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技术联盟网络特征和企业知识转移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模拟知识在技术联盟网络间转移行为,研究了企业学习能力差异性、网络结构对技术联盟网络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对知识在技术联盟网络间的转移产生影响;联盟网络越小、企业的邻接点越多,知识转移得越快;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其学习门限越低,越有利于知识的快速转移.  相似文献   

2.
李昆  彭纪生  袁艺 《科学学研究》2010,28(1):104-109
在对跨国技术转移现实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契约设计理论,参照完全信息下的最优技术转移合约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次优技术转移合约的特征。次优技术转移合约特征显示:在技术信息高度不对称条件下,东道国企业(委托人)应该通过支付一个超额的市场收益分成(信息租)来激励外方企业(代理人)增加对合约中可证实显性知识的转移,同时相应降低对隐性知识需求期望和支付水平。在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次优技术转移合约机制下,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技术联盟网络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对技术联盟网络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网络特征因素具体分析了网络异质性、网络稳定性、网络联接强度、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股权式技术联盟和契约式技术联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联盟网络异质性不利于知识转移;网络稳定性、联接强度、网络规模有利于知识在网络间的转移;网络中心性对知识转移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体来说,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相对于契约式联盟,股权式联盟网络异质性更低,稳定性、联接强度、中心性、平均企业规模更强,但网络企业总数往往低于契约式技术联盟网络.  相似文献   

4.
技术联盟组织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路径检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于渤 《科研管理》2009,30(1):28-37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许多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构建技术联盟来规避技术研发风险并迅速扩大组织的整体知识存量和技术水平,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知识转移是技术联盟主体组织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过程的视角,探索和验证了组织在构建和实施技术联盟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本文作者通过深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研发部门和生产一线,以参观和访谈的调研方式取得了哈尔滨汽轮机厂与美国GE公司的9FA联合循环机组D10汽轮机技术联盟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哈汽轮机厂与GE公司的技术联盟案例实证验证了知识转移过程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效果。实证验证结果表明:技术联盟中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外因潜在变量通过积极影响内因潜在变量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和知识转移过程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联盟主体间信息对称性作为外因潜在变量对知识转移效果的正向积极影响是通过影响内因潜在变量的中介机制形成的,该影响路径中内因潜在变量分别为组织知识识别能力、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过程;知识转移投入通过正向影响知识转移过程进而促进知识转移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验证了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路径,便于企业研发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理解和应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增加了结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刚  张惠霞  范群林 《现代情报》2015,35(12):11-16
知识转移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冲突视角研究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演化问题,构建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参数变化对文化科技企业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冲突、知识冲突、知识转移量、惩罚额度等因素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路径及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最后使用软件Matlab,检验文化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在不同收益环境下策略方案的选择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目标企业学习意图与联盟知识转移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了知识理解、知识转移速度与知识保护在联盟知识转移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224家国际联盟企业单源数据的分析表明: 学习意图与知识转移显著正相关;知识理解在学习意图与知识转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意图对知识转移速度的影响不显著而知识转移速度与知识转移显著正相关;目标企业学习意图越强,伙伴知识保护越明显,知识保护降低了关系质量并增加了知识模糊性,进而阻碍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向阳  齐莹  金慧琦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28-1836
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获取OIL优势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组织兼容性是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关键变量,且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似乎与OIL优势存在内在联系。在跨国并购中,企业究竟应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兼容性而有效地提高知识转移,进而增强OIL优势?基于一致性理论和折衷理论,本文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进行了匹配,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兼容性、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纳入到统一的研究框架之中,运用SPSS22.0和LISREL8.70软件对182家中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兼容性的不同维度均对跨国并购各类型知识转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OIL优势。具体来讲,技术兼容性对技术知识转移影响程度最大,进而增强所有权优势;文化兼容性对管理知识转移的促进最强,进而使内部化优势得到增强;战略兼容性最有助于促进市场知识,从而增强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9.
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24-1030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联盟治理机制的角度研究产学研联盟中契约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对于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向企业成功转移,进而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在前期案例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从细分维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维度契约、信任对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契约协调机制对产学研联盟成员的显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没有显著效应;契约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显性知识转移效果,却会抑制隐性知识的转移;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相对更强;契约协调和信任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会产生正向交互效应,而契约控制和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却会产生负向交互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联盟中存在主导身份与辅助身份之分,未联盟时则承担联盟外独立身份。基于企业利益驱动与组织自治权的逻辑,分析企业在上述组织身份之间的演化规律,并探究角色地位(主导地位与辅助地位)对身份演化的影响。基于中国风险投资行业2008—2016年的辛迪加网络面板数据进行SIENA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主导地位和辅助地位的提升都会促进企业承担联盟外的独立身份,且主导地位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出于联盟主导身份的独占性,主导地位越接近,企业联盟的可能性也越低。而且,在联盟内组织身份之间也存在演化趋势,早期积累的辅助地位会帮助企业实现身份的跃迁,企业承担联盟主导身份的趋势增强。研究结论丰富了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考察视角,为非对称联盟合作关系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最后,对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联盟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焦点从最初的强调联盟的形成、控制与结构转向对联盟过程的研究.公平作为联盟交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公平与联盟演化、基于公平理论的合资企业管理和基于公平理论的渠道关系管理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方伟  于淼  孙秀霞 《科研管理》2013,34(6):152-160
由于技术学习方式升级的缓慢性与技术和市场追赶的非同步性,我国汽车产业的合资历程始终无法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初始目标。为实现技术的实质性引进,近期国内的汽车合资企业纷纷推出了全新的合资自主品牌产品与相应的产品开发模式。这种"合资自主开发模式"究竟会如何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研究通过对三个汽车合资自主品牌产品开发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探讨了依托合资自主开发模式推进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进程的作用路径。基于多案例对比分析,识别出合资自主创新模式实施的关键点,为我国汽车企业的实质性技术获取与自主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联盟绩效的二元关系研究和联盟能力研究结合起来,提出解释联盟绩效影响因素的RAA分析框架,对关系资本、联盟能力和联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将该分析框架应用于中日合资企业的案例分析中,以期给中国企业提高联盟绩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曹岸  秦伟  郭磊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1):79-82,114
调查研究考察了高新技术企业中技术组合和联盟形成率之间的关系。用一个知识基础的理论建立这样一个观点,即企业通过建立技术组合,能提高企业的能力,同时通过技术专利化,企业能提高技术的可传达性。在对计算机和电信产业30个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其技术联盟活动和拥有的专利数有着某些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创业投资联盟中企业家通过出让股权获得投资家的融资,投资家提供非资本增值服务。如何获得足够资本和服务以实现联盟目标,同时又能防范企业的核心技术泄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企业家角度,企业家选择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能够使资源获取和知识泄露二者保持平衡。将创业投资联盟的风险分为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将联盟的控制方式分为联盟范围选择和股权控制,来验证假设的合理性。结论表明,控制联盟风险对创业投资联盟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归纳为项目合作模式、人才合作模式、校(院、所)企联盟模式、共建实体模式、校地共建科技园(区域合作研究院)模式、产学研供需对接会模式、网上技术市场模式等几大类型。  相似文献   

18.
Many young biotechnology firms act as intermediaries in tripartite alliance chains. They enter upstream partnerships with public sector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later form commercialization alliances with established, downstream firms. We examine the alliance activity in a large sample of biotechnology firms and find: (i) firms with multiple in-licensing agreem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ttract revenue-generating alliances with downstream partners; however, (ii)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licenses and downstream alliances attenuates as firms mature, and (iii) the diversit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academic connections of firms’ principals influences their chances of successfully acquiring commercialization rights to scientific discoveries in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转型时期面临提质增效压力的中国制造企业,基于创业板2009-2019年的制造企业面板数据,探究创业投资对于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耐心资本与专家赋能属性的创业投资股权参与,缓解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资源约束,促进了制造企业创新活动的财务资源与智力资源的配置力度;在作用路径上,创业投资通过加强股权制衡、参与董事会决策等中介路径,对激励制造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发挥了积极主义投资者的角色作用;那些所处环境具有高度动态性、市场竞争激烈、接受政府财税扶持较多的制造企业,.创业投资的创新资源支持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的决策参考和政策启示为:制造企业应主动进行对外融资营销、加强与专业创业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增强获取和配置创新资源力度;创业投资机构应切实秉持服务创新创业的使命,持续提升支持制造企业创新的专家赋能水准;政府职能主管部门应营造创业投资机构多样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的制度环境,引导创业投资更多地流入转型升级的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20.
吴言波  邵云飞 《科研管理》2021,42(9):103-111
   基于网络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以3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探讨了联盟组合重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联盟合法性与环境动态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组合结构性重构与联盟组合功能性重构对合作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联盟合法性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联盟合法性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调节了联盟合法性对联盟组合结构性重构与合作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调节了联盟合法性对联盟组合功能性重构与合作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