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语设计 150年前,一位曾经以他的伟大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犹太人,在评价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时这样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展的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位睿智的学者就是马克思,他所评价的三大发明都来自于我们古老  相似文献   

2.
我只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解释。可进入思考年龄的我终于认识到思考创新的可贵,时常因身边的一些现象陷入沉思之中……此刻,我又在为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而水又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蒸气等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及其一伙,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借“评法批儒”之名,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伪造历史。他们不仅恬不知耻地吹捧两千多年前的所谓“女皇帝”吕雉。还厚着脸皮居然要人写文章,专门讲“周勃是如何支持吕后当皇帝的”。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能,它生  相似文献   

4.
用社会生态学把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新思路来考察挪威伟大的剧作家易卜生的著名社会问题剧<人民公敌>,我们认为易卜生从人道主义社会生态关怀出发,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无情解构,把资本主义社会华丽的外表撕成碎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顾人民健康,资产阶级官僚主义迫害持不同政见者,资本主义宣传机器放弃真理和正义.这一切使资本主义社会人类陷入危险的自我毁灭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5.
《阿Q正传》是中国著名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是继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巨作,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阿Q正传》采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以辛亥革命期间农村为创作背景,从不同的创作角度塑造了一个在中国旧社会制度重压下精神分裂、人格畸形的小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不彻底性,强有力地抨击和批判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劳苦大众想要"翻身",只有自己战斗,不能期盼资产阶级和打着"维新"旗号的地主阶级的社会现实,于幽默之处见讽刺,于叙事之中见真实,成为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批判意义的不朽佳作。  相似文献   

6.
吕志伊是同盟会云南支部的创史人之一,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家及革命运动的实践者。他开始活动的年代在二十世纪初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激化,社会处在剧烈动荡之中。正如孙中山所说,当时的情况是;“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①吕志伊就是在国家危亡的生死关头,奋起从事资产阶级的革命工作,开始了他的  相似文献   

7.
郭云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6):104-106
《我们的政治主张》是以蔡元培、胡适等一批著名知识分子针对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状况所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该方案集中体现了他们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把握,把实现有序的社会政治寄托在"好人政府"身上,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范畴。同列签名序列之中的李大钊,则是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社会革命,他与前者之间似乎不应发生关联。李之签名,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其联盟思想应是导致他签名的主要原因,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的设想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俄国文学在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中,步入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有独特的社会意义与艺术特色的作品——萨尔蒂柯夫(笔名谢德林)的长篇小说《哥略夫里奥夫家族》问世了。十九世纪末的俄国处在这样一种政治气候中:1861年的沙皇农奴制改革,非但没有给农民带来丝毫利益,而且把农民推入更深的灾难之中,到八十年代初,农奴制思想又有所抬头。资产阶级满足于既得利益,与农奴制残余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农奴制的观念不但在贵族之中盛行,也残留在当时的许多农夫思想深处,农民们仍处于农奴地位上,这样,反对资本  相似文献   

9.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议会制是目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政治制度。民选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最主要标志。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制度对国家进行统治。资产阶级议会制,虽不象资产阶级史学家吹虚那样:“英国议会除了不能把男人变成女人或把女人变成男人以外,任何事情都能办到。”但也不象一些史学家说的那样:议会只不过是“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是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的政治伎俩。然而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从产生到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英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应给予正确的估价。一、在封建制度下的英国议会产生于十三世纪的英国议会,最初是由贵  相似文献   

11.
《人生漫谈》仍然是一本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坏书。一、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论,坚持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冯定同志的人性论是他谈人生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他抬出“社会性”来顶替阶级性。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人来说,考试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每一个中国人都生活在考试无所不在的时空之中。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考试是分配有限社会资源的重要工具,对它的使用甚至滥用,中国人虽啧有烦言,但若真要有所改变,人们又会立即把考试变成"金不换"。  相似文献   

13.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狄更斯,一生创作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大量的中短篇小说、随笔和游记等。他的作品大部分揭露英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自私和虚伪,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有一部份作品直接描写英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触及当时英国社会的本质问题。狄更斯的创作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称赞,马克思把他列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里的一个,恩格斯认为他属于“新流派”,“是时代的旗帜”。总的看来,狄更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现实,成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第四节 狄更斯 狄更斯是个多产作家,他的创作注意描写正直善良的下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揭示社会冲突,批判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治,教育机构和唯利是图的金钱原则。注意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矛盾,直接反映工人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度。他揭露社会弊端与罪恶,相信光明未来,但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立场上,有改良主义的局限。他的创  相似文献   

15.
设计恰到好处的审美化的课文导入方案很重要,它能让学生从对事物美的形象的初步感知开始,从导语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产生初步的美感,然后逐步上升到理性阶段。教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为创设美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设计这样的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回答:“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社会经济形态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的机体马克思不是抽象地一般地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考察,同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从作为资产阶级科学的古典学派,到当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偏见,总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形式。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唯心史观,强调指出,他既不用玫瑰色来描绘资本家,也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看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相似文献   

18.
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安娜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惊人的美貌,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寄托了托尔斯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安娜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惊人的美貌,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寄托了托尔斯泰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江声浩荡。如汹涌澎湃的莱茵河之荡涤欧洲大陆,法国文豪罗曼·罗兰以他汪洋恣肆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冲击着欧洲社会。《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成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一时期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高度集中,贫富悬殊加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程度,人民斗争此伏彼起,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企图瓜分世界,战争风云笼罩着整个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内部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社会腐朽,艺术颓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