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和美语文”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稚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相似文献   

3.
"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是一种教育教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忽如一夜春风,使小学语文界呈现出了“千数万树梨花开”的喜人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浙江省特级教师盛新凤在自己“构建诗意课堂”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和美”课堂的构想,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追求到“亦雅亦俗”“雅而见俗”的境界,体现语文教学的“两极之美”。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是这样论述她的"两极之美"的:"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语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筑造语文大厦的根基."因此,"语文课必须得沉下去,必须摒弃浮躁,必须如农人般辛勤踏实地耕耘"."然而,语文,又是一门属于心灵、属于精神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才情、诗情,铸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学生一同演绎那种种风花雪月的美丽".  相似文献   

6.
“和美语文”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提出并实践的教学主张。美的辞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和美语文从古今中外哲人中汲取精髓与智慧,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一分为三的哲学观,求得对立统一,从和谐融通中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态之美。多年来,和美语文在阅读教学方面逐步形成了“美不胜收、韵味无穷、有感而发、品味高雅”四大教学智慧。尤其是那“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构建的和美课堂,令人沉醉不已、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7.
硬笔书法艺术创造的高雅之美与实际应用的通俗之美,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既不能片面地强调雅,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俗,只有以雅化俗,借俗求雅,雅俗共赏,才能使硬笔书法艺术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8.
《江西教育》2014,(4):7-9
策划人语浙江湖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湖光山色给这原本秀丽的江南城市平添了恬静、闲适的雅趣。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孕育了许多性格温婉而又执着的江南女子,盛新凤老师就是其中一位。盛老师在近20年的实践中,沿着自己"诗意课堂(诗意语文)—两极之美—两极融通(和美语文)"的语文教学研究轨迹,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终于使"和美语文"破茧而出,并以其清新、婉约、恬淡的教学风格,赢得了语文界的广泛认同。本期专题让我们一同去领略盛老师的"和美语文"风景。  相似文献   

9.
题记:语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美丽与朴实相辅相生,就像大兴安岭的林海,集虚与实、俗与雅、空灵与厚重手一体……她既是油盐酱醋,又是风花雪月:是“入世”中物质的语文,也是“出世”中精神的语文……语文课堂应当充满浓烈而不艳俗,高雅而又亲和的两极相融之美。  相似文献   

10.
追求语文教学的“雅韵”深圳市石岩公学张国生世间许多事物往往有雅俗之别,一般他说:“俗”为大家所轻视、鄙弃,而“雅”则为大家所仰慕、追求。按照这种观点,语文教学亦有雅俗之别,语文教师亦有雅俗之分。其俗,亦指“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而雅,刘国正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的扬州叙事呈现出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雅为先声,俗为主调.以俗为美主要表现为讴歌世俗生活,张扬物质欲望,肯定个人诉求,彰显大众娱乐精神;以雅为美则主要体现为依托扬州城建构精神之旅的文化平台,在对历史的回溯中完成对现实的指认与批判,以沉重的社会人世的沧桑之感和无限悲哀的历史兴亡之叹取代个体放浪形骸的快意以及对人生享乐的追逐.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审美传统以及创作主体的心理需求,共同铸就扬州叙事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集语言之美、音乐之美、整合之美于一身,美得充实,美得实在,美得有内容。它是集虚与实、俗与雅、空灵与实在为一体的。其实,这种美时时在课堂中涌动,散发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元人嗜饮,酒文化作为元代多元文化的浓缩呈现出大一统格局下各民族、各阶层社会及审美风尚的交融相生与雅俗互动。繁荣多样的酒类,既有民族传统,又有异域风味,展现出蒙元社会的民族性和包容性。庞大的饮酒群体中,方外之士的饮酒凸显出元代社会的世俗化。青花等瓷质酒具的出现,综合融通多民族文化色调,雅中有俗,俗中见雅,彰显出有元一代新鲜活泼、质朴开放、雅俗共赏的世俗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学史上自古存在着两类审美趣味较为相对的文艺作品。高雅文艺之雅与通俗文艺之俗的审美趣味本身就是相对的,但并非不可调和。雅与俗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雅俗共赏被认为是文艺作品的理想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散文能以阳春白雪之质得雅俗共赏之妙,究其原因,以雅为本,雅而能俗,以雅化俗是它的显著特点。而这一特点的形成又与创作主体所拥有的人格理想、文艺观点、生长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中国古典文学的雅俗有别来分析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中的雅与俗,认为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中如要避免过雅或过俗,必须做到以下四点:正视古典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雅俗之别、尽量化俗为雅、尽量化雅为俗、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侦探片的<防弹衣>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审美探索:一是俗中寓雅,在一个"俗"透了的故事中,植入对社会很有点警世作用的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蕴;二是亦俗亦雅,不仅警察亦俗亦雅,而且杀人凶手也亦俗亦雅,支撑着作品审美聚焦的深层的社会意蕴;三是以俗入雅,在情节的叙事策略上是把一个血淋淋的场面植入"雅"文学的叙事方式,从而营构出一个有别于时下众多侦探片不同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8.
细读是领悟文本精髓的捷径,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让学生读得进去,走得出来,以"细"为原则,寻词句之美,赏文本之韵,攀文学之峰,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题记: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丽与朴实相辅相生,就像大兴安岭的林海,集虚与实、俗与雅、空灵与厚重于一体……她既是油盐酱醋,又是风花雪月;是“入世”中物质的语文,也是“出世”中精神的语文……语文课堂应当充满浓烈而不艳俗,高雅而又亲和的两极相融之美。一、聚焦“狮子”:两极之美的融会点——从《卢沟桥的狮子》看“狮子”【实录】师: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样。请同学们读下边的课文,你最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师:咱们展示一下,把描写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生: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  相似文献   

20.
纵观古今文体,宋词都可算作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宋词的俗不仅没有减少它的文学魅力,还由于它这不凡的大俗让它赢得雅的美名,真可谓"难得大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