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栋 《考试周刊》2013,(99):98-98
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上好初中英语第一课?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这堂课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富有创新。经过多年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以飨读者。初中英语教师上好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英语课非常重要。这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课,所以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印象,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学生如果对老师上的第一课一“听”钟情.那么他们肯定就会喜欢你.对你以后上的英语课也会感兴趣。这样的话.他们就有可能学好英语。反之,他们就不会喜欢你,对你以后上的英语课自然也不会感兴趣,对自己可能也会自暴自弃。那么.英语教师怎样上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第一课呢?笔者就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
一个怎样的话题才是学生们都感兴趣并且可能下笔千言呢?我在一次《同学,你快乐吗?》的作课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快乐”的原因是交往的困惑。为什么平时的作无法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不是因为有些话题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就让他们归因为自己不会写作?会不会把两结合在一起从而就会有了一个话源呢?有了这个灵感,我就决心把作和做人结合起来.在学生人际交往和作困惑之间搭起一座的桥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不品词析句,语文课怎能上出"语文味"?试问,语文课上的"语文味"是谁的"语文味"?不同性格、年龄、阅历、境遇的人,对同一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学生自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语文味"。正所谓一岁年纪一岁心,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和欣赏也是如此。读书就像腌咸菜,多数时间不必管它,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总会慢慢地理解。读鲁迅多了,写作文就有鲁迅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老师教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怎样进行习作指导呢?我认为应避免两个极端 :一是指导不到位 ,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笔 ,造成不会选材或内容空洞 ,训练效果就会打折扣。二是指导过于具体 ,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 ,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雷同 ,训练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我认为习作指导要把握好尺度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命题应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学习或生活 ,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使学生感觉到这次习作的素材就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 ,感觉到…  相似文献   

5.
罗于义 《课外阅读》2011,(11):218-218
多数人认为:数学难学,尤其是高中数学更难学!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有近九成的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是教师没有教好还是学生不会学习?是高中数学知识太多太杂还是太深太难?通过本人反复地探究和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多数学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不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更不会数学地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发展,或者说直接制约着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6.
猜猜看     
郭炜 《老年教育》2011,(1):37-37
学生向爱因斯坦请教逻辑学有什么用。爱因斯坦反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来,一个满脸烟灰,另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会去洗澡?”学生回答:“当然是那个脏的了。”“不对,他看见同伴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所以他不会去洗澡。”  相似文献   

7.
没有朋友     
魏向艳 《父母必读》2013,(1):114-114
没有朋友,总是自己玩,他不会是得了“孤独症”吧? 宝宝2岁半了,平时在家里唱歌跳舞,和大人打闹玩游戏,很活泼,可是一出门,就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或者看着别人玩,甚至有同伴找他玩时,他也同样采取“回避政策”,这样缺乏交往,会不会对其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大人吵架 ,旁边人总劝说 :“有话好讲 ,怎么动手呢?打人总是不对嘛。”这是最普通的道理。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轻而易举地先打人 ,否则理亏。然而家长打小孩 ,旁人却习惯地认为打得在理 ,例如 :玩游戏机耽误学习?该打 ;考试成绩不好?该打 ;上课不认真 ,作业没完成 ,在家不听话等等 ,都该打。“不打不成才”这种古训得到认同。家长打得心安理得 ,小孩也认为犯了错误理所当然该挨打。为了逃避挨打 ,满足自己的欲望 ,小孩就会千方百计与父母捉迷藏 ,轻则说谎 ,重则出走 ,甚至自杀。小孩怕挨打 ,就已经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我们再打他 ,他就…  相似文献   

9.
挑食大王     
王志浩 《父母必读》2012,(11):118-118
宝宝坐在餐桌边,只低头挑盘子里的肉吃,对青菜不屑一顾。面对挑食宝宝,妈妈该怎么办呀? 孩子不像成人,知道某样食物不好吃,却因其对身体的好处而多食用,更不会因为知道某样食物好吃,却因其对身体有坏处而少食用。特别是这个年纪的孩子,他们会有自己的主张,会自己选择,不会大人给什么就接受什么。这可真让父母担心呀,要是营养不均衡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听一些教师在埋怨:说他们的一些学生,一学就会,一放就忘;有的给讲几遍,也不会;学生懒,不爱学;学生笨,学不会;学生聪明,却不愿学……有些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每逢考试拿不回好分数,望子成龙的热望受到打击,于是对孩子非打即骂,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小学教师在一次讲课中,为了能形象地解释一种心理现象,用五只老鼠来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们热烈地鼓掌,兴致盎然。忽然,有位学生举手发问:"这实验如果仅用一只老鼠进行,结果又会如何?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当时,全班哗然,这位教授也是一愣,但片刻后就满面笑容,双手一摊,说:"我也不知道。如果你好奇的话,你自己可以找机会尝试着去做做看。"  相似文献   

12.
怀宏煜 《辅导员》2013,(20):44-44
<正>我们常听一些教师在埋怨:说他们的一些学生,一学就会,一放就忘;有的给讲几遍,也不会;学生懒,不爱学;学生笨,学不会;学生聪明,却不愿学……有些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每逢考试拿不回好分数,望子成龙的热望受到打击,于是对孩子非打即骂,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3.
谢细姝 《班主任》2013,(3):33-34
【案例陈述】 学生小灵最近很苦恼。每次当她换了新衣服时(并不一定是新买的,也可能是刚洗干净的),她就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她担心,自己这身打扮会不会引起他人的侧目,同学们会不会觉得自己穿得很奇怪。例如,天气冷时,一名女生将毛衣自然地披在肩上御寒,小灵看见了就会想:“她怎么可以将毛衣披在肩上而不怕别人说呢?要是我的话,可能会一节课坐立不安!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呢?”这种念头时时困扰着她,以至于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吗?在成人身上发生的一些道德问题如果出现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认为这个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呢?如果成人干的一些缺德事发生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骂他们缺德呢?显然不会。如果有人说学前儿童是有道德问题,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认为这似乎太“上纲上线”了。即使学前儿童存在一些行为或习惯上的问题,人们也不会归因于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顶多冠以“淘气”“不懂事”而已。再从道德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道德哲学认为,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如果一种行为是不情愿地产生的,那…  相似文献   

15.
李亮 《小学语文》2011,(3):8-11
一、学生是否也会觉得累? 大赛期间,评委们在评析和讨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发出了同样的感叹:有不少课听得好累!我也是感同身受。有时听着听着,就会傻想开去:如果我是台上的学生,会不会也觉得累?还有,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究竟想要什么?……  相似文献   

16.
1.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精心备课,上课精心施教,课下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问题是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心的侧重点是自己上课讲了多少?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还是能将教学的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在课堂"学"了多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真正的进步,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基于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世界然不一样的,前一种教师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认真上课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后一种教师会不停地思考:我这种教学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会了。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第一线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哎,这种类似的题目已经讲过好几遍,学生还是不会”,老师抱怨。学生也苦恼:“为什么做的时候自己不会,老师一讲就能听懂呢?”家长更纳闷:“孩子学得很苦,为什么成绩还是不理想呢?”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题目要求建立及时而准确的联系,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那么,如何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使学生逐渐生成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自己已工作多年。回想自己的为师之路,期间有收获,也有些许遗憾。这些遗憾,让我每每想起,心底就有难言的愧疚和隐隐的不安。不知道曾经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这些学生成长道路上会不会留下阴影,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如果当时我再宽容一些,采取其他的方法教育,他们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9.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1,(8):50-F0004
最近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限制颇多.其中就有所谓“三不讲’,意思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远程教师培训.http://xkg2009.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126969).  相似文献   

20.
一、在引言课中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引言课是物理学习的窗户,首先让学生从窗户看里面有什么。如果里面有引起他们兴趣的东西,那你还怕他们自己不进去?在引言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做课本引言中的四个小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猜猜结果。许多学生会根据习惯思维回答:①鸡蛋会飞走;②水不会沸腾;③放大;④会更紧。因为他们总认为冷水只能使热水变冷,怎么能使水沸腾呢。放大镜当然是放大的,要不人们用它干什么?……可是随后教师或学生做实验的结果恰恰相反。这样就会在他们脑海里产生许多问号,他们急于想知道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