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遐迩贯珍》是鸦片战争后在我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中文期刊。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近代化报刊在内容和形式上也随之而起变化。研究《遐迩贯珍》,可见这种变化之一斑。《遐迩贯珍》目前国内仅见六期。另有一些抄件散见于各种期刊、史籍。本文即根据上述材料撰写。《遐迩贯珍》(《chinese serial》)为月刊,每月一日出版,创刊于一八五三年八月一日,终刊于一  相似文献   

2.
《遐迩贯珍》1855年增出《布告篇》,在我国中文报刊中率先刊登商业 广告,这除了政治经济原因外,西方报刊广告观念和业务经验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 因素,同时与主持人的品格修养和报刊经营管理的内在规律有直接的关系。奚礼尔 商人出身,谙熟广告经营,妥善处理了刊登广告同严肃报刊风格的关系。黄胜中英 文俱佳,曾在外报学经营管理和印刷业务,该刊广告由他代写、代译,文字简明, 编排清晰。收刊广告后,该刊篇幅大增,内容丰富,而价格降为原先的十五分之 一。该刊所表现出来的广告理念和广告运作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1853年,传教士麦都思创办了《遐迩贯珍》中文月刊,该报每号都有"近日杂报",内容占到全刊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关于广东的地方新闻,涉及广东匪乱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徐弘毅 《新闻世界》2014,(5):191-193
本文以《六合丛谈》"泰西近事述略"栏目为例,对《六合丛谈》所刊载的西方新闻的选材特点以及其编写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第一,《六合丛谈》所刊西方新闻主要以政治类为主,同时注重军情战事、社会民生、经济状况等内容;第二,《六合丛谈》对英国尤其重视,报道的重点、立场大多偏向英国;第三,在编写方面,《六合丛谈》注重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语汇相结合,以达到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7)
《遐迩贯珍》是香港第一份铅印中文期刊,其新闻栏目《近日杂报》在编辑理念、新闻写作和编辑策略等方面的革新,对近代报业影响重大,是近代中文"报刊"分流归位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遐尔贯珍》是欧洲传教士在中国本土(香港)创办的第一份中文定期月刊。创办于1853年8月,办了两年多时间,于1856年5月停刊。共出版32期。刊物由香港英华书院印刷。定价15文,每期发行3000本。正文有11-21页。每页分上下栏,有中文299-390字。第一任主编是英国人麦  相似文献   

7.
据目前收集到的报刊资料,1857年1月26日在上海创刊,由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墨海楼书馆印行的《六合丛谈》月刊是最早被译成外文出版的中文报刊.内容有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我国第一位报刊政  相似文献   

8.
The"Collected Essays on Tianyi Pavilion"falls into 12 chapters in all and is about to be published by ChinaPublishing House.Luo Zhaoping,the author,knows both the history and the collection of Tianyi Pavilion verywell.Having read the book,I was deeply convinced that a qualified person is here to take charge of the collectionand keep it in good condition.At 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re bookds is to reprintthem so as to hand them down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9.
晚清翻译文学的空前繁荣,带动了文学理论建设。除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理论之外,一些译家在序跋、评语、随感和其他论述中,也开始注意介绍欧美小说家及其作品。但到辛亥革命时期为止,还没有一本较系统介绍西方文学的专著问世。近代翻译史上这一空白,由孙毓修的《欧美小说丛谈》填补了  相似文献   

10.
11.
京剧以徽班、汉调为基础,兼收昆腔、梆子及秦晋各地的地方戏的舞台艺术因素而定型以来,已有两百年的历史。汇合而成京剧的各剧种又各有其悠久的艺术渊源,比如徽班,其上源就有明代的弋阳腔、海盐腔,乃至可上溯到宋元的南戏。其他被京剧所取资的剧种也各有历史悠久的传承。要而言之,京剧可视为中国传统戏剧的集大成的代表,乃至一度曾被称为“国剧”。西方人  相似文献   

12.
成都《新民报》创刊于1943年6月18日,它是南京《新民报》迁重庆出版后的继续发展。至此,《新民报》开始在两地同时出版。成都《新民报》初出晚刊,为四开一张。1945年2月1日增出日刊,初为四开一张;1947年5月9日起改为对开一张。日、晚两刊同时发行到1949年7月23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武装劫持。  相似文献   

13.
从《小朋友》到《淘气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将原《小朋友故事画报》正式改版为《淘气包知识画报》(以下简称《淘气包》)。改版后的《淘气包》,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独特的办刊思路、全新的发行方式,在读中受到好评。目前,《淘气包》的发行量近4万份,第一次实现经济上的扭亏为盈,为下一步自主经营和独立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凯文 《出版科学》2004,(5):41-41
袁亮著《出版和出版学丛谈》2004年6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收集作者文章100篇,分为13类,比较系统地介绍和阐释了我们党老一辈领导人提出的新闻出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倡读书要“从薄到厚”,然后再“从厚到薄”。读一本书,一深入下去,就会发现涉及的问题相当多,这样,越读就越“厚”了,大大超过书页上陈述文字的容量。一旦经过冥思苦想,弄清了问题的原委、相互联系,从庞杂纷繁的材料中找出主线,提纲挈领地把握住全书的内容,这时,书就从“厚”返回到“薄”。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涵盖了从战略制订到执行落地的每个流程和关键节点所需要的工具,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战略管理工具书。它综合了目前内关于战略的主要观点和执行设计的方法论,描述了各种情境下的战略模型选择。可以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各类战略模型,并进行有效甄别。为什么写这本书?在我从事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客户和学员都让我推荐学习战略管理的书籍,我总是欣然推荐很多我认为十分卓越的著作。然而他们仍然问我有没有一本书,可以免去翻阅浩瀚典籍的辛苦,且足够明确地告诉他们从战略到管理到底应该怎么做。于是我萌生了写一本从应用实践出发的战略管理工具书的念头。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23,(8):72-73
<正>本书精选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珍品进行介绍,涉及文物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根据文物的不同特征对器物功能、制作工艺、时代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注重通俗性、普及性,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希冀观者在欣赏文物独特造型、华美纹饰、绚丽色彩的同时,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时代风格和审美情趣,一窥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笔者在《故事会》品牌发展与延伸上作了一些探索,利用《故事会》的品牌优势,深层次地开发了相关图书产品——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书刊互动、立体发展的出版理念一、书刊互动是以依托品牌杂志为前提的。《故事会》品牌在读者中的广泛认同度,是历史巨制《话说中国》得以问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成都五家进步报刊之一的《工商导报》,也是成都解放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新闻处批准,在成都继续出版发行的唯一一家报纸,出版日刊和晚刊各一种.到1956年,《工商导报》改组为中共成都市委的机关报,并于5月1日改名《成都日报》出版.  相似文献   

20.
国庆40周年前后,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弹指一挥间》。这个长达8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好评。当时领导同志建议,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搞一个反映十年改革的节目。经过研究、筹备,中央电视台从90年代第一天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