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舜帝最后一次南巡是否到过苍梧九嶷山,这直接关系到舜帝是否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北方某地出于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提出舜帝根本没有到过衡山、九嶷山。本文从传说故事、史实依据、考古发现三个方面,结合舜帝老来南巡动因以及路径分析,认为舜帝南巡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2.
苍梧绝非自汉武帝时始得名,实乃颛顼时之交趾地,舜帝时属杨州徼外之地,舜南巡及死葬之所,周时属楚,为秦所并,秦亡为赵佗所封,汉时武帝立为郡。湖南之九疑山乃为纪念舜巡葬之苍梧而命名苍梧山,零陵是舜之衣冠冢,九疑,乃异冢之谓也。  相似文献   

3.
竹爱     
田平 《教育文汇》2009,(2):63-63,4
对竹的喜爱,源于一个凄美的传说。 舜帝时期,南方“三苗”部族骚扰边境。舜帝亲率大军南征,二妃娥皇、女英随军同行,留住湘水之滨。征讨大军南进苍梧时,舜不幸身亡,葬九嶷山。湘妃接到噩耗,悲恸欲绝,放声痛哭,竟哭到双目沁出鲜血。血泪洒到竹子上,染得竹身斑斑点点。之后,姐妹二人投水殉情。  相似文献   

4.
九嶷苍梧辨     
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因传虞舜葬此而名扬遐迩.今地理类书大都说九嶷山一名苍梧山。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因为,苍梧并非山名,更不是九嶷山的别称。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从虞舜死葬的最早记载说起。《礼记·檀弓》载:“舜葬苍梧之野。”郑玄注:“苍梧,于周南越地野。”《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巡南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汉书·武帝纪》载:武帝于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应劭注:“舜葬苍梧。九嶷,山名,今在零陵营道。”文颖注:“九嶷山半在苍梧,半在零陵。”如淳注:“舜葬九嶷。九嶷在苍梧冯乘县。故或曰舜葬苍梧也。”《山海经。海内经》曰:“南方有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山今在零凌营道县南。其中九谿皆相似,故云九嶷。古者总名为苍梧也”。  相似文献   

5.
“虞舜与九嶷”大舜文化研讨会于2012年9月26-27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参会学者70人,参会论文54篇。清华大学教授、海内著名专家李学勤先生的文章《虞舜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以提纲挈领的风格,讨论了9个方面的问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唐之享会长的文章《促进民族融合的伟大历程——试论舜帝南巡的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从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等多方面,探讨舜帝南巡在民族融合中的伟大贡献。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谢玉堂会长的长文《舜葬九疑的新思考)),提出并解答了两个问题:(1)舜在百岁高龄的晚年为什么还要去江南巡狩?(2)舜为什么身葬九疑?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虞舜与九嶷”,会议收到“舜葬九嶷”主题论文14篇,“舜帝南巡”主题论文4篇,合计论丈18篇,是近年来关于虞舜与九疑山关系问题的最为集中的探讨,论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突破,为今后的递进研究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此外,在“舜文化”的文化史研究、“舜文化”的精神史研究、“古史研究”、“家庭伦理、勤政廉政、和谐社会”研究、“舜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文学、诗学、美术”研究等6个方面,也有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舜帝葬苍梧之山九疑,是为零陵,本为史家所公认.钱穆先生却撰文说舜葬在湖北西北部汉水流域,从而引起争论.鸣条、苍梧一般说来是一个区域性地名。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确凿无疑。舜帝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开创者,孔子是道德文明的集大成者和传承者,各地建庙祭祀舜帝和孔子,显示出中华政治伦理之重要特征。事实证明,舜帝陵只有一座,而舜庙很多,这正如孔庙只有一座,而文庙很多一样。  相似文献   

7.
苍梧绝非自汉武帝时始得名,实乃颛顼时之交趾地,舜帝时属杨州徼外之地,舜南巡及死葬之所,周时属楚,为秦所并,秦亡为赵佗所封,汉时武帝立为郡.湖南之九疑山乃为纪念舜巡葬之苍梧而命名苍梧山,零陵是舜之衣冠冢,九疑,乃异冢之谓也.  相似文献   

8.
舜帝乃中华民族的先圣哲人,其高尚的道德与仁厚的爱民思想为后世敬仰。其所葬之处——九嶷山更是成为历朝历代祭祀、朝拜的重要场所,元结所处的李唐王朝亦是如此。因九嶷山在道州辖区,作为道州刺史,他在祭奠舜帝陵时,不仅怀着崇敬之情,也夹杂着现实的疑虑与忧思,表现为对舜、祭舜处于敬仰与疑古的纠结之中。元结希望朝廷不仅是仪式上重视舜,更是希望在政治行为上践行舜的思想——仁政爱民。这样,其思想与行动就处于纠结状态,表现在文字中就颇多隐微讥讽之意,其道州系列论舜文中亦如是,文中呈现颇多隐谕性艺术手法;另外,他对古来有关舜、九疑山的传说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诸多疑古之思。  相似文献   

9.
认为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道死苍梧、葬于九嶷,应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当时湖南(包括苍梧九嶷)远古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第二是当时的中原和南方湖南存在着文化交流,南来北往的人员流通已很方便。解决了这两个前提,舜帝南巡就不仅可能,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造九嶷山舜文化旅游精品”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造九嶷山舜文化旅游精品”构想,即一方面内练“功”在完善现有旅游景点设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舜文化内涵,彻底改变旅游产品单一的现状,打造出“功”足的九嶷山舜文化旅游精品;另一方面外塑“象”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旅游形象,以形象带动战略,提高广大游客对九嶷山舜陵景区的形象感知.  相似文献   

11.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与宁远九疑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崇尚舜帝,登临九疑,表现了积极入世.希望得到援引的心态;九疑山也是仙真羽客蜕形之地,故李白来此地求仙炼丹,追求超越现实束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两大考古发现——湖北郭店楚简和山西尧舜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由舜帝实践经儒家总结的道德文化包含了人伦、职业、社会、宇宙四个道德层次构成了四大特点。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天下为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龚鼎为保山名宦,其卒年却疑点甚多,现由赵藩的一首诗出发,结合相关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保山地方历史文献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15.
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比较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象传说是尧舜禅让传说中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流传史。由于传说中舜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与两兄弟型故事极相似 ,所以本文把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进行比较 ,试图从另一个侧面认识这一传说的产生、流变及性质 ,并从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 ,说明禅让故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6.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17.
关于范缜的籍贯问题,历史上说法不一,有说南乡舞阴者,也有说顺阳者.事实上前非后是.因为1.属史载地名讹误,南乡舞阴当是阴县之误;2.西晋末年,北方士族纷纷避乱江东,顺阳范氏也不例外,而范氏移至战乱之地舞阴一说不能成立;3.史书所谓范泰为"顺阳山阴"人,而范缜为"南乡舞阴人",实与范晔案有关,范氏宗族为避讳之而有意改动原籍以致后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8.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我们从他的章中所创造的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修辞学(比喻)方面的独特表现,可以看出他在语言学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一生多次游历安徽,安徽是黄仲则游历四方的起点,也是对他一生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所在。安徽的多彩风光带给他性情的熏陶,皖地悠久的人文历史赋予他满腹诗情,大江南北的现实景况更是对他的诗情、诗风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