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曙 《编辑之友》2022,(11):90-98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成为晚清文化革新的重要力量,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在近现代报刊发展史上的地位需重新评估与确定。通过新文献的发掘,目前可考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有86种,较前新增8种,其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同人刊物的初步实践、以东京和上海为轴心的出版销售体系的建构、明治日本报刊思想的中介作用以及印刷装帧技术的改进。留日学生因地缘、学缘、政治思想、文学观念或某一突发事件等而结社,所创办刊物具备同人刊物的特征,其办刊思想深受明治日本报刊的影响,从知识界的启蒙转向对民众的引导,以东京和上海为轴心乃至布局全国的销售网络为其提供实现的可能,其办刊实践也为清末民初思想革命和政治变革赋能。  相似文献   

2.
宋扬 《新闻知识》2022,(9):69-78
《第一晋话报》与《晋乘》是由清末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在日创办、印刷,回国发行的革命报刊。其虽发行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构建了全国层面的山西认同,言明救山西与救中国一体,并寻找救国之道,欲以唤醒广大民众。由于该报刊读者群体与预期不符及存在时间过短,因此未达到最初预期目标,影响力较小。作为来自东瀛的“晋音”,《第一晋话报》《晋乘》是清末山西舆论界的一道亮色,是山西籍留日学生对民族危机的直接反映,也体现了清末多个阶层的协响,是山西留日学生尝试救国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4.
赵艳花 《兰台世界》2012,(22):34-35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一方面强调留学教育对于开通一国风气、吸取国外先进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指出了今后留学之方向,西洋不如东洋。清朝政府很快采纳了张之洞的建议,对招考学生实行全额公费,鼓励自费留日,声明给予功名奖励。自此,清末留日之风逐渐开启。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和日本对俄战争的胜利更是在全国形成了一次留学日本的热潮。据统计,1900年留日学  相似文献   

5.
1898年,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赴日本留学,到1904年前后,留日学生已有3000人之多,1906年更增至10000多人。这些留学生在日本形成了一个具有政治见解的知识阶层,“他们比任何人都热心地追求那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斗争的理想”。他们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创办的华文报刊,就充满了这种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这种华文报刊累计达六七十种,这使得日本成为当时革命报刊活动的重要基地。本文拟对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华文报刊的历史与作用作一概述。一1.同盟会成立前留日学生创办的华文报刊由留日学生创办…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很多刊物,这些刊物疾呼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同时宣扬了民主革命的思想。《秦陇报》和《关陇》《夏声》就是在这一时期由陕西旅日学生在东京创办的杂志,《秦陇报》最先创办,但存活时间也最短,只出版了一期。之后由于旅日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分成两派,分别创办《关陇》和《夏声》,这两份杂志与《秦陇报》既有传承也有沿革,本文从三份期刊的文本内容分析《秦陇报》至《关陇》《夏声》的宗旨变化。  相似文献   

7.
一、女性报刊,都市报刊市场的生力军 在都市报由繁荣走向平稳过渡再到激烈竞争的时候,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都市女性报刊快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农村新报》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唯一一张专门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工作的综合性报纸。近年来,农村新报编辑部以竭力服务"三农"工作为己任,突出农报特色,主动出击,主动策划,扎扎实实做好主题宣传,牢固占领农村舆论阵地,为湖北"三农"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  相似文献   

9.
杨卫民  徐宏 《编辑之友》2016,(4):103-106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上海报刊广告中散文体、书信体、小说体、说明文体、诗歌体、议论文体等竞相呈现,海派文化艺术特色明显.上海发达的工商业环境、文化人才的聚集、市民社会的成长,为报刊广告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在商业性表达中,民国上海报刊广告处处体现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昭示着中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增强.由是,报刊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都市日常生活内容呈现在人们面前.报刊广告的日常性本质上源自时代性与延续性的结合,具体表现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尤其是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肖玉清 《青年记者》2010,(16):35-36
何谓方言?这个概念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即“殊方异语”。国内的《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中对“方言”也这样定义:“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特点,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背景下,方言的存在有着社会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中国新闻事业自外报来华得到发轫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达到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报刊揭露了晚清政府虚伪的"立宪"新政,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国民探讨关于"国家再造"的猜想与假设,同时不遗余力地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传播,以达到破旧立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初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既是媒介的转型期也是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转型期。邹韬奋受时代影响,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意识到报刊是批判社会、改良社会有力的媒介武器。由于自身婚姻经历和母亲的影响,他主编的《生活》周刊十分关注女性解放,设置婚姻家庭、恋爱交往等栏目,开设"读者信箱",为营造女性公共空间、建构女性现代身份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廖欣 《新闻世界》2011,(12):142-143
“公共领域”是指从市民社会中产生,介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公共空间集群。新记(《大公报》在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的主持下,不断献言献策,并对官吏进行监督,丈人论政可视为“公共领域”的一种存在状态。本文以《大公报》为例,试析我们近代报刊的发展对建构“公共领域”形成的促进作用,希望能为当下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复印资料库。它除按学科专题刊登近期从报刊精选的论文外 ,还附有该学科近期发表的较为重要而又未复印的论文索引。索引中详细记载了论文的篇名、作者及其出处 ,可为读者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供线索。本文对 1 989~1 998年十年间《资料》档案学分册全文复印转载的论文及其所附论文索引进行统计分析 ,以期探讨《资料》档案学分册收录报刊的情况及其特点。一、《资料》档案学分册收录文献的来源分布对《资料》档案学分册收录文献的来源进…  相似文献   

15.
近代报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报道新闻时政的同时,也兼具传播新知的功效,塑造了一批"新话语"与"新概念","长城"就是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词汇.在报刊中,"长城"话语多与时政相勾连,折射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与长城精神指涉的形成.《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一份重要的报纸,相较于其他报刊,不仅持续出版时间长,而且辐射地域广....  相似文献   

16.
17.
《图书馆杂志》2005,24(11):F0004-F0004
创刊于1955年的《全国报刊索引》,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编辑出版有《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月刊)和《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月刊)。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本中文报刊文献检索工具,《全国报刊索引》分为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刊物出版。其电子版系国家文化部立项,上海图书馆承建的重大科技项目,1995年完成并通过国家文化部部级鉴定,曾获国家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文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郑晴 《今传媒》2022,30(1):89-92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严谨求实的基本创作底色,再加上激情昂扬的情节,成功引发了青年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共识,并刮起了一阵“觉醒”风。这部电视剧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风格,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19.
20.
1991年,在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署的领导同志提出:要把报刊审读作为报刊管理的第一位工作抓起来。会后,我们就思考,如何把这个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经反复商量,确定创办一个审读刊物,取名《陕西报刊审读》,并将这个想法向当时的主管副省长徐山林同志作了汇报。山林同志很支持,只是觉得刊名过于严肃。他说,政府部门就是服务部门,管理和被管理应是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