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影响全世界甚为广泛的哲学文化思潮,越来越多的被引入教育领域,德育研究也不能避免。在带来冲击的同时,它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现代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从后现代的视角来审视现代学校德育,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今学校德育的影响,近而提出了德育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影响全世界广泛的文化思潮,教育技术领域也不能免。本文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国外后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就,并提出网络教育是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主要战场和突破口,以求呼唤一种积极的后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告别理性":后现代主义与心理教育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为心理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介绍后现代心理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张,归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心理教育观,探讨建构我国心理教育范式多元化与本土化的新理念.借鉴后现代视角,超越后现代思维,是建构心理教育范式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它以一种全新的观点、思维方式来视察世界.后现代主义的宗旨、道德观对今天大学德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从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德育体系中的不足,克服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苏利瑞 《文教资料》2008,(32):93-94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罗列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并且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非确定性、情景性、多元性和流动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给当前我国教育诸多方面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二十世纪压倒一切的文艺思潮,后现代主义就象这个术语本身一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对后现代主义的阐释正如"后现代"这个术语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影响了二十世纪包括文学在内的方方面面,杂糅了同时代的各种思潮.托马斯·品钦,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代表作家,在小说创作上体现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谭莉 《文教资料》2008,(1):89-90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特点.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育来说,它的兴起也具有着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本文着重从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探寻网络教育的三个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它以一种全新的观点、思维方式来视察世界。后现代主义的宗旨、道德观对今天大学德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从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德育体系中的不足,克服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评柯温的后现代比较教育理论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间构成一种显现的关系似乎产生于本世纪九十年代,换句话说,把“后现代”思维模式纳入到比较教育研究中与“后现代理论”的产生出现了一定的时间差①。尚且不论比较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的传入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后现代思潮对大学生的生命观造成了直接的冲击,从而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客观而理性地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挑战与创新: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强有力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客观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同时,必须实现教育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周林海 《高教论坛》2004,(1):29-30,48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内容与历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实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道德环境,对人们的道德教化及道德养成起着积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制度文化、家庭教育、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作为重要的道德教育环境的功能不断弱化,给道德教育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文章就如何重构道德教育环境,加强道德教化提出一点思考,以引起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敦煌蒙书中道德规范与思想的考察,探讨了其大众化倾向的生成背景、思想的流变。在敦煌蒙书中,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表现出极强的大众化的特质。日常社会生活作为道德的"基础事实"和道德教育的鲜活场景与道德"一体"存在于现实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当时的人们进行着道德规训和教化。  相似文献   

15.
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全面剖析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其进行客观的历史考察,才能使经典理论切实服务于当代德育,彰显其现实价值.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思想涉及教育的最高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起点、路径、手段等.正确理解"德育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心灵陶冶、显性手段与隐性手段相结合是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当代德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良心的大学”是引导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上责无旁贷。德育目标是有层次性的,基础道德教育目标是实现高层次教育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受不完善市场经济和外来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道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在高校扩招和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基础道德教育尤其重要,督勤促俭应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高校德育目标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隐性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对被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和教育效果上看,它和显性德育具有显著的不同。隐性德育以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丰富的形态特征,与显性德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有效地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罗辀重关于“血性”道德人的培养,进行过深刻的理论探讨和积极的实践探索。“服务之人生”的培养目标、“信”与“义”的培养内容、“教育爱”的培养原则和“共生活”的培养途径,无不体现着罗辀重的德育理念与德育实践的独特性,能给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20.
依托古田会议精神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对于坚持“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铸魂”的党建思政工作思路,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具有重大意义。打造“红土精神”育人品牌,一是要以育人为本,打造“红土先锋”品牌;二是要以敬业为乐,打造“红土教风”品牌;三是要以成才为志,打造“红土学风”品牌。推广“红土育人”品牌建设,“基础”是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关键”是继承创新、拓展理念,“根本”是以生为本、育德铸魂,“保障”是彰显特色、品牌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