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辟举县令于金朝初期、中期皆曾应用,但并未形成规制而广泛推行,金宣宗统治时期重申辟举县令法,并将其制度化。辟举县令法推行是针对县官阙员问题,更是为了维持金末丧乱背景下朝廷对地方的统治,是一项应急举措。该制是金代荐举制度的一部分,金朝对保举县令的举主有一定的品级要求,且必须承担连带责任。对辟举为令者以“六事考之”,其轶满后理论上会具有较好的升迁前景。该制推行后为地方选拔了一批可堪重用的县令,对金朝末期的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2.
晋商的荐举账是记录商号伙计承保情况的一类账簿。作为晋商商号人事档案,其反映的商号伙计的姓名、籍贯、入号及出号时间、铺保等情况,是理解晋商荐保制的直接史料,也是研究我国传统商业人事信用担保制度形成的第一手材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守官在秦时已经出现,学者多将"守官"释为"试守"。通过分析新近出土的简牍文献,可知秦及西汉初期的"守官"应是临时代理的官员,而无试守之意。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天下粮仓>片头曲里有一句歌词:"天下粮仓,天下人的粮仓".天下粮仓果真是天下人的粮仓吗?我看不是,而是专门属于清代统治者的官家粮仓.本文通过对清王朝的粮食仓储官员进行粗浅的探索和研究,发现尽管清代地方粮食仓储对于赈灾济荒、安定社会秩序有一定作用,然而清代统治者对其自身的俸粮即漕粮的重视程度,与对广大农民口粮的重视程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全国粮食仓储的职官多见于朝廷各部及各省督抚州县衙门,甚至连帝后陵寝都设有专门的仓储官员,而州县以下的储粮事宜则任其自生自灭,未设正式职官予以管理,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清代治阶级重官轻民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道光顾师轼撰《梅村先生年谱》,所见资料有限,难免阙误,兹据《清实录》予以补正。《年谱》阙漏未收而见于《清实录》者四:(1)赵弘文荐吴伟业。“顺治三年八月王寅,苏松巡按赵弘文疏荐吴伟业”,“九月乙酉,降赵弘文二级调用,以滥举吴地乡绅多员,市恩循私故也。”(2)命吴纂修《顺治大训》。“顺治十二年正月辛亥,谕:朕……欲勒成……《顺治大训》,……特命……吴伟业……为纂修官。”(3)命吴纂修《太祖圣训》。“顺治十二年四月癸未,谕:……《太祖圣训》、《太宗圣训》即于五月开馆。特命……吴伟业……为纂修官”,“五月庚戌,宴纂修……官于礼部。”(4)命吴纂修《孝经衍义》。“顺治十三年正月癸未,谕:……兹欲勒成《孝经  相似文献   

6.
夷离毕院是辽代掌管契丹族刑狱的重要司法机关,本文从官员的家庭出身、入仕途径、任职时期以及官员个人特点等4个方面分析了夷离毕院官员的选任。通过统计,契丹贵族在所有官员中约占53.4%,在夷离毕院官员的选任中占有绝对优势。世选制和内官入仕是夷离毕院官员选任的两种主要方式。夷离毕院官员的选任主要集中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另外,由于司法机关自身的特殊性,夷离毕院官员的选任对于官员个人的思想品质、专业素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宋代环卫官起源于唐朝.唐代前期在中央设置十二卫,以统辖全国折冲府,另有四卫不掌军府,共十六卫,受宰相节制,称为“南衙”,是唐前期最重要的军队系统.由于卫府职事被侵占、府兵制度消解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央诸卫逐渐沦为闲散机构,十六卫将军也成为有名无实的空官,从而完成了“品位化”的过程.诸卫官也由唐代作为文武官员迁转的寄禄官阶,经五代至宋初,在吸收前代经验的基础上,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最终形成宋代的环卫官制度.  相似文献   

8.
节度使的全部官衔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序列,其中以中央和地方官为标准可以划为二类,以属性则可划分为职事官、散官、勋官、封爵、使职、检校官、宪官等序列。节度使所加之宰相官衔与其所加地方职事官衔是有明显的差异,论证其各自内涵对解读此种官制现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借补官出现在北宋末年战争时期,是诸军将帅或监司郡守等用白帖临时为有功之人补官的一种权宜之制。借补入官者主要是平民百姓和低级军官,他们通过战争时期的特殊入官方式成为官员。借补官虽然只是一种“临时”官职,但也有着一套比较规范的授官程序和严格的付身文书规定。借补官之所以在南宋能够成为定制,与当时处于特殊的“战时状态”有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李塨是清初知名思想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其一生中,他曾多次应聘入幕,辅助地方官员料理政务.他的游幕活动,既解决了其家庭生计问题,又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广交了朋友,同时也使颜李学派的实学思想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并使其政治经济思想或多或少地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