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海外求学》2003,(18):51-51
2003年7月,中国高校扩招的第一批学生刚刚毕业,除小部分学生在国内继续读研之外,大部分毕业生都面临就业,他们深知就业状况的艰难程度,众多的学生处在就业与深造的矛盾之中,所以,部分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自然而然将目光投向出国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10,(1):42-43
广州在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和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服务方面_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更是在探讨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服务举措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从2005年开始,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为普通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方面进行的许多新探索,诸如定期举办留学人员就业辅导活动,  相似文献   

3.
艺林 《神州学人》2008,(8):46-47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邓小平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重要指示30周年。30年来,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作为广州市惟一由政府主办的专门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综合服务和管理的机构.从教育部的一个出国人员集训部扩大为广州留学服务中心、广州市留学回国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再到现在的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一步步用发展见证了中国留学事业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广州市政府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穗工作的政策,帮助海外留学人才了解广州就业环境和形势,使他们正确面对自己,切实做好回国工作规划,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和工作岗位,发挥和体现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价值。到目前为止,华南(海外)留学人才配置中心已成功举办了四期“海归羊城,新锐广州——其中,留学归国人员就业辅导”培训。“海归羊城,新锐广州—第三期留学归国人员就业辅导”,以面试技巧及礼仪、个人形象指导为主要辅导内容,旨在通过专业讲师的系统讲解,品牌、形象和服装设计师的指导,增强留学生面试技巧,塑造个人职业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2009,(1):19-19
2008年12月16日,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全球留学人员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韩启德宣布平台正式启动并发表讲话。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楼志豪,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陆宇澄等领导和首都各大新闻媒体200多人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6.
石进明 《中国培训》2005,(11):51-52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劳动力择业的市场化必将成为我国从业的主体方向,任何"留恋襁褓"、"但求稳定"、"依赖福利"种种传统从业观都必将被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所淘汰。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前几年的个体户还不被人们看重,而近几年人们对之却有了很大的转变。人们不再认为国有企业职工的头上还有那么多光环,今天的个体户已成为有本事并令人仰望的阶层了。一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油然而生,不能再依赖那种所谓的"稳定"了,要稳定,就要有能力,就要去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要求的从业观。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与科技项目信息交流平台——“广州留交会”自1998年首次在广州创办以来至2009年,已相继举办过12届。其间有2万多名海外人才参加,成为海外留学人才了解国内情况、寻求创业机会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8.
秦陇 《职业技术》2007,(11):40-40
2006年度公共关系行业调查报告于目前公布。报告显示,2006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年营业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度的60亿元人民币增加2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33.33%。同时,98%以上被访者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007年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将取得较大的进展。新媒体和新传播会激发更多公关服务产品的涌现,国际公司收购步伐的加  相似文献   

9.
明媚  林泉 《留学生》2012,(12):6-11
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简称“留交会”)是一个面向国内各地完全开放、直接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为国内各地需求单位服务的国家级海外人才、项目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22日,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马崇仁总领事在总领馆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中,马总领事从国家外交工作全局,谈到中新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外交为民,谈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对海外留学人才的政策,让我们领略了一个高级外交官的胸怀和眼光,也使我们看到了在纷繁复杂的外交工作中,留学工作和中国留学生在国家大外交中的位置,再次体会到了祖国对在外学子的深切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1.
正港股美股比率(恒生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比值)是我编制的一个指数,作为判断A股市场的一个参考。至少从2008年底部以来,该指数在一些重要底部和顶部对A股表现出较强的领先性。所以它既是一个确认指标,也是领先指标。当然,我们现在看到二者的走势对比是事后来看的,事前即便该指数见底见顶,可能也无法给你足够的信心去买入卖出。不过,如果把它作为参考的话,至少可以避开近几年多个多头陷阱(如下图所示),提早全身而退。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2014,(5):4-4
【本刊讯】2014年3月5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14“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暨“中国留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于北京举行。本次活动将于2014年3月15日至3月30日在北京、重庆、郑州、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七个城市举办。参展机构主要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展机构类型主要包括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中学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等。其中,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国家展团的形式参展,美国将继续成为参展机构数量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22日,北京市教委举办了"北京地区2013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会暨201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服务月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会议还同步举办了"北京地区2013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及就业服务活动展示洽谈会".教育部、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教委相关领导及北京地区各高校、用人单位代表300余人出席.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出席讲话并宣布"服务月"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4.
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认真落实人才战略。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有了很大增强,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21世纪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国家已经把人才问题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有一章专门谈“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的举措及其意义。实…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人才报告》。报告预计,到2010年中国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人才缺口达325万人,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该机构预计,2010年就业最吃香的专业包括民航类、机械类、材料类、精算、护理等。  相似文献   

16.
张风波 《留学生》2012,(1):26-27
“走出去”。是近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企业寻求国际化之路的必然。 在这条富有挑战性的出海之路上,中国企业遭遇过波折、困境,也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实际帮助,需要更有效的实际对策。而大批留学人才和身在海外的华人专家学者,他们许多人实际参与到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和海外投融资当中,深有感受、体会和建言,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中国企业日益走向海外的今天,他们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倍加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学校算好学校?怎样才能使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是亿万有孩子的中国家庭敏感的问题。也是所有从事和关心教育的人深感困扰的问题。新东方留学服务中心前美加部主任、啄木鸟国际教育咨询创始人陈起永老师撰写、光明出版社出版的《留学去美国: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策略与案例》一书.用16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美国大学用什么标准评估学生优秀与否:中国学生怎样通过申请获得在美国一流大学接受一流教育的机会。文章经作者授权,节选自该书序言部分。我们相信,读者只要细心品读,一定能领会已经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子们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汽车后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的汽车商务管理与服务人才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华南理工大学一直致力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和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在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紧抓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四化”建设,即做到就业指导专业化、  相似文献   

20.
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i方面的影响:一是发展教育服务业,直接增加经济收益:二是留在中国就业的美国留学生可以为中国各行各业带来不同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三是为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长远战略目标担当海外市场开拓和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