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乡镇”一词来源于“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数字农业”。“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是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对21世纪人类星球的认识”的演讲时提出的。国际上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对数字地球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数字地球”是人类认识地球的第三次革命。“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也引起了我国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1998年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时提出了发展“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李岚清副总理、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陆续发表了关于“数字地球“的讲话和论文。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球与数字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数字地球” ,就是人们希望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地球信息模型 ,把分散在地球各地的从各种不同渠道获取到的信息 ,按地球的地理坐标组织起来 ,既能体现出地球上各种信息 (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 )的内在有机联系 ,又便于按地理坐标进行检索和利用。这是研究各种地球变化的需要 ,是 2 1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字地球有全球、国家、城市三个层次。按照“数字地球”的思路 ,建设“数字中国”是一项必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好“数字中国” ,才能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也才有可能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国许多城市正在策划相应的数字化建设 ,如“数字上海”、“数字北京”等 ,为在 2 1世纪建设“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作准备。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球战略与数字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地球”是一个集成化的开放系统,也是一种战略思想。本文在分析数字地球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地球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分析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阐明了数字城市与数字地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数字地球战略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区域"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论述了建设"数字乌兰察布"的必要性,指出建设"数字乌兰察布"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地理信息框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数字地球”的认识本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字相机、数字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数字经济已成为时代经济的主流。“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也出现于各种报刊书籍中。自数字地球概念出现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它的定义、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地球”理念产生至今已走过15年历程。以1999年和2009年分别发表的《数字地球北京宣言》为里程碑,数字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不断得到完善。人类正利用数字地球技术深入地认识地球、理解地球,进而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7次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和4次数字地球峰会的召开成功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全球发展。2012年,新一代数字地球理念应运而生,“数字地球”被赋予了新的理解与诠释,新一轮数字地球研究热潮正兴起,全球科技合作新模式将逐步建立。回顾历史,中国在应对数字地球带来的挑战方面是积极并卓有成效的。特别是在中科院的主导下,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的建立,《国际数字地球学报》的创刊,中科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研发等,在全球数字地球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面向未来,在大数据时代和数据密集型科学背景下,本文提出开展数字地球2030研究。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9,(1):67-67
2008年12月6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数字地球学会联合主办,以”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数字中国’战略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8.
2007年9月2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路甬祥在深圳出席了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9.
自“数字地球”提出以来,影响所及,数字城市、数字流域和数字社区等相继跟进。作为数字城市的一部分,数字校园可以看作是信息化的、虚拟的校园,是数字地球的微观表现形式在校园区域的具体体现,是真实校园的虚拟对照体。校园景观三维可视化是实现数字校园的第一步,利用ArcGIS系列软件,基于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数字校园3维景观的建模及其可视化是一条经济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教大事     
正第十二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DCDF2015)和第六届两岸四地卫星应用学术与产业高层研讨会北京召开[本刊记者王继红报道]2015年12月18日,由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种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DCDF2015)"和第六届两岸四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11年11月23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在北京召开。“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在国家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层面,展示“数字中国”成果的国内高水平交流平台,自2004年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此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数字旅游工程,首先给出了数字旅游工程的基本概念,数字旅游工程的发展背景需求,发展动力以及与数字中国,数字地球建设的关系;其次,阐述了数字旅游工程建设的内容体系和技术体系,并给出了数字旅游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最后,就数字旅游工程的产业化,信息化,体系化保障等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开展数字旅游工程建设是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可以大大加快我国旅游业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区域”、“数字城市’,等新兴的数学空间技术正逐步进入发展轨道,而作为获取数字空间基础数据的手段之一,数字测量技术日臻完善,新的数字测绘仪器和数字产品相继出现。航测数字化成图已经成为当今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的一个主要生产手段,因此航测数字化成图的精度是关注大家的焦点。本文根据实例阐述了航测外业中如何提高地图精度。  相似文献   

14.
1.1数字城市。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998年江泽民主席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1999年在我国召开了数字化地球国际会议。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地球科学交融的前沿,经多次研讨,国内专家目前对数字化地球的定义、技术内涵、功能及基本框架达成共识、数字化地球的基本框架信息提取与分析。数据获取、处理与存储,更新计算级网络及其应用体系。咨询服务等体系。数字化地球的特点是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且三者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字地球的视角来观察电子政务,目的是将当前流行的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战略与电子政务实施策略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宏观层面为解决当前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信息集成、共享和互操作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电子政务面,临信息整合、共享和互操作困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案——电子政务本体工程。  相似文献   

16.
梁英  王政 《华夏星火》2005,(9):12-14
一、“数字农业”的由来 自从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发表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以来,“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很快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之一。“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球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指出了数字城市的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数字城市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球与数字校园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玉珍  邓尚民 《情报科学》2001,19(12):1262-1264
数字地球的提出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校园的建设,为数字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图书馆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数字海洋建设中的图书馆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家瑞 《现代情报》2003,23(1):22-24
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建设中的建设重点,图书馆是开发数字海洋的先驱,它既是前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又是未来数字生态系统中的优良种群。  相似文献   

20.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数字水利”是由数字地球衍生出的新兴概念、对现代水利工作有重大意义,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数字水利”的实现与完善。“数字水利”的全面实现将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