展变化,使人们对它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胜利跨入第三战役的大好形势下,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率领我们冲破“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揭穿了他们炮制“两个估计”的反革命阴谋,粉碎了强加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这是揭批“四人帮”这场政治大革命的又一伟大胜利。它再一次有力地说明了以华主席为首的党  相似文献   

10.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丁茂的短篇小说集《阴影》,那涌动着生活清新气息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便一篇一篇地细读下去。我欣赏小说集的名字———“阴影”,它确实是整本小说精炼而又精彩的概括。集子选定的是作家八0年———八五年发表的作品,反映的正是这一阶段农村生活。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新的农村经济政策已投射到中国大地,但极左路线的阴影却不甘心乖乖地退避三舍,它不仅残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残存在人们的心里。新政策和旧思想的撕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协调,便是这时期农村问题的焦点。作家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照“思无邪”在《诗经》和《论语》里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阐发它的原初文化指向及其后的儒家诗学内涵,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孔子以“思无邪”对《诗经》“一言以蔽之”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在“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极右路线的干扰破坏下,我院同全国教育战线一样,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被抹得一团漆黑,特别是对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六年的教育革命横加罪名,对反映了这段时期教学改革经验的《论技术教学》一书打了许多棍子,把一九六六年五月国家体委在我院召开的“全国体育院、系田径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议”攻击为“五月黑会”,诬蔑我院是国家体委树立的搞“业务挂帅”、“技术第一”的“黑样版”,是教育战线和体育战线的“双料独立王国”等等,加上“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出笼,更使我院广大教师和干部欲干不能,欲罢不忍。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粉碎了“四人帮”,抓纲治国已初见成效的大好形势下,又领导我们推翻了“两个估计”,砸烂了套在教育战线上广大干部和千百万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使我们有可能来回顾一下文化大革命前的东西,看看究竟是毛主席的红线主导,还是什么“黑线专政”?这里,特刊载曾被恶毒攻击的一九六六年五月会议的部分材料(有的是摘要,有的是全文仅作了技术上的修改或小量删节)及同志们近来写的有关文章。五月会议的这部分材料,虽带有当时历史的特点,不完全适合当前的情况,但它却是我院广大师生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教学改革的历史纪录,可用以狠批“四人帮”的“两个估计”及对我院的种种诬蔑,在分清路线是非,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沿着党的十一大路线大干快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3.
《过万重山漫想》是一篇新课文。它和老教材中的《长江三峡》同是写三峡的散文,但风格完全不同。这篇课文并非随三峡景色的变幻生发联想,而是着重从时间跨度与历史变迁的视角着眼,借助“第一个”阐发有着深刻意义的生活哲理,这是本文的一个明显特征。《过万重山漫想》被选作教材时,虽然删去了其中的三个段落(是写“眼前的葛洲坝工程”的),但依然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从它所在单元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着眼,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理清“漫想”思路,把握文章主题。它们同时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我觉得要突破难点,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把握全局,深入领悟,进而处理好教学实践过程中读、讲、练的  相似文献   

14.
发表于1918年5月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这篇小说的出现,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给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良好的开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块牢固的基石.《狂人日记》以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家族制度“吃人”的罪恶,成为反封建的战斗宣言书,它是向封建主义投掷的一颗猛烈的炸弹,它里面洋溢着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它发出的封建主义吃人的呼声震撼人心,它的出现,有力地配合了以反封建主义文化为主要任务的五四文化革命运动,作品的主人公狂人,是不大容易理解的,因为狂人这一形象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同,它的内涵非常复杂,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时采用的不是一般的塑造人物的方法.读过《狂人日记》的人,对狂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狂人是个反封建的战士,他的病狂是假装的,它  相似文献   

15.
读以致用     
一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将“学”改为“读”——读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读书。当然,读书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今天,我是一名有50多本著作的作家、学者。我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取得一点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阅读成就了我。我小时候,开始作文总写不好,觉得写作文很难,并由此产生了惧怕心理。后来在外地教书的父亲给我寄来了两本书,一本是《模范作文》,一本是《新尺牍》(书信集)。我认真反复地读了这两本书,将书里的“好词好句”乃至“好的段落”摘抄在小…  相似文献   

16.
首长和同志们:在全国各族人民深入揭批“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罪行,热烈欢呼《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行的大喜日子里,今天成都体育学院党委召开“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团干部”康笃明烈士命名大会。这是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屈赋标题论     
《诗经》的标题比较随意,大多从诗歌的第一句里摘取二、三个字作为篇名,并没有别意。如《关雎》来自“关关雎鸠”,《江有汜》来自“江有汜,之子归”。而《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则较《诗经》有了很大进步。“内七篇都是特立题目,后做文字”,外篇十五“其命题但取篇首两字”(宣颖《南华经解·庄解小言》)。就是说《庄子》的命题除继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人鲁迅和郭沫若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都写过一些历史小说。鲁迅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历时十三年,先后写了八篇历史小说,名曰:《故事新编》。这些作品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自选集·自序》)。鲁迅对历史题材,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为了突出其针砭现实、讽刺世俗的意义,鲁迅还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引入历史题材,并称它为“油滑之处”(同上)。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鲁迅的历史小说前后一致的、新颖独创的艺术风格。郭沫若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同样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先后写了九篇历史小说,后收在《沫若文集》第五卷中。他曾经说过:“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  相似文献   

19.
泾河和渭河孰清孰浊?这是长期以来各家争论的老问题,似乎无再论述的必要。不过它关系到泾渭两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还应该提出来重新研究讨论,为当前泾渭两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泾渭清浊的问题可以追源到《诗三百篇》。在《邶风》的《谷风》这篇诗中,曾说过“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篇诗据说是春秋时期的作品①。“泾以渭浊”这句话说  相似文献   

20.
(一) “奇正”,本是兵家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奇正”应用到文学理论批评领域,赋予它以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他常常用“奇正”来说明文章的某种总的特点和要求,或对文章作总的评价。例如,《正纬》篇概括儒家六经和纬书的根本区别是“经正纬奇”,《辨骚》篇说屈原的诗歌中存在着“奇”和“正”两种因素,要求人们学习屈原时要“酌奇而不失其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