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天,数学老师在讲函数的坐标,当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坐标线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件事。一直以来,数学老师会画直线已经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了。无论多长的直线,他不用尺,却照样画得很直。有一次,一位同学问老师:“为什么您画的直线这么直”。老师笑着说:“只要你做人做得直,那么线也就可以画得很直了。”我知道,老师那只是开玩笑,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的。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他教书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时我又想,这肯定是他在这二十年里练出来的“小绝活”吧!别看画直线简单,你能画直吗?我想不能吧!而老师,他也是靠“…  相似文献   

2.
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事成了。” 伽利略欣喜地告别:“它的确在转动!”。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逝世前,已被耳聋的痛苦折磨了二十余年。这位伟大的乐圣生前给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不朽的音乐,而他临终前只留下这样一句令人伤感的遗言:“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  相似文献   

3.
幸运     
李云清 《广西教育》2006,(7C):31-31
我十岁的时候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一天,我从集市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父亲:摸彩票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只买两张彩票行吗?”父亲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最后我哭了起来,父亲才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去赶集。”  相似文献   

4.
一家之言     
创造需要宽松的氛围 某小学三年级上“蚯蚓课”。老师拿一盒活蚯蚓分发给学生,蚯蚓到处乱爬,于是学生满教室抓蚯蚓,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蚯蚓并组织讨论。 一个孩子说:“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能爬。” 老师说:“好。” 一个孩子说:“那不是爬,是蠕动。” 老师说:“你说得更好。” 一个孩子说:“我发现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 老师说:“你观察的很细致。” 一个孩子说;“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 老师说:“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一个孩子说:“我拴一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5.
开始     
在造物者眼里,一切永远是在开始。 狂风过后,我走过花园,看见一株老树倒了下去。我在心中叹息,又一个生命结束了。但造物者在说:“看看它身边的幼苗吧,一切才刚开始!” 秋冬尽了。在冷风中,我沉吟道:“一年了,又快是一年的结束了。”但造物者在说:“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吧,她会带着新的一年到来。一切才刚开始!” 当我后悔没有从小就学好一门学问的时候,我埋怨自己说:“迟了,太迟了。”但造物者在说:“从今天起学它吧。永远不太迟,一切才刚开始。” 我遇见一个失恋的青年,他颓丧地说:“完了,一切全结束了。”我便以从造物…  相似文献   

6.
常玉琴 《宁夏教育》2010,(10):62-62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实话,以前我从没觉得这句话有多好,因为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已把我渐渐磨成了严师,在学生面前我总是一副严肃庄重的样子,尤其是从不轻易表扬赞美学生,而在一节课上,实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些久经“教场”的老师们是多么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扬啊!  相似文献   

7.
《想飞的乌龟》是“北师大版”语教材一年级上册“梦想”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教学中,我预设了一个拓展性问题:乌龟掉下来后会想些什么?学生由己及“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它很难过。有的说它很失望,还有的说它很痛苦,大多是围绕“难受伤心”的意思谈的,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它很高兴。”这个“不和谐音”一下子引来了全班学生的哄笑,那一瞬间我也感到不解:难道学生未学懂?我顺势追问:“它高兴什么?”  相似文献   

8.
金石可镂     
苗琳 《小学生》2008,(1):58-58
对我来说,武术是一种心灵上的解脱,也是身体上的快乐,它常令我陶醉不已。 我十分酷爱空手道,它总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吸引着我。我是从六岁开始练习的。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得,教练一直劝妈妈,说:“您的女儿太小了,体质也弱,过两年再来吧。”妈妈恳求地说:“求求您,收下她吧,我相信她。”  相似文献   

9.
时间说,我是有色有味的啊。不信吗?———看:春天,人们躲在大树下,觉得凉爽舒适。这时,风儿吹来说:“这是时间为大树换上的新装。那么绿,那么嫩,那样美丽。”你想说一声“老树真美”,是不是?可千万别忘了谢谢时间啊。再过几天,老树又给我们送上又酸又甜的果实。你想说一声:“果实真香。”可千万别忘了谢谢时间啊。春天,樱花说:“时间真好,它给了我红色。”梨花说:“时间真好,它给了我白色。”梅花说:“时间真好,它给了我黄色。”……看吧。这各种各样的花、果实,都是时间所给的。每天它们都在笑,把每分每秒都利用了。…  相似文献   

10.
北安八中始建于1985年,拥有29年办学历史,是一所既年轻又厚重的初级中学。说它年轻,是因为29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说它厚重是因为它以一种特有的胆略与豪气,一份难得的理性与睿智。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我在20多年前教过的一位学生来看我。我们谈话时,他随手拿起我书桌上的一本英语口语教材翻看,他说:“呀,老师,教材里怎么有错句?”我拿起教材一看,是“Long time no see”。我笑了。“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中学时,您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纠正过类似的错句,怎么20年后它又成对的了?”我说:“你问得好。”接着我对此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篮球之恋     
小学时对玩甚是用心。进入初中之后,又有新东西玩了,你问它是什么?它就是 棗篮球。开始只是想玩玩篮球而已,谁知却被篮球玩了。不是犯规,便是脱球,而且很会走步,因而同学们异口同声称我为“走步大仙”。我只好跟篮球商量,想让它跟我配合一点,谁知道它回我一句:“没有共同语言!”于是我每天念经,以求佛力感化。到后来,大概是佛力显灵吧,我竟然能驾驭篮球了。可是一次,篮球竟告诉我它想家了。我说:“你想哪个家?这不是你家?!”它说:“我的家在美国NBA,请放我回去。”我一听大怒,立即把它囚禁起来,并威胁道:“以后…  相似文献   

13.
一天清晨,我在路边等公交车,一辆出租车在我身边停下,司机放下车窗玻璃对我说:“老师,走啊!”因为时间很充足,我并不打算打车,所以我礼貌地说了一句:“谢谢,我不打车。”司机却拉开车门,冲到我跟前说:“毕老师,不认识我啦?我是‘瘦猴’呀!”我这才发现,他是我二十多年前教过的一名学生。于是,乐呵呵地上了他的车。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义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问:“凭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宫本回答:“最少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练?”宫本答:“要二十年。”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小日记     
2002年11月8日星期五早晨,两只小麻雀在我家窗口“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陈忆江快起床,要上学了。”魔法揭秘:由听觉产生联想,使用比喻句式,完成一句写话。(白马)2002年11月9日星期六昨天,我到奶奶家看见奶奶家有一只八哥,我说“Goodbye”,它就吹口哨。我说“嗨”,它还是吹口哨。真没劲!魔法揭秘:“我”和八哥拟人化互动,写一个小小的生编后:日记是我们每天生活的真实记录。记录的是一天生活中你认为最有意义、最有意思的事物,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从小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哪怕是一句…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一个不了解自己生前历史的人,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人。对贵州历史化名城——石阡,这个养育了我二十多年,现今又离开近二十年的地方,我了解多少呢?读《石阡县志》:“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是为石阡有行政建置之始。”为此,我踏上了石阡寻访古夜郎之路。  相似文献   

17.
小笼包子铺前,一个顾客说:“你这包子也太小了!” 小笼包子的老板说:“你能吃下我二十个小笼包子的话。这包子钱我就不要了。”  相似文献   

18.
小兔吃萝卜     
一天,我拿着萝卜到后院去喂小兔。我一进后院,就大声喊:“小兔,出来吃萝卜啦!”只见小兔探出头,看看我,又把头缩回去。我拿着萝卜逗它。小兔好像在说:“嘘!我正在捉蝴蝶呢,有什么事,等我‘忙’完再说。”我想让它快点把萝卜吃掉,就去追小兔,小兔害怕极了,好像我要把它吃了似的,赶紧连跑带跳。我追不上,它又得意起来,跑到我身边,低下头好像在说:“对不起。”我哈哈大笑。小兔用鼻子闻了闻我,然后用眼睛盯着我,好像在说:“主人,您带了萝卜来,对吗?”我说:“你听话,我就给你吃。”小兔趴在我身边,真可爱。我把萝卜…  相似文献   

19.
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而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  相似文献   

20.
白色毛背心     
那是一件白色的毛背心,我已经见它套在父亲的身上———整整二十三年了。今年的除夕夜,家中因为要装修老房子,四下一片狼藉,我与父母三人围坐在火锅旁,静静地吃着,电视依旧在播出无聊庸俗众人观看我也不例外的“春节联欢晚会”。父热了,脱掉厚毛衣,于是露出了那件白色毛背心。在今夜之前,我并不知它已经穿了二十三年,只是知道是很久以前的一件衣服。我说:“这件毛背心很久了。”我喝下一口白酒。父说:“二十多年了。”父也喝一口。母说:“这是你们第一次回到北京时我织的。”我想了一下,那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月,北京那时的冬,在我脑中晃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