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素弟 《文教资料》2011,(31):48-50
模糊语言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现实交流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它起着精确语言不能比拟的作用。模糊语言被大量运用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商使用模糊语言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动机及语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模糊修辞是一门应用科学、边缘科学,它作用于语言活动,而本身的模糊性质决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借重语言环境来表情达意,并作为判断语言使用优劣的标准。没有语境就没有模糊修辞。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 ,模糊语言普遍存在于言语交际中。因此 ,正确地认识模糊语言的科学概念 ,了解它的基本特性 ,对我们研究语言、使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修辞是一门应用科学.边缘科学,它作用于语言活动,而本身的模糊性质决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借重语言环境来表情达意,并作为判断语言使用优劣的标准。没有语境就没有模糊修辞。  相似文献   

5.
广告中使用模糊语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模糊语言的具体表现之一,分析它对我们研究语言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将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分析广告中的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动机,其目的在于为广告主的广告语创作提供借鉴,为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是对实际商贸需要的顺应。采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现象进行顺应性解释,并以顺应理论为框架,探讨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所起到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在自然语言中占相当的比重。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探讨了关联论和顺应论对模糊语言的解释力,同时指出认知语境影响着人们在使用模糊语言时的种种不同心态,而心态不同又影响着模糊语言的生成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它是语言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以模糊限制策略为切入点,结合课堂教学的体会,指出教学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义,并就今后的相关研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历史科学本身,应该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但同时,它也需要使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在语言表达的规范化程度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很多情况下,不可能完全使用,运用模糊语言来表达反而更具有优越性。模糊语言包含了较丰富的信息容量,能给人的思维、联想、补充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和语言表达日趋精密的今天,语言材料的模糊性非常明显。许多语境中,应用文使用模糊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文章探究了模糊语言的客观性、作用、功能和使用原则,对于积极利用模糊语言和发挥它在修辞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文表达的灵活性、概括力和表现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认为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着重从不确定性的角度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并从主题的不确定、人物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语言的不确定四个方面揭示了《宠儿》的后现代性,及其文本建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通过其不确定性,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简要阐述了模糊语在科技文章中的几个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语义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义具有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语义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模糊(fuzziness)、歧义(ambigui-ty)和含混(vagueness)。文章分析语义不确定性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说明语意的模糊虽有违交际中的"合作准则",但却能提高表达的艺术性,取得意外效果。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在中国亦极受关注。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的未定性和读者的能动作用,因此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依据原语文本的和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来弥补原语文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译语文本的最佳接受度。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选取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为语料,从主题、内容、形式及风格等方面来探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后现代派作家的语言观创造了语言的人却反过来被语言所驾驭.而语言是不确定的,因此,由语言构成的文本世界也是不确定的.以罗伯特·库弗的<保姆>为例,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探讨美国后现代派作品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奎因翻译不确定性论题是针对传统的意义理论而提出,其直接原因是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指称的不可测知性,从哲学渊源来看,它是奎因自然主义语言观和行为主义意义观的必然结果。该论题看似如数学定理,却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完备性,对其进行解读和归纳有利于消除误读。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译者一直被置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其角色被简单地定位为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转换者。事实上,译者的翻译活动从阅读与理解原文本开始,首先他是原文本的读者。由于文学文本具有一定的未定性,原文本作者的意图不完全可知,因此,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运用自己的前理解对原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在人们的交际中普遍存在,其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属性,也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模糊语言具有的不确定性、确定性和多样性特点被广泛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并且模糊语言的产生受文化因素影喃深刻,如传统习俗、地理环境、文化语境和价值体系等;模糊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其独特的语用功能,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观念等都影响着跨文化背景下的模糊语言的使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模糊语言分析同时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歧义是语言使用中的客观现象:指同一个语言结构表达两个或多个意义的语言现象。歧义的这种模棱两可、意义不确定的独特特征,通过双关这一修辞方式被巧妙地运用到广告语言当中。本篇文章将探讨歧义的定义,并讨论歧义与广告语言的关系,以及歧义借助双关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