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年前,陈钟梁先生的论文《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作为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篇力作,不仅在当时的语文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与广泛的共鸣,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如今重读这篇文章,深深感到作者语文教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2.
1987年8月,陈钟棵在《语文学习》上发表了《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一文,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与广泛的共鸣。当时顾黄初先生就认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这个命题,是语文教育领域中“带有根本性的研究命题”。不过,陈先生为什么提出这种“带有根本性的研究命题”呢?那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语文学习》(1987.8)发表陈钟梁先生《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的文章,以期通过反思,统一认识方法,把语文教改推向深入。之后,围绕陈先生的命题,又发表了韩军等同志论争性的文章。论争的焦点是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应抱什么态度,以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这是关乎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探讨。今不揣浅陋,谨陈鄙见,向专家、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4.
赵锋 《考试周刊》2011,(25):41-42
语文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理论上的争论由来已久。《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给语文学科的性质下了定论,也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 2 0世纪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历史的反思 ,来探索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实现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本文的基本思路是 :(1)尽管当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但是它们又拥有某些共同的发展因素 ,因此存在着相互统一的现实可能性 ;(2 )在高等教育理论领域 ,独断式的科学主义或人文主义思想交替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在实践层面上 ,只有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统一思想的指导下 ,高等教育事业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新世纪人类思想发展而言 ,具有积极的宣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语文教育中“人文主义”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许多语文教育行为也被贴上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标签,由于打着改革的旗号,所以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语文教育观中,最典型的是以语文的“人文”性来反对“科学”性。他们没有认识到人文主义教育并不是排斥科学精神,相反,真正的人文主义教育更为注重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一、关于科学主义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兴起要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必须得从“科学主义”谈起。“科学主义”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和成功逐渐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科学主义在18世纪的机械物质论、19世纪的孔德实证哲学和社会物理学、20世纪初叶的逻辑经验论中被推向极端。他们无限夸大科学方法的功效,无条件地把科学方法应用于所有学科,提出科学方法万能论,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例如,他们认为科学是对自然乃至社会规律的揭示;科学的实证、理性等方法可供其他学科借鉴;科学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必须以技术为中介,科学是推动文明进步和造福人类的源泉等。在科学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科技统治论”。科技统治论最早渊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技术决定论,其核心思想是:无限赞美...  相似文献   

7.
1987年8月陈钟糅先生的论文《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像导火线.引发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价值观的大讨论。反思既往,观照现实,讨论几乎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以后语文教学大纲的修改、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乃至语文教材的编写。22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这一命题有哪些思考?对现实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又有哪些启示和帮助呢?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科学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以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赏析,理发与独立思考能力,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独特的人文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范爱理 《黄山学院学报》2003,5(3):92-93,103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其两条哲学思想轨迹,人文管理由于溶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管理理念而成为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向。以人为目的的管理思想是现代人文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语言教学中所提倡的人文精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思想教育的变形,而且这一主张很容易导致以学习“民族文化”为理由造成人的思想的“同一”,拒绝多元文化的介入,从而造成新的蒙昧。另外,把“人文主义”作为“科学主义”对立的概念,有将“人文主义”排斥在科学认知的范围之外的危险。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为文化规范的“人文主义教育”不能解决学生言语能力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征候,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入手来说明教育的转型。涂尔干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一书中对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的演变进行了考察,认为在整个法国教育史上,形式主义教育占据了绝大多数时段。各个时期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从一种教育形式主义过渡到另一种教育形式主义,而没有打破这种形式主义的循环。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之间的对立直到现在也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现代教育危机的根源所在。现代教育危机的解决,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跨越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12.
郭连锋 《教育评论》2014,(7):144-146
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两种课程观的历史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人文主义课程为科学主义课程的萌芽孕育了土壤;科学主义课程起步晚,但发展更为迅速;人文主义课程和科学主义课程曾经历了长期的冲突时期;人文主义课程和科学主义课程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3.
大学人才规格的形成过程是用不同类型的知识将受教育者塑造为特定人才的过程。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其合理性 ,传统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是培养高规格人才的客观要求。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在传统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基础上 ,走向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之上,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观。这种观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其一是矛盾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决定了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机整合;其二是价值论;按照价值选择中统一性与偏移性相结合的方法论;以科学主义教育为在点,实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哲学思潮 ,长期以来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就科学教育、科学精神及受科学主义影响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和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及受人文主义影响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融合及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 ,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 ,以求教于专家和同仁。一、“科学”与“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的必要性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 ,出现了将语文课上成纯粹演练语言文字的技能课的现象 :大量进行单调机械的填空、解词、造句、选择、改错、判断等练习 ,重逻辑分析 ,篇篇课文都要分段分层、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这样造成…  相似文献   

16.
从"文革"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学改革实验进入一个新的探索时期.1987年,出现过一篇影响很大的专论,即陈钟楔先生写的<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相互妥协、相互融合的产物,代表了教育的发展方向.但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并不是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简单相加.本文想对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实质及其基本教育理念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0,(11):1-1
在中国中学语文教坛,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特级教师韩军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教师。上世纪90年代至今十几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留下了韩军思想的足印。1993年1月,他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历史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讨论似已式微,但其中若干问题尚未得以澄清。本文试图简要分梳其中流变,指出个中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统观理论与现实,尝试提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三大支持系统,将教育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这一重大的传统课题放在更为广阔而坚实的背景下去考察  相似文献   

20.
试论心理学的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沿着两条道路在前进:一条是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它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科学主义的烙印,在其100多年的发展中,走过了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另一条是人文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虽不是主流,但却连绵不绝,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曾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何等的对立.但是,当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正趋于整合.那么,心理学将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给出心理学未来走向的一种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