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力学实验(七) 28.斜面实验 实验用具与材料; 光滑的木板或玻璃板、表面光滑的重物、弹簧秤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用弹簧秤称一称重物的重量;②用弹簧秤钩住重物向上提起一定的高度,注意弹簧秤的读数;③把重物放在用光滑的木板做成的斜面上,用弹簧秤钩住重物沿斜面向上拉一定的高度,注意观察弹簧秤的读数;④变换斜面的坡度,按步骤③重复做几次,注意弹簧秤读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第二册中的第二课《浮与沉》如何使学生理解:“只有给上浮的物体增加足够的重量,才能由浮变沉。”我采用了充分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的教法,取得子较好的效果。 一、动脑筋想办法。首先我让学生想:怎么办才能使大槽中的塑料瓶由浮在水面变为沉到水底?当时,学生想出了三种方法:①在瓶内加水②在瓶内加铁块或沙子等重物;③在瓶颈处挂上重物。显然,学生考虑到了只有添加重物小瓶才能下沉这一层,而没有考虑到要“添加足够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 浮力及其测量是九年级物理"浮力"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拓展教材空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呢?一位教师由课题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能感受浮力的生活场景时:有学生介绍自身游泳时的感受,在水中身体受到向上的浮力,踩在池底时脚底感到更舒服了:有学生介绍白天鹅浮在湖面上的现象,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天鹅也受到向上的浮力.在学生介绍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橡皮筋显示出浮力效果?并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拓展活动,用橡皮筋吊着重物,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重物浸入水中时发现橡皮筋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4.
物理家庭实验的独特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物理教学中 ,不可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物理实验完全延续到生活中去。学生对物理和生活的认识是脱节的 ,可谓“见物不是物”。因此 ,有必要开展家庭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巧妙利用家中的瓶瓶罐罐及废旧物品作为家庭实验器材做实验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能体现出家庭实验的独特教育功能。1 家庭实验是对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由于学生在家中做实验不象在学校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可充分观察和研究 ,记忆深刻 ,大大丰富了学生实验并弥补了课堂实验的缺憾和不足 ,延扩观察和实验的时空。例如①做履杯实验时 ,杯口朝侧面时…  相似文献   

5.
伍海华 《物理教师》2004,25(7):6-26
物体超重和失重现象,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仅从理论上分析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学生感到很抽象,不好理解.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能观察到这一现象,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物体在加速或减速运动,是处于动态过程,而且时间很短.若是用弹簧吊着重物做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时,要观察弹簧是伸长还是缩短,  相似文献   

6.
"波的干涉"一节是高一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该节所有的演示实验不易操作,演示效果也不明显:波的干涉理论的基础实验--波的叠加(绳波)实验几乎不能做成功,而且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清楚;波的干涉现象实验--发波水槽实验操作复杂,实验现象受环境(光线)限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有的采用一只大试管倒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观察其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这样做的效果很差.有人曾用容量瓶代替大试管做此实验,实验效果虽有改善,但现象还是不明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对此实验进行过较大改进,实验效果非常明显,且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利  薛永红 《物理教师》2005,26(10):58-59
“分子间有间隙”演示实验中,中学教材中采用的是一支长试管倒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观察其体积减小来演示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这样做的效果较差,不易明显观察到液体总体积变小的现象,难以令学生信服,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也有一些中学采用1m多长的空心细玻璃管(一端封闭一端开口),通过用滴管往长玻璃管中滴满等量的水和酒精,之后用大拇指按紧开口端,  相似文献   

9.
1加热碱式碳酸铜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本人对此演示实验做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所需仪器少,耗药少,时间短,操作简单,且实验现象明显、集中,教师也可以拿着三又管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其效果较为明显、直观.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教材有许多学生必做实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更节约地做好实验 ,我对一些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做了一些探索和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1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由于实验用的黑藻必须到池塘、小河中采集 ,取材不方便 ,我试着用新鲜的白菜幼嫩叶或叶柄的表皮细胞 ,带根毛的小麦根 ,南瓜幼苗的茎和叶表皮细胞 ,黑藻做实验材料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通过比较 ,发现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流动较明显 (以叶绿体为参照物 ) ,白菜幼嫩叶和叶柄表皮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效果也不错 (该材料细胞大 ,有叶绿体 ) ,南瓜幼苗的茎和叶表皮细胞做实验材…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九册《水的浮力》一课,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实验步骤是:1.取一根橡皮筋,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2.将50克重0.5牛顿的钩码挂在皮筋下,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然后再用直尺量出这时橡筋的长度;3.用手轻轻向上托起重物,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4.把重物放入水中,观察橡筋又有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重物没入水中后测量皮筋是否缩短,探究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由于重0.5牛顿的钩码放入水中后,重力远远大于水的浮力,水的浮力将其托起时,测得的皮筋长度与没入水中后测得的皮筋长…  相似文献   

12.
李健 《物理教师》2006,27(2):32-32
在高中《物理》(选修加必修)第二册第58页,有一个“做一做”“观察声音的干涉现象”的实验,这个实验所用人力物力和场地都较大,一般都不会组织学生去做.在原来的课本上是用音叉做“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但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课堂上做只能使少数学生绕着音叉转体验一下,对于  相似文献   

13.
一次去一所学校听课,发现一位教师在教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课的《浮力实验二》时,让学生观察系重物的橡皮筋长度(或用直尺量橡皮筋的长度),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变化,间接探测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做实验用的重物体积不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不太大,使橡皮筋的伸缩变化不明显,所以很多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4.
黄金海 《物理教师》2002,23(2):32-32
在做高中电磁学演示实验“自感现象”时 ,一般可用学生电源的直流档位供电代替电池供电 .当用学生电源做为供电电源时 ,在电路中就有两个电键 :一个是实验电路的通、断电电键 ,另一个是学生电源的电源电键 .因此在用图 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如用实验电路中的电键S做通、断电来观察自感现象时 ,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但当把实验电路电键S闭合 ,而用学生电源的电键来做这个实验时 ,却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异常的呢 ?为了进一步观察图 1所示电路在两个不同电键通断电时所出现的现象的不同 ,…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对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让学生全方位观察实验现象以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因为对于同一个演示实验现象,因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看到的现象也不完全相同,对于易于用手直接操作的实验,例如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实验,教师可直接用手操作,对于不便直接用手操作且要求学生全方位观察的实验,如果能借助旋转演示台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介绍用废旧吊扇头制作旋转演示台的方法及旋转演示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16.
光的衍射这一节课需要实验的大力支持.教参和杂志上大多只介绍如何做演示性实验;由于是演示实验,加上光发生衍射的特殊要求,所以只能由教师仔细调整好,让学生挨个地看上一眼.学生既不能调,更不能动,处在非常被动的地位,不但实验过程费时,实验现象也不够理想,甚至有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了怀疑,认为老师做了手脚.为此,笔者制作了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器材,变教师的演示性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这样不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对课本中一些枯燥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 ,而对化学实验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 ,我着重在实验课上下功夫。化学课有很多实验要学生自己做 ,有一些是老师演示的实验 ,我把一些比较容易做且现象十分明显的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做。如 :在讲到氧气制法的时候 ,需要进行三个演示实验 :①给纯净的氯酸钾加热 ,较长时间后放出氧气 ;②给二氧化锰加热 ,长时间加热均不能得到氧气 ;③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在较低温度下就能迅速放出氧气。如果按教科书的安排 ,三个实验要做很长时间 ,同学们在长时间看这三个实验时…  相似文献   

18.
压强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属于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掌握这一概念,也、须做到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有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思考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压强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例1取一个四条腿的小木桌如图1甲所示,先把桌面放在沙上,往桌面上放重物,可以看到:放的重物越重,桌而陷进沙里越深.把小木桌翻过去,让桌腿立在沙上,再把同样的重物放在桌面上,可以看到:桌腿陷进沙里更深.可见,压力产生的效果眼有关,并且效果越明显.对比甲、乙两圈沙子受到的相等。[分析]这是一道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代用仪器及装置用废毛笔杠(铅笔或约25厘米长的玻璃管)作杠杆代替天平。杠杆中间悬挂起来做支点,用细铁丝绕锥形瓶口,挂杠杆一端,另一端配挂适当重物。实验时用移动支点的办法使杠杆平衡。二、实验内容及操作过程实验一、磷燃烧后质量守恒将火柴头大一块白磷放入铺有一层砂的锥形瓶中,塞紧胶塞。使杠杆平衡后,用酒精灯加热锥形瓶,白磷开始燃烧停止加热。待白烟消失冷却至室温、观察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实验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教学中,光学的很多知识理论及结论都是在观察现象后得出的。因此光学中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学生对光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光学实验受周围环境影响比较大,效果有时不太明显。1光学实验存在的问题1.1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受周围光线的干扰比较大,周围光线太强会影响到实验效果的观察。当然在暗室中做,效果是很好,但大多数学校无法实现。一般光学实验都是教师在课堂上随堂演示完成。1.2观察角度不够开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