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读研究生后,笔者开始给华西都市报评报.这基于该报持续多年的一项制度.1999年,华西都市报开始聘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的研究生为其评报.目前,笔者已经写了上百篇报评,有些得到报社的采用.让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写报评,一个突出的优点是避免普通读者评报时的肤浅和偏激,也能矫正内部评报过于温和甚至不够客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成都:说长道短话“三报”──本刊《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读者座谈会实录本刊记者王刚时值盛夏,热浪滚滚,蓉城报界“火气”更旺。《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作为这个城市的三家主要城市报纸,更是各施高招,可谓好戏连台,竞争犹...  相似文献   

3.
﹃特别报道﹄的特色与经验对华西都市报一个名牌专版的评析艾风在四川声誉日隆的华西都市报,1996年7月1日扩版时又出新招,推出每日一版的“特别报道”专版。读者始而好奇,想了解特在何处:继有好评,觉得可读性强,再而赞成四起,以先睹为快了。目前报纸改版、扩...  相似文献   

4.
7月1日 ,素来以竞争激烈而闻名于中国新闻界的成都报业 ,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又杀出一支生力军———《成都日报》正式出版。整治市场调整结构其实 ,早在5月20日 ,成都就爆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在成都市拥有不少读者的《蜀报》和《商务早报》与读者告别。《蜀报》在其头版刊登的公告中称 :根据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结构调整的要求 ,本报决定停止出版。报纸停办后 ,原订户可选择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等其中的一种报纸 ,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人员负责投递到户。同日 ,《商务早报》也在一版显要位置刊登…  相似文献   

5.
都市型报纸的平民情结──浅析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的追踪报道赖新蜀都市型报纸以其强烈的读者意识,迅速占领读者市场,报纸的发行量、广告收入均超常规发展。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因其定位于市民生活报,把读者作为消费者,把报纸作为产品,把报道的触角伸...  相似文献   

6.
5月对日的新闻出版报在报眼刊载了长春晚报的一则致歉声明。长春潮后因擅自转载了华西都市报10多篇纪实文章,且没有支付稿酬,侵害了华西都市报及其作者的合法权益,特向华西都市报和作者致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情。读之欣然。长期以来,报刊违法转载它报它刊作品的现象多有发生,长春晚报只是其中之一。就报刊界早就普遍存在的乱转载现象而言,长春晚报的致歉是迟到的致歉。但从这迟到的致歉中我们看到了一束曙光,这就是报刊依法保护自己和作者的意识在增强,力度在加大。试想,如果华西都市报对擅自转载的行为熟视无睹,不追究…  相似文献   

7.
7月2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在华西都市报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为民兼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原总编辑席文举已就任辽宁经济日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易人@杜研  相似文献   

8.
薛洪 《新闻界》2001,(1):44-45
2000年 1月 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市实行连锁直销,一夜之间,市里大街小巷挂出了印有华西都市报统一标识的红报箱 1000个。到目前为止,这种红报箱在成都市已达 1万个,《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市的零售量由过去的 10万份左右,猛增到近 20万份。用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的话来说,报纸连锁直销是华西都市报继首创“敲门发行”后,报纸销售的又一场革命。 一   把连锁直销说成是报纸零售的一场革命似乎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因为连锁直销从根本上打破了报纸零售以报摊销售为主、卖跑报为辅的销售模式,给报纸销…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08,(6):80
成都都市报零售市场主要有<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其中<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和<成都日报>隶属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隶属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是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过去几年两报为了争夺成都都市报龙头地位,都使尽了浑身解数,在零售市场上,不断使出重拳.<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实力弱小,与<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0.
李鹏  陈翔 《新闻记者》2004,(9):24-26
1995年1月1日创刊的华西都市报,率先提出“市民生活报”定位,并进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深远地影响、推动中国报业的发展——华西都市报创造了最初的“都市报模式”,引领出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群。如今,“市民生活报”已经成为一种普及性的办报理念和操作手法,尤其在综合类市场化日报中。但随着“市民生活报”模式的全面定型,以及竞争单向集中、片面趋同,“市民生活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尽快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淖?显然.创新与突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最近,华西都  相似文献   

11.
架通读者与报纸交流的桥梁——’98四川日报特约评报员座谈会纪略本刊记者肖晓冬春风拂面,杨柳依依。3月2日到4日,来自四川各地的20多位四川日报特约评报员,满怀对党报的一腔深情,欢聚成都龙泉驿星光花苑,就如何办好四川日报,搞好评报工作,拓宽报纸与读者的...  相似文献   

12.
《华西都市报》从1995年元旦创刊至今,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在中国都市报报坛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以特别报道进行分析。特别报道作为都市报新闻版块大家族中新兴的生力军,值得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近几年,为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读者的口味,《华西都市报》突破“短、快、广、软”的传统风格,建立了“可短必短,当长则长”的新理念,开辟“特别报道”,受到读者欢迎。希望通过对《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的分析,对各大报刊的版面策划和新闻运作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勇 《报刊之友》2014,(4):76-77,86
四川省委提出发展城市群的战略规划,《华西都市报》创办了《华西城市读本》,深度拓展区域市场。不同于国内其他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之前做法的是:《华西城市读本》不是一城一地的拓展,而是以城市群为拓展对象,开创了“区域组合城市报”的新模式。城市之间的新闻联动,成为《华西城市读本》的全新拳头产品。本文从实践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区域组合报创新城市联动新闻的原因、特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09,(5):7-7
据华西都市报:日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第16家媒体——成都报道社正式挂牌。成都报道社整合了目前颇受读者欢迎的《成都房产报道》与《淘周刊》,主刊《成都报道》将在之后与读者见面。成都报道社的挂牌,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针对当前媒体市场新形势又迈出的创新一步,此举将进一步发挥集团媒体的整体优势,增强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正>《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新书首发式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每日电讯、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新华网四川频道、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网、中国经济网、四川政协网、新民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大成网等多家媒体、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和转载。现摘编部分网络截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华西都市报采用“连坐法”制止“有偿新闻”华西都市报是四川日报主办的一张晚报型市民日报。为了杜绝“有偿新闻”,该报制定了“连坐法”,规定:对于任何一篇软广告稿件,每一关都有“枪毙”的权力。一旦在版面上出现,写稿的和编稿的记者、编辑、部主任及签发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7.
开门办报欢迎监督川报召开特约评报员会本刊讯4月4日,在四川日报召开的特约评报员会上,总编辑姚志能强调开门办报,欢迎读者监督舆论。四川日报聘请特约评报员始于1990年,至今已坚持了七个年头。在这次以研究今年评报工作为主题的会议上,姚志能与来自巴山蜀水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国内报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报种──都市报。它立足于各大中城市.反映社会生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颇受读者青睐。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华西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南的《三湘都市报》等。都者,大也。所谓都市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晚报。它迥异于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但往往是机关报派生出来的子报,是报业集团为走向市场而开发的一个新闻品种。在部分地市级机关报中,都市报暂时以专刊或专版的形式出现,它是地市报建立小型报业集团的突破口,也是地市报创办市场报的一个过渡。办都市报的意义不言而喻,办都市报…  相似文献   

19.
热点争鸣     
李鹏(华西都市报总编室主任):成都报纸的高同质化竞争,直接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驱动。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当年投资200万当年就盈利,从投入与产出角度看很划算,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引得一大批企业家对报业市场很看好,并通过了各种办法加入进来。进入的方式就是模仿。1997年成都商报的最早模仿成功,更加大了其他报纸和企业家对这一块报业市场的看好,先后有《蜀报》,《商务早报》等模仿《华西都市报》,走市民报的路子。其次是成都报人的创造力不够,人才都是仓促上阵,能力还达不不到一定的要求。对《华西都市报》的模仿仅仅是简单的照搬。  相似文献   

20.
警惕都市类报纸的不良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崛起了一批都市类报纸,它们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读者。这类报纸把“城市居民”作为主要的读者群,并由此来确定办报思路和风格。如华西都市报创办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于市民生活报,读者对象是“大中小城市的市民”。这一定位后来获得了广泛认同。市民定位是都市类报纸的最大特色。然而在大众化、平民化、市场化的旗帜下,一些都市类报纸或多或少弥漫着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警惕。其具体表现在:一、渲染暴力和色情场面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然而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